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Forkit,Daniel 想说的话:程序员
早在今年 6 月,我跟谢晗剑在一块儿录制一期 Teahour 的播客节目的时候,就预告了咱们将推出「第一个聊区块链技术的中文播客」,这档中文播客就是 forkit.fm…算法
之因此要作这档区块链技术播客,真正的缘由是咱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区块链这个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对于技术初学者,以及还在区块链圈外的技术从业者来讲很是的不友好。长期以来都缺少一档积极宣传,传播正能量和技术认知的区块链技术播客。网络
而咱们又有丰富的播客制做经验,以及自己做为行业多年经验的从业者,咱们但愿把咱们对行业技术的理解、积累、方向、趋势,通通分享出来。架构
从「第一个聊区块链技术的中文播客」开始,咱们但愿号召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咱们,跟咱们一块儿探讨学习区块链的过程和经验分享,以及但愿能催生跟多各类个样的播客丰富这个生态。运维
对咱们来讲,从「第一个」到「最好」,必定是一条不会有尽头,可是会在路上美好的风景和过程当中满满收获的路,但愿你们督促咱们,帮助咱们坚持作下去。工具
在第一期节目中,咱们聊了为何要作这个节目,以及几位主播从业者是如何入坑的,话题特别有趣,但愿您能喜欢。学习
最后,附上 Meta Episode 的地址 http://forkit.fm/0(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连接),以及语音文稿整理,Enjoy ~区块链
欢迎你们收听咱们全新的一档播客节目—— Forkit。这是咱们的第一期,也是咱们的**Meta Episode****。**在这一期咱们的话题是:这是一个什么节目?哪一批人在作这个节目?以及为何咱们要取这么牛逼的名字?网站
首先 Forkit 是一档专门针对区块链的中文播客节目,据咱们所知,目前市面上尚未其余专门的中文播客节目。spa
接下来,咱们让今天到场主播分别给你们打个招呼吧。
Daniel:你们好,我是 Daniel ,很是开心可以做为主播之一参与到 Forkit 节目的录制中。将来但愿可以给你们录制更多有趣的节目,谢谢你们。
Kevin:你们好,我是 Kevin,很高兴能有机会作一档新的播客节目 Forkit。Forkit 这个名字取的很是好,我很是期待这档节目。
Terry:你们好,我叫 Terry,今天咱们有一个约定,咱们不会去宣传本身的项目,因此呢,我是某公链项目的发起人 Terry(爽朗的笑声……),我也是一名程序员,写了近十年的代码,虽然最近一年写的少了一些。我以为让一线区块链从业者,给你们分享他们的经验是颇有借鉴价值的,因此 Forkit 会找到业内最牛的一波区块链从业者为你们分享经验。给你们分享代码、技术、以及关于区块链的一切,这是咱们的宗旨。
Terry:Daniel 你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是什么感受?
