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翻译成中文就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即便用Javascript语言与服务器进行异步交互,传输的数据为XML(固然,传输的数据不仅是XML,如今更多使用json数据)。html
Ajax除了异步的特色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浏览器页面局部刷新(这一特色给用户的感觉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请求和响应过程)。python
应用场景:
jquery
优势:ajax
<button class="send_Ajax">send_Ajax</button> <script> $(".send_Ajax").click(function(){ $.ajax({ url:"/handle_Ajax/", type:"POST", data:{username:"Yuan",password:123}, success:function(data){ console.log(data) }, error: function (jqXHR, textStatus, err) { console.log(arguments); }, complete: function (jqXHR, textStatus) { console.log(textStatus); }, statusCode: { '403': function (jqXHR, textStatus, err) { console.log(arguments); }, '400': function (jqXHR, textStatus, err) { console.log(arguments); } } }) }) </script>
一、用户名是否已被注册chrome
在注册表单中,当用户填写了用户名后,把光标移开后,会自动向服务器发送异步请求。服务器返回true或false,返回true表示这个用户名已经被注册过,返回false表示没有注册过。客户端获得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后,肯定是否在用户名文本框后显示“用户名已被注册”的错误信息!django
二、基于Ajax进行登陆验证json
用户在表单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经过Ajax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验证后返回响应信息,客户端经过响应信息肯定是否登陆成功,成功,则跳转到首页,不然,在页面上显示相应的错误信息。浏览器
一、请求头ContentType服务器
ContentType指的是请求体的编码类型,常见的类型共有3种:app
(1)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这应该是最多见的POST提交数据的方式了。浏览器的原生表单,若是不设置enctype
属性,那么最终就会以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数据。请求相似于下面这样(注:无关的请求头在下面都省略掉了):
POST http://www.example.com HTTP/1.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 user=Kwan&age=21
(2)multipart/form-data
这又是一个常见的POST数据提交的方式。咱们使用表单上传文件时,必须让表单的enctype
等于multipart/form-data
。直接来看一个请求示例:
POST http://www.example.com HTTP/1.1 Content-Type: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user" yuan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 filename="chrome.png" Content-Type: image/png PNG ... content of chrome.png ...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
首先生成了一个boundary用于分割不一样的字段,为了不与正文内容重复,boundary很长很复杂。而后Content-Type里指明了数据是以multipart/form-data
来编码,本次请求的 boundary 是什么内容。消息主体里按照字段个数又分为多个结构相似的部分,每部分都是以 --boundary 开始,紧接着是内容描述信息,而后是回车,最后是字段具体内容(文本或二进制)。若是传输的是文件,还要包含文件名和文件类型信息。消息主体最后以 --boundary-- 标示结束。关于 multipart/form-data 的详细定义,请前往 rfc1867 查看。
这种方式通常用来上传文件,各大服务端语言对它也有着良好的支持。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 POST 数据的方式,都是浏览器原生支持的,并且现阶段标准中原生表单也只支持这两种方式(经过 元素的 enctype 属性指定,默认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其实 enctype 还支持 text/plain,不过用得很是少)。
随着愈来愈多的 Web 站点,尤为是 WebApp,所有使用 Ajax 进行数据交互以后,咱们彻底能够定义新的数据提交方式,给开发带来更多便利。
(3)application/json
实际上,如今愈来愈多的人把application/json
做为请求头,用来告诉服务端消息主体是序列化后的 JSON 字符串。因为 JSON 规范的流行,除了低版本 IE 以外的各大浏览器都原生支持 JSON.stringify
,服务端语言也都有处理 JSON 的函数,使用 JSON 不会赶上什么麻烦。JSON 格式支持比键值对复杂得多的结构化数据,这一点也颇有用。
二、基于form表单的文件上传
模板部分:
<form action="" method="post"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用户名 <input type="text" name="user"> 头像 <input type="file" name="avatar"> <input type="submit"> </form>
视图部分:
def index(request): print(request.body) # 原始的请求体数据 print(request.GET) # GET请求数据 print(request.POST) # POST请求数据 print(request.FILES) # 上传的文件数据 return render(request,"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