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小孩,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和小孩一块儿成长,也就有了本篇博文,虽然《非暴力沟通》是在准备与小孩相处的时候买的书,可是更多的想法是,也许“非暴力沟通”应该贯穿咱们人生,咱们须要和别人有一个恰当而有效的沟通,而《非暴力沟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请求
如下为书中的经典语句,也许比读过整本书更值得高兴的,是有哪些话留在了你的脑壳里,并在某些时刻指导着你的前行。反射
1. 全部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知足。语言
2. 你越是留意本身心里的声音,就越可以听到别人的声音。生活
3. 若是咱们认为本身“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状况下,咱们也就封闭了自我。由于“应该”意味着咱们别无选择。这使咱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肯屈服。时间
4.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一、观察;二、感觉;三、须要【期待】;四、请求。思考
5.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觉和须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习惯
6. 批评每每暗含着期待。对他们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咱们还没有知足的须要。
7. 若是真的想过上悲催生活,就去与他们做比较。
8.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之类的词语;
9. 也许咱们并不认为本身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咱们的语言确实经常引起本身和他人的痛苦;
10. 非暴力沟通指导咱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咱们再也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本身的观察、感觉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咱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本身,有尊重与倾听他人。
11. 咱们老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他人,而事实上,道德更可能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强加给别人。
12. 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13. 真正的倾听,是放下本身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14. 沟通有四步:第一,客观表述事实;第二,说出你的感觉;第三,说明缘由;第四,提出请求。
不要压抑本身,也不要装没事,更不要等着对方来猜你为何生气,等他来道歉。
直接告诉他,今天这件事,你这么处理,让我很伤心,之后你不要这样了,好吗?
不要惧怕发脾气。
真正高情商的人,会认为,发脾气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我之前说过,所谓高情商,就是心中有他人;
所谓高情商,不是虚伪,而是温暖。
但这不是说,咱们心中要没有本身,真正的高情商,是把本身当朋友,与本身和解,对本身也要温暖啊。
15.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16.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适当的示弱,可以达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效果。
17. 当咱们要惩罚别人的时候,不妨问问“我但愿他基于怎样的缘由去作我想要他作的事情?”,就会发现惩罚实际上是很难实现咱们的目的的。
18. 学会说出本身的感觉,而不是让别人猜。社会的节奏很快,人们都在匆匆忙忙地前行,打理本身的生活,的确没有不少时间去细细顾忌你的感觉。因此不少时候,要学会清楚、具体地说出本身的感觉。
19. 一个过渡道德化的社会是可怕的。不少时候,道德评判自己就是一种暴力。
20. 听到不中听的话,咱们想起那4中选择:1.责备本身;2.指责他人;3.体会本身的感觉和须要;4.体会他人的感觉和须要;
21. 生而为人,咱们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本身的感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咱们好像愈来愈不肯去表达本身的感觉。咱们被不少条条框框所束缚,习惯了服从权威和现实,而非聆听本身心里真实的声音。
22. 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23.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咱们的指责;3.体会咱们的须要;4.表达感觉和还没有知足的须要。
24.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非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
25. 不会表达感觉——以为人们冷漠——更不肯意表达本身的感觉——以为人们愈来愈冷漠。
26. 让梦想中的世界经过咱们的转变得以实现,我相信,除非从我作起,咱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咱们老是但愿别人先开始改变。
27. 但愿他人由于内疚而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缘由混为一谈。
28. 当咱们听到批评时,能够学着先去观察和感觉对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所反映出的须要,而且思考本身的须要,这样思路会清晰不少,而后咱们再去进行沟通。
29. 当咱们意识到本身的须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须要的情感。
30. 我激励本身的方式无心中促成了自我憎恨,因为认为本身“应该”作到不少事情,我不停的指责本身,命令本身,要求本身。这不可避免地致使内在的分裂和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心里中不一样的声音,以及他们所反映的须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心里的和谐。
31. 与别人比较,是悲催生活的开始。不少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甚至生发出“羡慕嫉妒恨”。
32. 自责是一种本身的须要没获得知足时的悲观表达,过渡自责只会让咱们陷入惩罚,而不能找到解决事情的办法。
33. 愤怒驱使咱们去惩罚他人。
34.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没法真正传达咱们的心声。若是想充分表达愤怒,咱们就不能归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本身的感觉和语言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咱们的须要更有可能使咱们的愿望获得知足。
35. 隐藏本身的感觉,毫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每每和人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36. 一旦意识不到咱们是本身的主人,咱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37. 为了倾听他人,咱们须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
38. 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39.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以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40. 个人给予,不是让你欠个人人情。而是我想活出,对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