Daniel:我是在咱们另外一档节目 Podcast 中第一次听到 Forkit ,当时我想到一个服装品牌 Fcuk。那个时候,我和 Jan 在录一期节目,就提到咱们要发起一个新的 Podcast 叫作 Forkit。而后,每次当 Jan 在发 Forkit 的时候,面部表情都会抽搐一下,露出很是诡异的笑容。
Kevin:我以为你的发音很魔性,可以发音到中间的位置。我以为 Forkit 这个名字挺好的,颇有区块链精神。
Terry:Kevin、Daniel 和我是 Forkit 的三个创始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创始人叫作 Jan,他因为还在封闭开发,没有来得及参加咱们的 Meta Episode,可是会做为咱们的主持人之一,常常出如今咱们的节目中。
其实最先是我和 Jan 去作这个节目,当时就在想咱们是开发者出身,咱们须要找到一个词来匹配咱们偏技术范畴的区块链精神。因此找了好久,发现 Fork 是个很好的词,他在两边都有含义。在区块链中 Fork 表示分叉,我和 Jan 对分叉有个共识:咱们以为分叉是一件好事,分叉是区块链的特性,也是区块链竞争的体现。
因此咱们以为 Fork 是区块链颇有意思的精髓;在代码方面,你们都用 GitHub ,在上面我也能够去 Fork 你的代码,不管是出于竞争仍是回馈你项目的目的。
选了 Fork 这个词以后,你就很容易想到后面一个词,不是 it 就是 me。Forkit or Forkme(爽朗的笑声)……Forkme 呢就太容易搞错了。若是我没记错的话,GitHub 上有个 Tshirt 叫作 Forkyou,咱们不想和它太接近,因此选了 Forkit。咱们想强调的精神就是若是你以为哪里很差,你就去 Fork,去竞争,去作你认为对的事情。
Daniel:Terry ,在讲到 Fork 时,你以为 Fork 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精神。可是我以为,对于不少刚刚接触区块链的人,他们知道硬分叉是一条链分红两条链,但不少时候,产生分歧,才会分叉。在传统认知中产生分歧,总会被认为是很差的,你们老是但愿社区能达成共识,而后再无争议的 Hard Fork 产生一个升级。因此咱们把 Forkit 定义成好的或者是 feature,有点反主流认知,Terry 能够展开讲讲为何分叉是一件好事。
Terry:关于硬分叉,若是你们达成共识,朝一个方向走固然是好事。若是社区不能达成一致,你有新的想法想要加入到这个项目中,那么这个社区或者是项目的拥有者就有可能不会赞成,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分叉。
可是在物理世界里,咱们可能就没有办法作到「分叉」。好比,美国选举总统就必须强行达成一致,好比,必须选 Trump。
若是我有不一样的意见怎么办?在区块链上,我能够选择不妥协,当我没有办法和社区达成一致时,我能够 Fork 一条链,把它打形成你想要的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好事。
在正常状况下,也存在不少分叉,好比在正常状况下我会选择最长链,这其实也叫分叉。因此若是局限在 Hard Fork,不能调和的 Fork 里面,我不以为它是一件坏事。固然每一个人有不一样的见解,Kevin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Kevin:Fork 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在中心化系统里,你不可能说全部人在同一个时间点,对一件事达成共识,消息传播也是须要时间的。因此在网络里面,不一样时间的参与者对网络里同一个事件的见解多是不一致的。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有分歧以后可否达成共识?
不少共识算法认为,在经济激励之下,是能够达成共识的。若是在协议内不能达成共识,这反而能体现区块链去中心化治理的精神:一我的或者一组人,对某个协议没有彻底的统治权。若是我不一样意你的观点,彻底能够拉出另一条链,若是我能找到本身的社区,找到支持个人人,那么个人这条链能够是一条独立的链。
比特币曾经经历过一个开发基本停滞的阶段,你们在争论事后,采起硬分叉的方式,让两边均可以按照本身的想法去推动本身的链,让市场来决定哪一条链更有价值,我以为这种方式挺好的。
Terry:接下来讲说咱们的主播,有人问,咱们的四位主播,除了 Jan, 都是作 Podcast 的菜鸟吗?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Daniel:咱们作 Podcast 已经好多年了!
