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简述

1、OSI七层参考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讯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类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义于ISO/IEC 7498-1。网络

2、OSI七层模型概述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类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做用是将数据转换成比特流,对应的是网线,光纤等。框架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这一层一般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造成帧。数据链表头(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数据链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它的主要做用是将比特流封装成数据帧,对应集线器,中继器,交换机等。spa

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不一样局域网的主机通信提供路由寻址,做用将数据帧封装成数据报,对应路由器,三层交换等。计算机网络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定义传输协议TCP/UDP。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的,面向链接的,全双工的,流式传输。传输效率低。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偏偏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经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经常把这一层数据叫作段blog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链接,经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创建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须要互相认识能够是IP也能够是MAC或者是主机名)。接口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收者的系统格式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可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能够被另外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例如,PC程序与另外一台计算机进行通讯,其中一台计算机使用扩展二一十进制交换码(EBCDIC),而另外一台则使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来表示相同的字符。若有必要,表示层会经过使用一种通格式来实现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路由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的接口,以设置与另外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讯是最靠近用户的OSI层,这一层是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字符串

3、OSI七层模型各层对应的协议

应用层 

DHCP · DNS · FTP · Gopher · HTTP · IMAP4 · IRC · NNTP · XMPP · POP3 · SIP · SMTP ·同步

SNMP · SSH · TELNET · RPC · RTCP · RTP ·RTSP · SDP · SOAP · GTP · STUN · NTP · SSDPio

表示层  HTTP/HTML · FTP · Telnet · ASN.1(具备表示层功能)
会话层 

ADSP·ASP·H.245·ISO-SP·iSNS·NetBIOS·PAP·RPC·

RTCP·SMPP·SCP·SSH·ZIP·SDP(具备会话层功能)

传输层  TCP · UDP · TLS · DCCP · SCTP ·RSVP · PPTP
网络层  IP (IPv4 · IPv6) · ICMP · ICMPv6 · IGMP ·IS-IS · IPsec · BGP · RIP · OSPF ·ARP · RARP
数据链路层 

Wi-Fi(IEEE 802.11) · WiMAX(IEEE 802.16) ·ATM · DTM · 令牌环 · 以太网路 ·

FDDI · 帧中继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STP ·ARP 

物理层 

以太网路卡 · 调制解调器 · 电力线通讯(PLC) · SONET/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

G.709(光传输网络) · 光导纤维 ·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以太网协议

 4、OSI七层模型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我以为画图比文字更能表达清楚,虽然我画的也不怎么好,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