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内核以及调试

浏览器内核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作Vue开发时推荐使用Vue Devtools插件
一、Chrome浏览器:
Chrome浏览器是google旗下的浏览器。Chrome浏览器至发布以来一直讲究简洁、快速、安全,因此Chrome浏览器到如今一直受人追捧。最开始Chrome采用webkit做为浏览器内核,直到2013年,google宣布再也不使用苹果的webkit内核,开始使用webkit的分支内核Blink。
二、IE浏览器:
IE是微软公司旗下浏览器,是目国内用户量最多的浏览器。1996年,微软从Spyglass手里拿到Spyglass Mosaic的源代码和受权,开始开发本身的浏览器IE。后来,微软以IE和Windows捆绑的模式不断向市场扩展份额,使IE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如今装了Windows系统的电脑基本没法卸载IE。但IE作为前端开发来讲真的不行。
三、Opera浏览器:
Opera是挪威Opera Software ASA公司旗下的浏览器。1995年,opera公司发布初版Opera浏览器,使用本身研发的Presto内核。当时opera公司的开发团队不断完善Presto内核,使Opera浏览器一度成为顶级浏览器。直到2016年奇虎360和昆仑万维收购了Oprea浏览器,今后也丢弃了强大的Presto内核,改用当时Google开源的webkit内核。后来Opera浏览器跟随Google将浏览器内核改成Blink内核。自此Presto内核也淡出了互联网市场。
四、Safari浏览器:
第二次浏览器大战是从苹果公司发布Safari浏览器开始的。2003年,苹果公司在苹果手机上开发Safari浏览器,利用本身得天独厚的手机市场份额使Safari浏览器迅速成为世界主流浏览器。Safari是最先使用webkit内核的浏览器也是如今苹果默认的浏览器。
五、Firefox浏览器:
Firefox浏览器使Mozilla公司旗下浏览器,也是刚才提到的网景公司后来的浏览器。网景被收购后,网景人员创办了Mozilla基金会,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他们在2004年推出本身的浏览器Firefox。Firefox采用Gecko做为内核。Gecko是一个开源的项目,代码彻底公开,所以受到不少人的青睐。Firefox的问世加快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开始。第二次浏览器大战与第一次二元鼎力的局面不一样,这一次的特色就是百家争鸣,也自此打破了IE浏览器从98年网景被收购后独步浏览器市场的局面。
IE浏览器内核:Trident内核,也是俗称的IE内核;
Chrome浏览器内核:统称为Chromium内核或Chrome内核,14年之前是Webkit内核,如今是Blink内核;
Firefox浏览器内核:Gecko内核,俗称Firefox内核;
Safari浏览器内核:Webkit内核;html

Opera浏览器内核:最初是本身的Presto内核,后来是Webkit,如今是Blink内核;

Chrome中调试工具
推荐一下大佬的总结chrome调试前端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