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er的崩溃,从业务人员说“不”开始

安全er的崩溃,从业务人员说“不”开始
在阿里云的时候,就以为安所有是一个很“清奇”的部门,彷佛一整套体系都是独立的,有本身的小圈子。安全

出来后加入安全圈子,为各厂商提供业务安全服务,也在第一次接触到各厂商的SRC(应急响应中心)后,看到一群不一样的人由于同样的责任感团结在一块儿,愈加感觉到安全er的活力。网络

然而,在活力的背后,隐藏着安全er长久的克制。ide

不止一次听起安全从业者感慨,作安全最大的阻力并非在外部,而偏偏是公司内部。这到底是为何呢?阿里云

安全与业务,老是一对无解的冤家

叱咤风云的***和低调支撑业务的甲方安全er,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职业轨迹,后者很显然承受了更多。网络安全

咱们天天能够看见这个场景在不断上演:业务部门要上线一个活动,有明显的被***风险,事先没知会过安所有门(好一点的同步一下,不过也没太大用),安所有门赶来要求增长一些防控措施,业务部门置若罔闻,再去追问,就用“KPI”、“业绩”给打发了。事件

业务人员由于持有业绩KPI而强势,而相关的安全需求则被视为无用功。除非发生大型的损失(如拼多多优惠券事件),业务人员才会对安所有门有所敬畏。这让安所有的防控策略成了“大病医疗险”,平时勾选一下的意愿都没有,真出事了,也找不到索赔点。同步

为何安全会像一个保险产品同样?没法量化是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填补多少的漏洞、上线多少新的防御方案、避免了多少的风险,这些都是对未发生的事情作防控,而究竟这些问题真的发生了,会带来多少的损失,每每是很难量化的,与业务部门真金白银的业绩比起来,更是如此。产品

也就不难怪为什么业务部门的话语权更重,对安所有门的影响如此之大了。it

主导和服务,全然不一样的两条路

不过,上述的苦逼安所有门更多来自互联网的甲方公司。在和钱离得近的金融行业,风控部门则拥有较高的话语权。特别是在银行、持牌消金机构,风控能够有效下降逾期率、坏帐率,直观地减小业务损失。甚至于,机构的运营状况如何,主要是看风控作的如何。class

不难看出,当离钱更近的时候,风险损失更容易量化,那么安全作的工做就更容易体现价值,话语权也更大一些。

笔者和业内的几家安全负责人作了简单的交流,发如今这样的大背景下,安所有门走出了两种形态:

一种是作好守护者的安所有。主要关注公司全局的安全生态建设,会给业务提出相关的风险建议,可是最终是否采纳的决定权在业务。若是在已经提示过风险的业务上出现问题,惟一的底线就是不背锅。

另外一种则是与业务部门分庭抗礼的风控部。公司的业务计划须要与风控部门同步,将风险控制在事前,风控部门的绩效考核与业务直接挂钩,话语权与压力并存。

安全er将来的可能性

那么话说回来,在离钱还有点远的安所有,难道没有推进部门话语权的可能性吗?

不全然是,笔者在这提出两个必要的场景作讨论:

一、意识转变

安所有从过往的传统网络安全范畴过分到业务安全,成为一门显学的时候,大众对于业务与安全的融合性或许会有更好的认识,也更能理解作好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二、价值挖掘

安所有门能将工做成果与业务成果挂钩,量化业务价值,进而推进安所有向价值中心转变。这点颇受争议,可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何况行业天天都在发生变化,何尝不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