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s://www.cnblogs.com/BitArt/archive/2013/05/27/3101037.htmlhtml
I²C 是Inter-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发音为"eye-squared cee" or "eye-two-cee" , 它是一种两线接口。post
I²C 只是用两条双向的线,一条 Serial Data Line (SDA) ,另外一条Serial Clock (SCL),也由于有clk同步,因此是个同步总线,又由于只有一根数据线,要么主发从收,要么主收从发,因此是一个半双工总线。性能
SCL:上升沿将数据输入到每一个I2C接口的EEPROM器件中;降低沿驱动EEPROM器件输出数据。(边沿触发)SDA:双向数据线,为OD门,与其它任意数量的OD与OC门成"线与"关系。ui
每个I2C总线器件内部的SDA、SCL引脚电路结构都是同样的,引脚的输出驱动与输入缓冲连在一块儿。其中输出为漏极开路的场效应管,输入缓冲为一只高输入阻抗的同相器,这种电路具备两个特色:1)因为SDA、SCL为漏极开路结构(OD),所以它们必须接有上拉电阻,阻值的大小常为 1k8, 4k7 and 10k ,但1k8 时性能最好;当总线空闲时,两根线均为高电平。连到总线上的任一器件输出的低电平,都将使总线的信号变低,即各器件的SDA及SCL都是线"与"关系。2)引脚在输出信号的同时还将引脚上的电平进行检测,检测是否与刚才输出一致,为"时钟同步"和"总线仲裁"提供了硬件基础(原理???)。url
系统中的全部外围器件都具备一个7位的"从器件专用地址码",其中高4位为器件类型,由生产厂家制定,低3位为器件引脚定义地址,由使用者定义。主控器件经过地址码创建多机通讯的机制,所以I2C总线省去了外围器件的片选线,这样不管总线上挂接多少个器件,其系统仍然为简约的二线结构(区别于SPI, SPI也能够挂载多个,可是经过cs片选)。终端挂载在总线上,有主端和从端之分,主端必须是带有CPU的逻辑模块,在同一总线上同一时刻使能有一个主端,能够有多个从端,从端的数量受地址空间和总线的最大电容 400pF的限制。 spa
两者均可以传输数据,可是从设备不能发起传输,且传输是受到主设备控制的(I2C从设备不能够主动发数据,必须主发起,和485并不相同,485是能够经过协议实现从主动上报,常规I2C会这么设计吗???)。设计
普通模式:100kHz;3d
快速模式:400kHz;rest
高速模式:3.4MHz;htm
没有任何须要使用高速SCL,将SCL保持在100k或如下,而后忘了它吧。
1.空闲状态
I2C总线总线的SDA和SCL两条信号线同时处于高电平时,规定为总线的空闲状态。此时各个器件的输出级场效应管均处在截止状态,即释放总线,由两条信号线各自的上拉电阻把电平拉高。
2.起始位与中止位的定义:
3.ACK
3. I2C的ACK和NACK机制
从设备在完整收到主设备的一个字节后,拉低1bit的SDA数据线,通知主设备成功接收,即ACK。
发送器每发送一个字节,就在时钟脉冲9期间释放数据线,由接收器反馈一个应答信号。 应答信号为低电平时,规定为有效应答位(ACK简称应答位),表示接收器已经成功地接收了该字节;应答信号为高电平时,规定为非应答位(NACK),通常表示接收器接收该字节没有成功。 对于反馈有效应答位ACK的要求是,接收器在第9个时钟脉冲以前的低电平期间将SDA线拉低,而且确保在该时钟的高电平期间为稳定的低电平。 若是接收器是主控器,则在它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发送一个NACK信号,以通知被控发送器结束数据发送,并释放SDA线,以便主控接收器发送一个中止信号P。
以下图逻辑分析仪的采样结果:释放总线后,若是没有应答信号,sda应该一直持续为高电平,可是如图中蓝色虚线部分所示,它被拉低为低电平,证实收到了应答信号。
这里面给咱们的两个信息是:1)接收器在SCL的上升沿到来以前的低电平期间拉低SDA;2)应答信号一直保持到SCL的降低沿结束;正如前文红色标识所指出的那样。
4.数据的有效性:
I2C总线进行数据传送时,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上的数据必须保持稳定(即clock高电平为采样时间),只有在时钟线上的信号为低电平期间,数据线上的高电平或低电平状态才容许变化。
个人理解:虽然只要求在高电平期间保持稳定,可是要有一个提早量,也就是数据在SCL的上升沿到来以前就需准备好,由于在前面I2C总线之(一)---概述一文中已经指出,数据是在SCL的上升沿打入到器件(EEPROM)中的。
5.数据的传送:
在I2C总线上传送的每一位数据都有一个时钟脉冲相对应(或同步控制),即在SCL串行时钟的配合下,在SDA上逐位地串行传送每一位数据。数据位的传输是边沿触发。
总线上的全部通讯都是由主控器引起的。在一次通讯中,主控器与被控器老是在扮演着两种不一样的角色。
I2C的从机地址为7bit,剩余的一个bit表明本次是读仍是写,以下面的写和读示例,能看出来,特别是读的时候,主先把从机地址+writebit和读寄存器地址发出去,而后再发出从机地址消息并带上readbit,最后等待接收;写的话直接从机地址+writebit+Data就能够。
1.主设备向从设备发送数据
主设备发送起始位,这会通知总线上的全部设备传输开始了,接下来主机发送设备地址,与这一地址匹配的slave将继续这一传输过程,而其它slave将会忽略接下来的传输并等待下一次传输的开始(从器件属性来看,非地址器件丢掉其余数据包)。主设备寻址到从设备后,发送它所要读取或写入的从设备的内部寄存器地址; 以后,发送数据。数据发送完毕后,发送中止位:
I2C接口EEPROM写入过程以下:
发送起始位
详细:
须要说明的是:主控器经过发送地址码与对应的被控器创建了通讯关系,而挂接在总线上的其它被控器虽然同时也收到了地址码,但由于与其自身的地址不相符合,所以提早退出与主控器的通讯;
2.主控器读取数据的过程:
读的过程比较复杂,在从slave读出数据前,你必须先要告诉它哪一个内部寄存器是你想要读取的,所以必须先对其进行写入(dummy write):
发送起始位;
发送slave地址+write bit set;
发送内部寄存器地址;
从新发送起始位,即restart;
从新发送slave地址+read bit set;
读取数据
主机接收器在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也不会发出ACK信号。因而,从机发送器释放SDA线,以容许主机发出P信号结束传输。
发送中止位
详细:
为了加深对I2C总线的理解,用C语言模拟IIC总线,边看源代码边读波形:
以下图所示的写操做的时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