计网基础-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数据交换的类型:html

电路交换、缓存

- 报文交换、网络

- 分组交换spa

 

报文交换

一个应用发送信息的总体就是一个报文,htm

在数据交换过程当中,要以整个信息做为一个总体,一次性转发到下一个邻接路由器上,blog

路由器再把整个报文接收到,再决定这个报文怎么转发,从哪一个接口转发出去,直至目的主机。接口

早期应用:电报ip

 

分组交换package switching

将报文拆分,分为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至关于一个分组资源

固然,拆分出来的报文的原始数据,须要加上头部信息(包括地址信息等),相似于将每张信加上信封,并注明目的地等信息。路由

 

分组交换,须要报文的拆分重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必要的一些额外开销,但并不会很严重,因此并不会比报文交换方式慢

如下就是分组拆分、传输和重组的过程:

注意,在第一个分组传送的同时,下一个分组也在进行传送,即当第一个到达下一个路由器2(目的地)时,下一个分组就到达该路由器1。


 

统计多路复用:

不一样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是如何共享链路的: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A 和 B分组序列不肯定,按需共享链路

 

报文交换 vs 分组交换

存储转发过程store-and-forward: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区别:

- 报文交换以完整报文进行“存储-转发”

- 分组交换以较小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存储的是先把全部分组存储,再一个个转发

优劣:

(1)分组交换

对于发送主机,接收应用报文(消息),拆分为较小长度为Lbits的分组(packets),在传输速率为R的链路上传输分组,此时分组传输延迟delay=L/R

 

7.5Mbits能够分红5000个分组,

5001s和5002s能够把最后两个分组送到目的主机,即传送完毕,

整个过程须要5.002s

T=M/R+(h-1)L/R=M/R+nL/R=5000+2=5.002s

(2)报文交换

delay=M/R,M为报文长度

通过两个路由器,须要15s的时间

而且,路由器还须要至少7.5Mbits的缓存才能进行存储。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因为存在平均活动时间的因素,因此分组活动更为高效

假若有一个1Mb/s的共享链路...

因此,分组交换容许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网络,网络资源充分共享,上例中的1Mb/s的链路不至于浪费

 


 

分组交换的适用性:

- 适用于突发数据传输网络,此时须要发送邮件、须要发送信息...

资源充分共享、简单、无需呼叫创建

 

分组交换的问题:

- 可能产生拥塞congestion——分组延迟和丢失

并无预定和占用网络资源,当不少用户发送数据时,会超过网络的传输能力

因此须要协议处理可靠数据传输和拥塞控制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