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4)面向管理的全院级应用阶段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逐步成熟,普及并普遍采用了以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以太网架构、以Windows为表明的图形界面操做系统、以MSSQL为表明的各类大型关系数据库、以PowerBuilder为表明的C/S架构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加上对医院信息化认识的逐步到位,医院信息化化建设从局部应用向全院级应用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体如今:局部应用向全院级多系统应用发展、以收费管理为核心的数据融合、围绕收费的简单临床应用。尽管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逐步覆盖医院大部分业务部门,但针对临床医疗服务的应用仍然较少,主要应用仍然是面向收费和物资管理,因此咱们称这一阶段为面向管理的全院级应用阶段。数据库

这一阶段所使用的全院级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就是咱们常称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从广义上理解,任何在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都应该属于HIS范畴,包括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科研大数据、运营大数据、客户大数据。从狭义上理解,HIS单指面向医院内部管理,尤为是收费和物资管理为主的信息系统。这与该阶段的发展历史有关,在当时HIS提供的主要功能是针对院内的收费和物资管理,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的信息服务很是少,以致于造成了咱们如今的习惯性称呼,把HIS理解为单纯的为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而把为临床医疗服务的信息系统称为CIS。安全

这一阶段的HIS围绕收费管理和物资管理,迅速扩展出众多子系统,除传统的门(急)诊挂号和收费、住院管理和收费、药库药房管理外,在物资及材料管理、设备管理、供应室管理、医生工做站(门诊和住院)、护士工做站(门诊和住院)、医技管理等方面开发出众多子系统,围绕收费和物资管理工做开展信息化服务。2002年4月当时的卫生部印发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界定,一个典型的HIS功能结构以下图:服务器

在这一个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随着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医保实时结算向医院开放,愈来愈多的患者须要进行医保刷卡实时结算,而医保实时结算对医院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尤为是没有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医院在这样的环境下,马上面临患者流失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阶段医保信息化发展推进了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网络

这个阶段应用了大量子系统,因为每一个子系统不必定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即使是同一家公司产品,不一样子系统也可能采用了独立的数据库,只有在以收费为核心业务的子系统相互之间数据融合较好,业务相差较大的子系统之间,数据融合并不完善,甚至出现了很多信息孤岛。好比门诊收费与门诊医生工做站每每数据融合较好,可是与体检系统、制剂室管理等其余子系统就可能没有进行数据融合和信息互联互通。从而造成了这个阶段的一个应用特点,就是全院级网络连通,众多子系统几乎覆盖了院内各个科室,主要围绕院内收费管理和物资管理,可是存在多个子系统之间数据不融合,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的现象。架构

这个阶段因为采用了以交换机为核心的网络技术,从最初的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向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转变,不管是网络的稳定性仍是网络传输速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在硬件设备上,客户端基本上采用了PC机,服务器广泛采用PC服务器,有条件的医院采用小型机做为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拓扑图以下:模块化

因为众多子系统须要采用独立数据库服务,因此医院在硬件设备上增长了大量的服务器用于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增长了建设成本,同时带来的巨大的维护成本。不一样公司的不一样子系统,运行环境、维护方式不一样,致使整个全院级系统运行须要不一样公司协同,须要医院系统管理员熟悉各个子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对医院系统管理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工具

因为在软件架构上因为采用C/S模式,使得客户端的维护量增长,每台客户端PC都须要进行数据库客户端程序安装、应用软件安装和升级,若是一个客户端须要应用多个子系统,可能还面临多个子系统的软件安装和升级。另外还涉及安全管理,包括安装杀毒软件、打印机驱动、医保接口安装等等,客户端的安装、升级和维护又成了系统管理员平常工做中最繁忙的一项事务。开发工具

随着以MSSQL为表明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的应用普及,包括SYBASE、Informix、Oracle、DB2等关系数据库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出现过,甚至个别公司还采用了面向对象数据库,不过不是主流而已。数据库服务也经历了从单一节点到多节点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期间数据库服务的节点与节点之间信息交换较少,每一个数据库服务节点为一个特定的子系统或多个子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大数据

在这个阶段客户服务模式(C/S)的软件架构是主流,不一样公司在处理业务逻辑时采用了不一样对策,有些公司将业务逻辑封装到数据库的服务中,好比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有些公司将业务逻辑封装在客户端程序中,这种状况下咱们每每称之为胖客户端。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客户端程序直接链接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这个阶段C/S软件开发工具主要集中在微软公司的VB、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Borland公司的Delphi(开发语言为Pascal),后来随着微软公司重点推广.NET后,也有很多公司技术转型到基于C#的.NET开发环境。ui

不管哪一种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在软件开发模式上仍然以模块化+瀑布式开发为主,也有部分公司采用面向对象(OOP)+瀑布式开发的。随着医院对信息化需求愈来愈高,客户的需求变化也愈来愈频繁,不一样医院因为业务开展的差别性,对同一个软件的功能需求也有不一样变化和个性化要求,致使软件开发工做量愈来愈大,不少公司在面对这种状况采起了不一样策略。有些公司将软件开发工做放到了项目上,以项目组为单位组织软件开发工做。这种模式下,通常以公司内的某个时期的版本为基础,项目经理带领项目成员在现场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进行代码整改,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客户需求的响应很是好,客户满意度比较高,缺点是对项目经理和成员依赖较大,对软件代码的版本管控力度差。常常出现项目经理一旦离职,程序源代码就失控,后续接任者每每不知道如何下手,可能软件越改越乱,质量愈来愈差,客户满意度反而降低。另外有些公司采起了集中开发模式,即公司产品集中在研发中心开发,项目组只负责现场实施,不能修改代码。这种模式规避了项目模式中的众多缺陷,软件质量控制得也比较好,可是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较慢。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