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一个文科生转行作编程的参考样本

动笔                                                                                                                                                                                     

听闻前辈讲述写博客的诸多好处,早有开始写「技术博客」的想法,但囿于自身浅薄的「技术」,以及轻微的强迫症——总想准备充分后下笔——好比这篇文章已经写好两个星期了,可是一直想修改到「尽善」,但如何才算「尽善」?很难定义。且写且思考、调整,或许,是个办法。面试

 
第一篇写什么?                                                                                                                                                     

「第一篇写什么?」也斟酌颇久。以技术为主题,总感受找不到着力点。索性随手写篇「前传」,交代一下我这个「异形」是怎么来的,顺便下降读者(若是有的话)对后续技术文章的期待。(若是没有读者,权当自娱自乐)编程

 
背景:                                                                                                                                                                            

鄙人文科生(gou)一枚,新闻类专业,作过粤语播音(实习)、新闻采/编/写、平面设计、音视频摄录/后期处理。毕业第六个年头(Jul.01.2014)转行作软件开发(iOS客户端)——跨界跨出翔。多线程

 
缘起:                                                                                                                                                                                 

关于职业方向,影响最直接、最大的应该算高考填志愿那一刻。不是有人调侃「如今流的汗和泪,都是高考填志愿时脑子进的水」么。学习

鄙人自小无大志,中国流水线般的教育亦无教会我该如何寻找本身的兴趣、摸索本身的职业方向、探寻本身的人生意义。又或许是我愚钝,看着你们前仆后继、满怀信念、打了鸡血般地去作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慢了好几拍,还在纠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究竟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开工厂、开公司、打工赚钱么,为何咱们比人家高贵、比人家正义……陷入纠结、陷入迷茫……要骂我不开窍我也没意见,人就这样,每一个脑子里装的东西都不同。spa

不知不觉就到了高考填志愿的神圣时候,对于学什么专业,彻底没概念。高中选择文科,缘由是化学成绩很差(背化学分子式背到头晕);父母没有这方面经验,给不了太多意见;哥哥只是建议报哪所学校,对于专业也不太清楚……因而在不明因此的状况下,第一志愿填了西南民族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如今回想,会不会是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潜移默化呢),结果报国无门,第一志愿被刷掉,就被第二志愿录取了。选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选择缘由是名字够长(相比其余专业,比较惹人注意),好像很好玩。线程

后来问起不少人,绝大部分状况和我相似,专业的选择都比较随机——或欠缺考虑,或只考虑旁人意见,不问本身喜欢什么。我想这也是为何那么多「码农」在混日子的缘故之一,你们都很随机地被分配到这个岗位,并非出于兴趣、出于热爱。设计

不知道为何,大一刚入学,本身就意识到应该转专业,并且想转计算机专业——我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念头。可是在咨询了本校一位计算机专业的高中同窗(女生)意见后,最终仍是放弃,由于她说学计算机要学高数,吓尿。如今想一想,多么但愿这位女生当时对我说:去尝试一下吧,宁肯作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视频

「想转计算机专业」,这或许是我对本身职业生涯规划发出的最初、最原始的声音,惋惜这念头转瞬即逝。不过,这也是后来全部故事的「缘起」。开发

 
启程:                                                                                                                                                                          

毕业后,一直在东莞(此处接受某部分男同胞的艳羡目光)作着和新闻相关的工做,直到第三份工做,到了一家台资工厂(台达电子)上班,工做比较稳定,时间比较空余(关于你们对台资企业的偏见,后面打算写点东西正名),因而心里开始躁动,那个尘封于脑海多年的想法——「计算机/编程到底是不是个人兴趣,会不会就是个人终身职业?」在涌动着,和以往的区别是,通过这家台资企业历练,执行力获得提升,因而2012年末报培训班学习。一开始想学Android程序开发,由于当时用的也是Android手机。不过广州的「X德培训机构」说Android班还不够学生开班,建议先学iOS,等Android班开班,本身再决定是否转过去。因而就这样被「忽悠」过去,开始了一段东莞工做、广州学习两边跑的生活,一年下来,也存了百来张动车票,跑了六七千千米。(报的所谓「周末班」,周六去上一天课)。教学效果嘛,就不评论了,反正这家机构在广州的iOS培训办完咱们这一班就没办了。不过本身以为这样奔波仍是值得,不管教学效果如何,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讲,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学到哪怕一点一滴都让我感到兴奋。博客

就这样,磕磕碰碰也算是入了门。

 
实战:                                                                                                                                                                         

去年(2013)底培训结束后,就开始自学,可是没有真正的实践,效果很差,因而就打算找份工做,正式转行。不过状况有点像多线程编程中的「死锁/Deadlock」——我想积累实战经验,因此要跳槽;但正由于没有经验,几乎没有公司会要我。

没办法,老是要迈出第一步,从今年(2014)年初开始陆陆续续投简历,跑过东莞、深圳几家公司,直到6月份,看到东莞的一家公司招人,发了简历过去,彷佛没回音,后来在官网看到他们技术总监的邮箱,因而又经过电子邮件发了一次简历,此次有回应了!叫过去面试。当时也没什么做品,只展现了培训期间作的一个小demo(并且是半成品)。公司老板人很不错,在三星、华为呆过。据说我是文科转行的,还给了不少宝贵意见——至今感激。由于我没什么做品能证实本身iOS开发方面的能力,他们现场没说要我,只是让我先回去,把一些自认为得意的做品(不管是编程的仍是当时在作的平面设计或者其余的)。因而回去,很认真的准备,将之前写的新闻、作的采访、设计的海报、剪辑的短片,挑了一部分发过去。不知道是否是个人做品吸引了他们,竟然真的接到过去上班的通知!

因而,在毕业的第六个年头(2014年7月),拿着只有原来三分一的工资,在一个尴尬的年龄(29岁),开始了本身的编程职业生涯。

关于年龄,我是这样安慰本身的:入行虽是晚点,但若是用剩下的35年(假定65岁退休)去将勤补拙,根据「一万小时定律」,总不至于太差吧。

 

「追求创造事物的快感」

虽然起步晚、过程曲折,还常常伴随问题卡壳后的无力、挫折。不过,就如「知乎」有人回答「26岁开始学习Objective-C是否是太晚?」这个问题时说的:「若是有追求创造事物的快感,我以为学什么在什么年龄都不算晚。」在问题解决、项目完成带来的那种「创造事物的快感」,足以让我坚持下去。

在人生终点回想过往的时候,我可能会对此次转行后悔,但,那也是「作过了后悔」,而不是「错过了后悔」。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