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维护一个企业架构是一件很是复杂繁琐的事情,由于这项工做须要面对许多背景、利益各异的干系人,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可以在他们之间造成无障碍的沟通流。为了简化这个问题的复杂度,各类企业架构框架从各个方面对企业架构的建设提供了帮助和指导。虽然这些架构框架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差别性较大,可是不管哪种框架对于企业架构的内容却都有着本身的一套定义和分类方法,不过也正是这些分类明确、条理清晰的分类方法却使得各类企业架构框架对于各领域内容的描述缺失了他们之间的关联,于是不一样领域之间的内容很难保持一致性。数据库
不只仅建立、维护企业架构是个复杂的问题,对于企业架构的使用也是一个很是繁琐的事情。即使咱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企业架构,并在以后的维护中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可是面对这样一个一应俱全的企业架构,每一个干系人又如何得到其想要的信息呢?举例来讲,企业的总经理须要的是组织中各个领域的归纳,但并不关注于每一个领域的细节,而对于基层的设计师来说,其所关注的倒是某个领域的细节。从目标和详细度这两个维度来看,没有干系人会关注全部领域的全部细节,每一个干系人关心的只是和本身的利益相关的企业架构的一个侧面。于是如何从一个面面俱到的企业架构模型(描述)中根据干系人的关注点来获取相应的侧面信息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安全
综上所述,不管是建立、维护企业架构,仍是对其进行使用,都须要面对一个架构内容一致性的问题。之因此会有这个问题,究其根本是由于企业架构自己是对企业这一一应俱全的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描述,而对其进行建立、维护和使用的干系人因为其自己的背景、利益不一样,他们对企业架构描述的操做也只能着眼于某一个侧面。因而可知,企业架构描述与干系人的建立、维护和使用操做之间须要一个“接口”,用来规范干系人对于企业架构描述的各类操做,从而保证针对企业架构描述的修改和信息共享的一致性。架构
此“接口”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视图(View)和视角(Viewpoint)。其中,视图一般被定义为面向各干系人关注点的企业架构描述的一个部分,而视角则是对视图内容的抽象和描述,他定义了视图中所使用的概念元素、分析方法和展现方式。一言以蔽之,视图定义了所看到的内容,而视角则定义了所采用的观察角度。框架
为了帮助架构师选择适合的视角和视图来对各个干系人进行辅助,ArchiMate定义了一个通用的视图和视角框架,对各类经常使用的视角和视图进行了概括。这一框架从目标和内容两个维度对视图和视角进行了分类概括:工具
以上述两个维度为基准,ArchiMate经过下图展现了其所定义的视角和视图框架。在图中咱们能够看到:图的上半部分展现了目标维度的三个层次,而下半部分则描述了内容维度的三个层次,二者相互交合、共同体现了ArchiMate对于视图和视角的分类概括。此外,此图周边还标注了各视图和视角对应的干系人实例。性能
须要注意的是,咱们不能把上面针对视角和视图的分类看成是一种互斥的概括方式。严格地讲,咱们所采用的两个分类维度并非分类基准,而应该是描述角度,举例来讲,一个视角并不能由于是被用来进行“设计”而就不能用来对其余干系人进行“告知”。实际上,ArchiMate中所定义的各个标准视角每每横跨两个维度之中的多个分类层次。接下来,咱们将进一步了解ArchiMate的制定者们根据其经验所定义的一系列标准视角。动画
介绍视角用在设计工做的初期阶段,其所采用的概念元素和关系是ArchiMate语言中各概念元素和关系的简化版本。此视角中的概念元素大多采用边框略粗的圆角矩形或其余直观但不正式的方式来进行表示,而除了触发关系和实现关系采用具备箭头的连线表示以外,各类关系图符都经过简单的线段连线来表示。于是,从表面上看,该视角下的各类视图都是经过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来进行展现的,而之因此这样是由于在设计开始阶段一切事物的细节还未被发掘,此时的建模重点在于记录直观意图,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更符合实际状况。此外,采用这样一种非正式的方式会让干系人直观地感受到一切还处在开始阶段,还并未定型,从而不会产生出伴随正规的描述方式而来的无可动摇的距离感。ui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关系,以及展现风格以下图所示:设计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3d
组织视角关注于某一组织实体的内部结构。组织视角的视图能够经过相互嵌套的块状图形来展现,也能够经过诸如组织结构图这样的传统方式来进行表述。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参与者合做视角关注于各业务参与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此视角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背景图(Context diagram),他描述了组织与包括客户、供应商和其余业务伙伴在内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此视角在明确组织的外部依赖和合做关系,展现其价值链这些方面都很是有用。除此以外,该视角还能够被用来展现各业务参与者和/或各应用组件是如何经过相互结合来实现各个业务流程。