Terry:我和 Daniel、Kevin 以前也作了一档 Podcast 叫作 Teahour。我相信有不少听众就是从 Teahour 过来的。我想说咱们并非作 Podcast 的菜鸟。咱们忽然脑子一热就想作节目,但并非没有经验的。
这里给你们介绍一下 Teahour:它是一档针对程序员的技术类节目,但不局限于区块链。里面有几期关于区块链的节目,将来咱们会连载到 Forkit 上。
Terry:Forkit 会专一于区块链中**,**因此,若是你对区块链或者区块链技术感兴趣,那么你必定要订阅这档节目。若是你对炒币比较感兴趣呢,我以为也能够听一听,毕竟咱们也是买币的人,偶尔也会说一说价格,可是这绝对不是咱们的重点。若是你要研究一下基本面,那听一下咱们这档节目是最好的,由于咱们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来谈论基本面。
从形式上讲,咱们节目的主要形式是扯淡(爽朗的笑声)。可是咱们在区块链行业一线工做,咱们的扯淡呢,确定仍是有一些价值的。固然,咱们还有一些其余的形式,好比说采访,咱们仍是会请到一线的大牛,你会知道在行业中一线的牛人是如何工做的,是怎么看待区块链行业的,这会是一个很是干的形式。咱们还会结合新闻作一些评论,好比某某链要分叉了,某某项目要上线了等等。
Terry:接下来,得好好说一说主播了,咱们之前都是一线写代码、作技术的,是怎么到区块链行业来的?
Daniel: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本身,我是 Teahour 的主播 Daniel ,在 Teahour 录制了不少节目。如今呢,我是某区块链的 COO,负责一些 Marketing 和 Operation 的工做。
我进入区块链行业已经有 4 年时间,能够算的上是行业老兵了。按照传统算法(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已经一千多年了(Terry:千年老妖)。
特别巧,我加入区块链行业也是由于 Teahour。在 2013 年年末时,我须要采访一个嘉宾,可是我约了一个月仍然没有约到,不停的放我鸽子。当时我就在 RubyChina 上找了一个好朋友,让他来顶替作个人采访嘉宾,这我的就是当时云币交易所的 CEO 邱亮。
在采访当天,咱们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说了一些 General 的问题,聊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区块链的话题。可是,后来那期播出的 Teahour 内容是咱们聊天内容的 1/3,并且,只有这 1/3 是不敏感的内容。也就是说,邱亮当时给我讲了超过正常一期时长 3 倍的内容。并且这里面一大块内容是很敏感的,我必须把这些内容剪掉。
可是,他给我讲了这么多内容瞬间让我看到了认知差距:圈外和圈内作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一样见解和认知差距是极大的。
我以为在任何行业的早期,尤为是区块链行业的早期,你想进入这个行业作点事情,是须要师傅、引路人的。而这个师傅、引路人则可以从圈内的视角,帮你在早期快速地提高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而这种认知是你站在圈外,经过各类公共的消息所看不到或者认知不到的。
当时邱亮就帮我作到了这个效果,他忽然让我意识到从圈外看数字货币、区块链和从圈内看的一种巨大落差。就是咱们之间存在这种巨大落差引发了我巨大兴趣,因此在 2014 年年初,我找到邱亮,答应他的邀约,加入云币,正式进入了区块链行业。
以后,我作了交易所,作了一个网站保全网,一个钱包 imToken、以太坊爱好者社区、星火矿池、智能合约平台,如今我在作某公链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Terry:怎么我据说你什么都作了,集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
Daniel:你能不能说出一个我没作过的? 假如说你问我有没有挖矿,由于作矿池不算挖矿,不过挖矿我还真作过,我家里曾经有矿机,本身在家里挖的那种。
Kevin:我也用台式机挖过矿,在很早很早之前,CPU 挖矿还能赚钱的时候。
Terry:如今有个小变更,刚刚咱们 Forkit 的另外一位创始人 + 主播进入了咱们的节目。他刚刚开完会,也就是 Jan。他是某公链的创始人 + 架构师,来 Jan 给你们打个招呼。(咱们 Meta 终于把四位主播集齐了,能够召唤神龙了)
Jan:Hello,你们好,我是 Jan,我原本加进来只是为了旁听。(一阵大笑)
Terry:Jan 如今可能有些迷茫啊,为何是某公链。由于咱们打算第一期节目都不宣传本身的项目,因此用「某」代替了。咱们如今在谈论你们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接下来,Kevin 来谈谈是怎么入行的?
