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书笔记(2)--需求

产品经理的工做和其余人最大的不一样是:产品经理是作本身想作的,而不是作别人想作的。测试

什么是需求?需求的本质是问题,问题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知足需求,就是解决问题,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因此:
分析需求就是分析问题;
带团队就是带领你们一块儿解决问题;
带项目就是按必定顺序去解决问题;
战略就是考虑要解决哪些大的方面的问题等等。ui

用户与客户的区别:
用户就是使用产品的人;
客户就是买了产品的人。
例如,你到超时买泡面,对于超市来讲,你是超市的用户,同时也是超市的客户;对于泡面厂商来讲,超市是泡面的客户,你是泡面厂商的用户。
广义的用户则包含全部的用户、客户、以及和产品相关的人。设计

设计产品的原则:以用户为中心日志

以老板为中心
在一些小的创业公司,老板每每是最熟悉业务的人,也最了解需求,不少需求都是老板凭经验想出来的,可是这些需求每每都很是有效。所以,对于这些公司来讲,老板是他们很是重要的用户。对象

产品的用户不少,知足全部用户的需求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知足最重要的用户。具体知足哪些用户,是跟产品的战略和商业目标相关的。资源

建立人物角色:
建立一个虚拟的人物,补充我的信息、产品的使用习惯、用户目标、商业目标等。有形的人物角色不必定给建立的人本身看,而是有新人进团队的时候,能够快速了解相关的用户,理解产品。对于不多关注细节的老板来讲,也能够经过人物角色快速了解用户和产品。rem

用户研究方法,能够经过两个维度:
定性(了解),定量(验证)
目标和观点(说),行为(作)文档

定性的说,例如,用户访谈;
定量的说,例如,调查问卷;
定性的作,例如,可用性测试;
定量的作,例如,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用户访谈
用户数量少,每一个用户的时间长,一般用于新品预研,或者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背后的调研。
可能存在的问题:
1 用户说的和作的不一致
解决方法:
创造和用户交互的场合,让用户一边说一边作;
区分用户说的事实(我作了什么,步骤如何等)和观点(我以为,我认为等)
2 样本少,可能形成误差
解决方法:
在访谈报告中把可能的因素都写进去
增量访谈方式,每次增长访谈,观察结论是否有变化,若是有,则继续增长访谈,直到没有变化为止
3 用户太强势,将咱们带偏
时刻牢记访谈的目的,随时往正道上引导
4 咱们太强势,将用户带偏
时刻牢记访谈的目的,管好本身的嘴产品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和用户访谈的区别:
用户访谈一般是开放式问题,调查问卷一般是封闭式问题;
用户访谈的用户数比较少,调查问卷用户数很是多;
用户访谈与访谈对象的交流比较深刻,调查问卷问题不深刻,只是得到某些明确的问题的答案。
可能存在的问题:
1 样本与目标群体存在误差
解决方法:
尽量选择更多不一样类型的样本;
在报告中标明数据的获取方法和来源;
将筛选条件做为问题放入调查问卷,调查完以后再将这部分人群筛选出来。

2 样本数量过少

3 问题不要有引导性,注意问题答案的顺序

可用性测试
准备一些任务,让用户经过使用产品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而后组织者在旁边观察用户的操做,并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测试结束以后,会询问用户的主观见解和感觉。
问题:
1 作的太晚,没有时间解决问题
2 以为太麻烦,或者太专业,因此就没作
3 告知被测者,这个测试目的是测试产品,而不是测试用户,让被测者不要有心理压力
4 测试前,告知被测者测试中要作的事情,大概持续时间;测试时,不要给被测者提示,同时可让被测者将本身的思考过程说出来;测试后,给被测者发一份小礼品,还能够将测试总结发给被测者。

数据分析
对用户使用产品所产生的操做日志、网页访问日志等进行统计分析,挖掘背后的缘由。

一手需求和二手需求
一手需求是产品经理直接从用户那边获取到的需求,二手需求是公司的销售、老板或运营提出的需求;
一手需求一般是产品主动提出来的需求,像是生孩子,二手需求一般是被动接受的需求,像是养孩子;
产品刚刚建立的时候,一般一手需求比较多,而当产品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就会有愈来愈多的销售那边提过来的二手需求。

需求采集
单项需求卡片模板(用于让非产品的人提出需求)
需求编号
需求类型: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
来源(who):谁提出的
场景(where、when):产生该需求的时间、地点
描述(what)
缘由(why):为何会有这样的需求
验收标准(how):如何确认这个需求被知足了
需求重要性权重(how much)
需求生命特征(when):需求的紧急程度,需求的持续性
需求关联(which):和需求关联的人、其它业务和需求、设备、系统等
参考材料
竞争者对比

其它需求采集方法
现场调查
AB测试:发布一个新功能,先让少数人使用,看看这些人的反应
日记研究:新产品发布后,研究其余人写的关于产品的日记

听用户的,可是不要照着作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用户本身提出来的需求,其实更多时候是用户本身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通过分析以后获得的需求,表达未产品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是从用户需求中挖掘出用户背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并转换为产品的解决方案。
用户的解决方案->用户需求->产品需求->产品的解决方案
因此需求分析是一个由外到内,再到外的过程。
为何不直接去实现用户本身提的需求?若是只考虑短时间利益,则能够这样作,可是考虑到长期利益,则必定要站在用户角度,去解决用户真正的问题。

需求分析过程:
1 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肯定产品需求的基本属性
2 分析商业价值
3 初评实现难度
4 计算性价比

需求的基本属性
编号
提交人
提交时间
模块
名称
描述
提出者
提出时间
bug编号

鲶鱼效应:一个团队慢慢稳定以后,团队成员积极就会下降,这时候须要利用鲶鱼效应,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提升团队成员积极性。

BRD:商业需求文档(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项目背景
商业价值
功能需求
非功能需求
资源评估
风险和对策

作需求的一个原则:宁肯只把一小部分功能作的很完美,也不要把不少功能作的不完美。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