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业务功能视角用以表述企业的各项业务功能,以及他们之间消息、价值或货物的交递关系。经过描述企业所进行的各项主要活动,业务功能视角下的各个视图展现了企业的最稳定的一个方面,而不论组织如何变动、技术如何演进,因此对于在同一市场中的各个企业来讲他们在此视角之下都是很是类似的。此外,因为此视角在高抽象层次对企业的平常运行进行了描述,于是企业能够据此明确自身必须的能力,并构建适合的组织结构。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业务流程视角在一个较高的归纳层次对企业中的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的组成和结构进行描述。除了与业务流程领域所涵盖的概念以外,此视角还包括了以下的与业务流程各概念元素直接相关的元素: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业务流程互操做视角着眼于展现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之间,或他们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此视角能够被用来在一个比较高的归纳层次上对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并为负责多个业务流程的业务经理提供更加深刻的有关这些流程之间依赖关系的信息。这一视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与业务流程视角是同样的。实际上这两个视角都是用来对企业中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描述,而所不一样的是业务流程视角关注于业务流程的结构,而业务流程互操做视角的关注点则是业务流程之间的依赖关系。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产品视角描述了企业对外部客户或合做伙伴所提供产品的价值,并展现了该产品的组成状况,即其包含了哪些业务或应用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合同或协议。此外,产品视角还可被用来展现获取产品的渠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事件。经过组合企业中各类现有服务,或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明确各类新的服务,产品视角一般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被用来对产品进行设计。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应用行为视角用于描述一个应用的内部行为方式,例如一个应用对各个相关应用服务之间的实现关系。此视角可被用来设计应用的主要行为,并对不一样应用之间的功能交叠进行明确。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应用互操做视角从信息流或对各类服务的实现和使用角度对不一样应用组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此视角一般被用来建立组织中各个应用的整体状况,也能够被用来表述用于支持业务流程执行的各项服务之间的交互关系。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应用结构视角用于展现一个或多个应用或组件的结构组织。此视角对于设计或理解应用或组件之间,以及其与相关的数据对象之间的结构很是有用。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应用使用视角用于描述各个应用是如何对各业务流程进行支持的,以及其余应用是如何对其进行使用的。此视角能够用来明确业务流程所须要各类应用服务,于是在应用设计过程当中会很是有用,而且此视角还能够经过描述当前可得的各项服务来为业务流程设计提供帮助。除此以外,因为此视角描述了业务流程和应用之间的依赖关系,于是他对掌管多个业务流程的运营经理来讲也是很是有用的。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基础设施视角描述了用于支持应用和业务这两个层次的软件及硬件基础设施。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基础设施使用视角描述了组织中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是如何对各个应用或应用组件进行支持的。此视角在对系统进行性能与可扩展性分析时很是有用,由于它将物理上的基础设施与逻辑世界中的应用进行了关联。此外,此视角也能够用在根据应用需求肯定基础设施的性能和质量的决策过程之中。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实施与部署视角用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是如何被技术基础设施所实现的。与基础设施使用视角相相似,因为此视角也能够将物理上的基础设施与逻辑上的应用联系起来,于是在系统的性能与可扩展性分析中此视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此以外,在安全和风险分析中,此视角也可被用来对各类关键的依赖关系和风险进行明确。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信息结构视角与传统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模型相相似,他经过数据类型或类结构的方式对企业或特定的应用、业务流程的信息结构进行表述,并且该视角还能够被用来展现业务层面中的信息是如何被应用层所描述,并进而由基础设施层所落实的(经过数据库模式来描述)。