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并做应用层,从tcp/ip五层协议的角度来阐述每层的由来与功能,搞清楚了每层的主要协议就理解了整个互联网通讯的原理。python
首先,用户感知到的只是最上面一层应用层,自上而下每层都依赖于下一层,因此咱们从最下一层开始切入,比较好理解每层都运行特定的协议,越往上越靠近用户,越往下越靠近硬件编程
物理层由来:孤立的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安全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服务器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网络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socket
分组方式后来造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tcp
head | data |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18+46),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工具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有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即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oop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惟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一般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spa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能够通讯了(一台主机经过arp协议获取另一台主机的mac地址)
ethernet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基于MAC地址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即计算机通讯基本靠吼。
网络层由来:有了ethernet、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世界上的计算机就能够彼此通讯了,问题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由
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小的局域网组成的,那么若是全部的通讯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包全世界都会收到,
这就不只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
世界大网络是由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局域网组成,以太网包只能在局域网内发送,一个局域网是一个广播域。
以太网的广播包只能在一个广播域内发送,跨广播域通讯只能经过路由转发。
上图说明:须要方法区分哪些计算机是同一广播域,同一广播域则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不然采用路由方式(向不一样广播域/子网分发数据包)。
mac地址是没法区分的,它只跟厂商有关。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一样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IP协议概念: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ip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之为ip地址,普遍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2进制表示。
IP协议的主要做用:
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另外一个是肯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所有为1,主机部分所有为0。好比,IP地址172.16.10.1,若是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主机部分是后8位,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写成十进制就是255.255.255.0。
知道”子网掩码”,咱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
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不然为0),而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若是是的话,就代表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不然就不是。
好比,已知IP地址172.16.10.1和172.16.10.2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请问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二者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 172.16.10.1: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 255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172.16.10.0 172.16.10.2: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0 255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172.16.10.0 结果都是172.16.10.0,所以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
IP地址范围:0.0.0.0-255.255.255.255
IP地址格式:一个ip地址一般写成四段十进制数,例:172.16.10.1
区分网络位和主机位是为了划分子网,划分子网主要是为了避免广播风暴和地址浪费。
注意:单纯的ip地址段只是标识了ip地址的种类,从网络部分或主机部分都没法辨识一个ip所处的子网。例:172.16.10.1与172.16.10.2并不能肯定两者处于同一子网
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一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一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
C类IP地址: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一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D类IP地址:D类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E类IP地址:以“llll0”开始,为未来使用保留。
全零地址:"0.0.0.0"对应当前地址。
全“1”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回环地址:"127.0.0.1"即本机地址
环回接口(loopback):
IP协议是TCP/IP协议的核心,全部的TCP,UDP,IMCP,IGCP的数据都以IP数据格式传输,要注意的是,IP不是可靠的协议,这是说,IP协议没有提供一种数据未传达之后的处理机制--这被认为是上层协议--TCP或UDP要作的事情。因此这也就出现了TCP是一个可靠的协议,而UDP就没有那么可靠的区别。
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
head:长度为20到60字节
data:最长为65,515字节。
而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所以,若是IP数据包超过了1500字节,它就须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
arp协议介绍:计算机通讯依靠广播的方式,全部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以太网头,而后经过以太网协议发送。通讯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可是计算机在发包时,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须要经过arp协议。
arp协议功能: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包,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协议工做方式:每台主机ip都是已知的
在以太网环境,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为目的主机48位以太网的地址(MAC地址)。这就须要在互联层有一个服务或功能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这个服务或者功能就是ARP协议。
所谓的“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以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经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地址,以保证主机间相互通讯的顺利进行。
例如:主机172.16.10.10/24访问172.16.10.11/24
首先经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区分出本身所处的子网
场景 | 数据包地址 |
同一子网 | 目标主机mac,目标主机ip |
不一样子网 | 网关mac,目标主机ip |
而后分析172.16.10.10/24与172.16.10.11/24处于同一网络(若是不是同一网络,那么下表中目标ip为172.16.10.1,经过arp获取的是网关的mac)
源mac | 目标mac | 源ip | 目标ip | 数据部分 | |
发送端主机 | 发送端mac | FF:FF:FF:FF:FF:FF | 172.16.10.10/24 | 172.16.10.11/24 | 数据 |
最后这个包会以广播的方式在发送端所处的自网内传输,全部主机接收后拆开包,发现目标ip为本身的,就响应,返回本身的mac
当传送IP数据包发生错误--好比主机不可达,路由不可达等等,ICMP协议将会把错误信息封包,而后传送回给主机。给主机一个处理错误的机会.
ICMP(网络控制报文)协议通常用于检测网络是否通畅,基于ICMP协议的工具主要有Ping和traceroute。
单词源自声纳定位,而这个程序的做用也确实如此,它利用ICMP协议包来侦测另外一个主机是否可达。原理是用类型码为0的ICMP发请求,受到请求的主机则用类型码为8的ICMP回应。ping程序来计算间隔时间,并计算有多少个包被送达。用户就能够判断网络大体的状况。
查看从当前主机到某地址一共通过多少跳路由.
传输层的由来:网络层的ip帮咱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咱们找到主机,再经过端口来标识主机上的应用程序。
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传输层功能:创建端口到端口的通讯,补充: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
传输层有两种协议,TCP和UDP
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能够无限长,可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一般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没必要再分割。(流式协议,不间断发送)
TCP可靠的缘故:只要不获得确认,就从新发送数据报,直到获得对方的确认为止。
tcp报文:
所谓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是指创建一个TCP链接时,须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
首先Client端发送链接请求报文,Server段接受链接后回复ACK报文,并为此次链接分配资源。Client端接收到ACK报文后也向Server段发生ACK报文,并分配资源,这样TCP链接就创建了。
TCP的链接的拆除须要发送四个包,所以称为四次挥手(four-way handshake)。客户端或服务器都可主动发起挥手动做(中断链接),在socket编程中,任何一方执行close()操做便可产生挥手操做。
挥手过程:假设Client端发起中断链接请求,也就是发送FIN报文。Server端接到FIN报文后,意思是说"我Client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可是若是你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没必要急着关闭Socket,能够继续发送数据。因此你先发送ACK,"告诉Client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可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个人消息"。这个时候Client端就进入FIN_WAIT状态,继续等待Server端的FIN报文。当Server端肯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Client端发送FIN报文,"告诉Client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链接了"。Client端收到FIN报文后,"就知道能够关闭链接了,可是他仍是不相信网络,怕Server端不知道要关闭,因此发送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若是Server端没有收到ACK则能够重传。“,Server端收到ACK后,"就知道能够断开链接了"。Client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实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我Client端也能够关闭链接了。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UDP特色:
TCP协议虽然安全性很高,可是网络开销大,而UDP协议虽然没有提供安全机制,可是网络开销小,在如今这个网络安全已经相对较高的状况下,为了保证传输的速率,咱们通常仍是会优先考虑UDP协议!
应用层由来:用户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均工做于应用层,互联网是开发的,你们均可以开发本身的应用程序,数据多种多样,必须规定好数据的组织形式。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例:TCP协议能够为各类各样的程序传递数据,好比Email、WWW、FTP等等。那么,必须有不一样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FTP数据的格式,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