Kevin:个人故事和不少技术人员是相似的。第一次在一些程序员社区据说比特币,是在 2012 年。当时,我以为比特币颇有意思可是没有深刻的去了解。后来,又在社区里看到相关的讨论二三次后,就想,这么多人对比特币感兴趣,那么就去了解一下,看下白皮书吧。
看完白皮书以后,我是很是很是震撼的。其实在比特币以前,我对经济就很是感兴趣,并且有必定的基础,好比对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也有不少的涉猎。因此当看完比特币白皮书以后,我就以为这东西特别强。
由于那个时候在创业,因此也没有可以全力去作区块链。那个时候买币也很是不方便,基本上是要把钱打入到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里面,因此我就很是犹豫,也没有怎么买。Anyway ,我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粉丝、爱好者、学习者的状态。
后来,中间还有其余的故事,真正所谓入行是去年年末。Jan 他们说要作某公链,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且这些人大部分我都认识,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因此我就正式入行区块链了。
Terry:OK,那好,虽然我知道,可是我也伪装本身不知道来问你一个问题:投身区块链行业以前,你在作什么事情?
Kevin:以前咱们在作一个网上的技术培训学校,这个培训更多的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工做 5 - 10 年、想转行作程序员的用户。这个学校是面向全世界的,如今也还在运营。只不过我从平常的运维中抽离出来,去找到一些更合适的人来作事情,而我能够抽出时间来作一些其余事情。
Terry:那也是下了很是大的决心。据我所知这个项目运行的很是好,下了这么大的决心,看来是很是看好区块链的将来了?
Kevin:对,区块链这是我本人很是喜欢的两个方向的交集。我本身是开发者,对经济学和社会学也有关注和研究,因此技术第一次延伸到这两个领域里面,确实让我以为区块链是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东西。因此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用比较好的方式去作这件事,如今有这个机会我也很开心。
Terry:那么,如今来讲说我是怎么进入区块链行业的。我据说比特币的时候很是早,大概 七、8 年前,那时咱们还在一家咨询公司作同事,当时内部有个关于比特币的分享,听完我就以为很好玩。后来有机会更深刻的去研究比特币时,就以为它很牛逼,可是并无想过要去从事这个行业。
那个时候,从事这个行业,也就只能挖矿,或者买一点币。这样一直持续到区块链这个概念,从比特币里提取出来,运用在其余的项目里以后,好比说 Ethereum、Bitshare,让你以为这个技术在作 Currency 以外,还有其余的方向发展。
这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想着能不能用这个技术作一些事。后来有一个机遇,个人好基友 Jan 拉我去一个交易所。作交易所其实和区块链的关系并非很大,可是当你进入这个环境以后,就会去研究里面的技术、实现和可能性。在交易所以后,我才真正投身到区块链,去作一些事。
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也是有不少疑惑,我发现区块链和作 Startup的方法是不同的,好比你作 Startup,你会去学 Startup 的方法学。一般,作一个产品时,你得先找到一个痛点。你要肯定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一个存在的问题,这样,你才会从一个存在的角度出发。
可是我发现作区块链,会出现一个现象,你们手上都有一个锤子,可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而当时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创业错误的作法。我一直被区块链能用来作什么困扰着,这和咱们之前创业的流程是不同的。
后来我想清楚了一个事,互联网在最先的时候也是有一个锤子,但不知道钉子在哪里。一个革命性、颠覆性的东西,它要去改变,并非从 fix 某一个痛点开始的。而是你有了一个更好的 Archiecture ,一个更好的将来世界的基础,你要慢慢去铺它的时候,并非用 Startup 那种方法来作的。
在我想清楚了这些事情以后,我才打消了这个顾虑,才真正的 500% 投入到区块链的技术热潮当中,我也是某公链的创始人。
Jan:对于你刚才说的困惑我能够补充两句。其实,咱们如今已经知道了区块链是一个答案,可是咱们仍是不知道它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像你说的,不少革命性的东西一开始都是这样。
个人经历和各位有所重叠,不少地方都讲过,作过不少不少和区块链有关的项目。和 Daniel、Terry 有所区别的是,在作某公链项目以前,我还作了一个许可链的项目。那个项目咱们作了好久,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到今天本身想作一个公有链,也是为了想把本身之前积累的经验,造成的不同的想法实现出来。
Terry:到如今为止,Jan 你同时作过公链(参与过以太坊的开发),也作过联盟链的事。但无论开发者也好,投资人也好,如今人们一提到联盟链就会以为不太性感,是没有出路的。当时你在作了公链的基础上,为何还会要去作联盟链,而不是继续在公链上发展?