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服务实现视角用于展现一个或多个业务服务是如何经过底层的业务流程而实现的。服务实现视角在产品视角与业务流程视角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各个业务流程提供了一系列由外而视的视图。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层次视角用于在一张图形之中同时展现企业架构的若干层次或方面。经过“分组关系”,此视角能够将ArchiMate中的各类元素组织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
以上两种层次经过相互交叠,一块儿造成了层次视角下的各个视图。在这个过程当中,专用层表述了各个领域的内部结构和行为方式,而服务层则表明了专用层对外界环境所提供或使用的各类服务。一般来说,位于较低层次的专用层次对外提供和实现了服务层,而此服务层又会被处于较高层次的专用层所使用。层次视角只是对ArchiMate中各类概念元素的一种组织方式,于是与前面所说的各类视角不一样,在此视角中所可以使用的概念元素和关系包括了ArchiMate中的全部概念元素和关系。虽然层次视角中各层次的性质、顺序和数量并无被硬性规定,不过一般来说,此视角下的一个完备的视图应与下方的示例相一致:
情景图视角下的视图被称为情景图,这是一种可以同时表示三个维度架构关系的矩阵图形。理论上讲,情景图所表示的架构关系能够是架构模型中任意三个维度,不过在实践过程当中,情境图多数用于表示业务功能、应用组件和产品之间的关系。除此以外,情景图对三个维度的位置安排也有着必定的“潜规则”:矩阵纵坐标多用于放置各类行为元素,如业务功能、流程等;矩阵的横坐标多用于放置用来表示各类行为在执行时所处情景的概念元素,如产品、细分的服务市场或场景等;而由以上两个维度组成的矩阵中的各单元格(第三维度)则一般采用被分配的相关资源来填充,如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或基础设施等。因而可知,情景图能够为各管理者、流程和系统负责人提供很是实际的概览性视图,而且架构师们也可在侦测资源分配的模式与变化的过程当中将其做为资源分配工具和分析工具。因为情景图视角所涉及到的概念元素并无硬性限制,于是他能够包含ArchiMate中的全部概念元素和关系,因此在此只给出相关示例:
干系人视角能够被用来对干系人、来源于企业内外的驱动力、针对这些驱动力的评估,以及用于知足这些评估指标的各项目标进行建模。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目标实现视角使得设计人员能够将归纳层次比较高的目标细化为更为具体的子目标,并可以进一步以这些具体化的子目标为基础制定出各类需求和约束。此外,此视角还可对在制定需求和约束过程当中担当指导的各项原则进行描述。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目标贡献视角容许设计师或分析师对目标和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描述。此视角下的视图能够被分析师用来分析不一样目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能够用来侦测不一样的目标之间的冲突关系。一般状况下,对于此视角的使用是在将高归纳度的目标细化为更为具体的目标,甚至是在制定出相关需求和约束以后,于是聚合关系和实现关系也会出如今此视角的视图当中。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原则视角可使设计师或分析师对与当前设计问题相关的各类原则、驱使这些原则落实的相关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需求实现视角使设计师能够对需求是如何被各类核心元素(如业务参与者、业务流程、业务服务以及应用组件等)所实现的这一情形进行建模。除此以外,此视角还能够被用来对各归纳程度较高的需求进行更加深刻的细分,从而造成更加详细的需求。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动机视角使设计师或分析师可以在忽略核心概念元素的状况下专门对企业架构在动机方面的内容进行建模。例如,经过将干系人、他们的主要目标、所使用的原则、需求进行关联,此视角能够为企业架构的全部或部分动机方面创建概览性视图。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项目视角主要用于对架构变动的管理进行建模,而这一从企业的当前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迁移过程的架构对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以后的决策过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使用此视角进行企业架构模型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迁移视角用于对从当前架构到目标架构这一迁移过程进行描述。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
实施和迁移视角用于在企业架构的各部分与为了落实这些架构而指定的项目之间创建关联。此视角可使建模人员以稳定阶段或各架构元素为单元对项目以及项目活动的范围进行建模,而且此视角也能够与项目视角相结合,从而对项目组合管理进行支持:
此视角所采用的各概念元素和关系以下图所示:
此视角的示例视图以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