Jan:从当时的环境来讲,作联盟链有两个缘由。
当时是 2016 年年初,联盟链刚刚出现,它将传统的 BFT 共识引入区块链,造成一个新的设计。这在当时是很新的,很是吸引人,咱们能够看到不少可能性。
我看不少事情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并不会看重收益。我会以为它是一个很是有意思的想法。当时,应该是 Eris Industry 最先把 BFT 的共识引入到区块链中(改造了以太坊)。R3 造成了这个联盟,想要在金融行业里面去作一样的事情。因此你看到就会很兴奋,他们的不少想法在当时看起来是成立的,如今看依然是成立的。
我记得那时是 2016 年年初,咱们 Ethfans 作了不少次 Meetup ,当时我就讲了为何咱们须要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简单来讲,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咱们实现了不记名资产,可是在不少金融场景里面咱们会须要不少记名资产。咱们须要知道资产是登记给谁的、身份是明确的、可追溯的,而不是一个彻底匿名的环境。区块链若是要真正作到商业落地,我以为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由于,你很难想象,全部的商业活动发生在一个匿名环境里面。
即便在今天,咱们在公有链上也正在尝试创造一个身份系统,无论这个身份系统是对接线下的身份系统,仍是在数字世界重构一个身份系统,可是全部人都认识到了现有公有链都缺一个身份系统设计。
因此,把身份融入区块链,咱们整个系统架构能够发生变化,能够作一些新的东西,这个想法就是的许可链,在当时是很吸引人的。因此确定会想要去研究一下,这是一个理由。
另一个理由是,当你看到这个新的东西时,无论它有没有潜力,确定会很想了解它,尝试去作它。当时我认为许可链是很是激动人心的一个新领域。
只不过当时是 2016 年,考虑到那个大环境,不少公有链项目并无腾飞,到了 2017 年,又有一大波公有链浪潮把许可链给盖过去了。后来出现了各类各样的见解,好比说,许可链或者联盟链它没有通证 (Token),就不是区块链。
可是我认为这里面有不少误解,由于从设计上来讲,并无规定联盟链不能有通证,只是你如今看到的联盟链里面没有通证,因此这些都不是联盟链或者许可链的本质属性。那么,从今天的角度看,许可链和联盟链都是很是有潜力的,在将来应该是会有一席之地的。
这里面有几个缘由:
第一,刚才说到,在不少场景会须要有身份,许可链是一个天然的,有身份的区块链系统;
第二,许可链和联盟链,它的共识范围更小,适合更多的场景。公有链的范围是全球的,比特币的共识范围是全世界全部矿工,以太坊也是。 可是,真的全部事情都须要全球范围的共识吗?这个是不必定的。
因此,在将来我以为共识是会分层级的,最下面最基础、最昂贵、最慢的,是全世界范围的共识。可是咱们一层一层往上看的话,共识范围会愈来愈小,那么上面共识范围更小的地方,是否是要用区块链或者用什么区块链都是咱们能够探讨的地方。
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以为将来许可链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探索空间。前一段时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将来是公有链仍是联盟链会成功?》来讨论这个问题。
Terry:那么,有没有币并非联盟链的本质区别和属性。最主要的区别,是共识的范围不同呢,仍是共识的准入机制不同?那么,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Jan:我以为最主要的区别是共识的范围。
Terry:有意思,因此联盟链也是能够有币的。
Jan:对的,联盟链能够有币。并非说技术作不到,只是如今没有。固然,并非由于联盟链有币才会有价值,有币也能够没有价值;也不是没有 Token 的联盟链就没有价值,这些都是不成立的。我以为在区块链发展早期阶段,没有必要限制本身的想象力。
Terry:以前咱们几个主播在全球跑了一圈,我知道 Jan 和 Kevin 刚刚从德国回来,固然也常去美国。Daniel 和我也会去美国社区交流,我想听听大家对中美区块链氛围差别的见解。
Daniel:我以为差别性远大于类似性。这和咱们国内大环境有关,咱们如今用的东西、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有不少都是来自欧洲、 北美这些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由他们先造成了文章、话题讨论以后才会被传播到国内。
当咱们第一次到硅谷、湾区,和那些区块链从业者交流,我发现他们关注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前于国内流行的东西。国内的主流社区是在跟随西方沉淀下来的东西,而北美、欧洲则是在引领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以为整个中美两边的区块链氛围是彻底不一样,整个差别很是大。
Terry:这样看来,国内的滞后性很是强。
Kevin:我以为国外的社区,开发者特别活跃。 由于我本身是开发者,个人不少朋友,包括创业过程当中认识的创业者,不少都在从事区块链方面的创业开发。无论是从开源代码层面上、工程层面上、仍是创业层面上,很是多的人已经在用这个工具来表达本身的想法,我以为这是很是好的。
有一次,咱们去硅谷参加 Meetup ,在交流时,都是在讨论技术上的问题。或者他们有一套想法、产品,想要听听咱们的意见,这种感受确实是很是好的。反而那些关于投资的、关注币价的活动,在个人身边是很是很是少见的。
Jan:我以为开发者社区的区别,不只仅是区块链行业开发者社区的差异,而是中国和美国,或者说是和国外开发者社区的差异。
不管是哪一个行业的开发者社区,国外的开发者社区会更开放,更加容易达成合做。由于咱们本身是工程师,是 GitHub 长期用户,写过一些开源项目。咱们常常会观察 GitHub 上其余开源项目,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开源项目不多,国外的开源项目会更多。固然咱们近年来确实也看到愈来愈多的中国开源项目,但相对来讲,仍是比国外的少不少。
其实开源是很天然能造成合做、造成互动的事情,也许是由于咱们开源项目少,因此开放性的合做更加难以造成。开放性的合做是指,我和你根本都不认识,你在一个城市,我在另一个城市,你在一个公司,我在另一个公司,可是咱们经过 GitHub 就能造成了一种合做:你来建立项目,我来修改文档等等。这种合做,我以为国内的社区相对比较少。
开源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尤为是在区块链领域。在传统项目里,不开源也许是挺正常的,可是在区块链项目里,不开源根本说不过去。
区块链自己就是创造信任的软件,不开源的话,是没办法创造信任的。最著名的例子是 Kenneth Thompson[1]**,**他在接受图灵奖时,介绍了他在实验室里是如何 Hack 一个 Compiler的,你们有兴趣能够去搜索一下「 The Ken Thompson Hack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由于没有开源代码,而致使没法产生信任的例子。他演讲的标题就叫作「Reflections on Trusting rust[2]」,一个关于信任的演讲[3]。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吐槽一下, 中国有不少闭源的区块链项目,我以为这是一个很是神奇的现象。我不知道其余地方有没有闭源的区块链项目,可是我知道中国有(由于我在中国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
在美国投资机构及社区也会有开放性合做。我很是喜欢不少国外的 VC Crypto Fund 创始人,他们会在本身博客上写投资理论,对各个项目的分析。无论他们的背景是作投资的仍是作技术的,他们都会分享本身的观点。
咱们常常能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感谢 XX 对本篇文章的一些建议」的标语;或者我看到其余人写的一篇文章,会有一些本身的见解,从而又写了另一篇文章。这种是相似 GitHub 的合做,只不过不是写代码,而是观点的讨论和演化。
我以为开放的外部环境对于项目来讲,是一件很是重要的事。你可以看到别人的想法和别人的建议,而后由于这些观点间的开放性合做、碰撞,整个行业的认识也会不停往前推动。因此,我认为这是中美之间很大的不一样,咱们在中国很难看到这种相似的讨论。
Kevin:说到投资人,最近咱们在和项目投资人接触后,发现美国这边的投资人有一个共识,就是知道好的项目是不缺钱的,而且仅仅提供资金支持是不足的。投资人不只要做为项目的持币人、投资人,还要成为你的生态建设参与者,会很是积极的为生态的发展出谋划策。
前几天,我从芝加哥回来,看到咱们的一个投资人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雇佣了一大批 Ph.D.,专门为旗下的投资项目作各类研究层面上的助力。美国的不少投资人都在作这些事情,我以为是很好的。
Terry:听了你们的说法,我也不作补充了,来总结一下:第1、大致上来看,中国的区块链氛围偏投机,国外作技术的氛围更好一些,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感觉。
第2、Jan 提到了开源,咱们这些主播都是从开源一路走来的,拥抱开源是融入到咱们血液中的事情。咱们作的全部项目都会开源,咱们作 Podcast 也是一种推广开源的方式。
Terry:考虑到以前的 Teahour 一期就是三个小时,也不知道听众爽不爽,咱们的 Meta Episode 会严格压缩时间,因此会频繁更新。如今有个来自 Teahour 的传统,我但愿可以延续到 Forkit 里,那就是每个嘉宾分享一个 Pick,一个你推荐的任何东西。
Daniel:我通常都会分享一个最近一二周见过或者买过的东西,这期我分享的东西是硬件,很便宜。我先申明一下我是一个米粉,可是我历来不用小米手机,我用的是苹果手机。我很是喜欢小米公司除了手机以外的东西。
今天给你们推荐小米的无线充电器,它支持快充。若是你使用的是苹果,或者支持无线快充的手机,很适合用他的无线充电器。你能够买不少个,在家里、办公室各放一个,放上去就能够随时充电。
它特别适合像咱们这样的手机重度使用者,尤为是苹果手机,以及其余电池很是不给力的手机使用者。并且他的价格很是便宜,性价比很高,你能够买不少个送给身边的朋友。若是还要补充一下,我推荐小米的 USB TypeC 的电源适配器。
Jan:我给你们推荐一款键盘,虽然我是一个 Thinkpad 用户,已经拥有比另一种笔记本更好的内置键盘,但平时也会有更高的追求,在办公室也有一个外接键盘 CODE Keyboard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 Blog 叫作 Coding Horror[4]。CODE Keyboard 是 Coding Horror 做者联合 WASD 这家公司一块儿出的一个键盘。我以前买过它的 87 键白轴键盘,以为很是好用。
我很是喜欢 87 键的键盘,由于它把不须要的多余的区域砍掉了。它又是一个标准键位,不像其余一些很流行的键盘,键位很奇怪,会让你感到不适应。即便你要换别人的键盘用,也会感到很舒服。白轴键盘的手感颇有意思,声音中等,比青轴小不少,很适合程序员。
Kevin:我推荐一个比较学术性的东西:一篇论文《Blockchain Economics》,这篇论文是普林斯顿大学两个教授写的,你们能够在 Google 上搜到。如今在区块链 Token Economics 设计讨论时,你们都没有考虑到 Blockchain 是很容易被分叉的,分叉以后引发的竞争是如今不少项目没有想的。
Terry:我知道这个节目有不少开发者听众,做为一个经典开发者,我应该如何着手区块链开发呢?我推荐一本入门区块链的书《Mastering Bitcoin》。这本书的调性,很是适合开发者,强烈推荐你们把这本做为入门区块链开发的第一本书。
OK,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Let's Forkit,see you next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