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和NPM一块儿管理包javascript
NPM: 随同NodeJS一块儿安装的包管理工具,能解决NodeJS代码部署上的不少问题,常见的使用场景有如下几种:html
1.容许用户从NPM服务器下载别人编写的第三方包到本地使用。 2.容许用户从NPM服务器下载并安装别人编写的命令行程序到本地使用。 3.容许用户将本身编写的包或命令行程序上传到NPM服务器供别人使用。
vscode: 开发工具vue
咱们使用vue-cli来搭建整个项目,vue-cli就是一个脚手架,步骤很简单,输入几个命令以后就会生成整个项目,里面包括了webpack、ESLint、babel不少配置等等,省了不少事。java
ESLint: 帮助咱们检查Javascript编程时的语法错误,这样在一个项目中多人开发,能达到一致的语法node
Webpack: 设置代理、插件和loader处理各类文件和相关功能、打包等功能。整个项目中核心配置react
iview: 是基于vue的一套样式框架,里面有不少封装好的组件样式webpack
ES6: 紧跟时代潮流,使用ES6语法,利用babel处理。web
1.打开cmd ,敲入命令:npm install --global vue-cli (–global:全局安装)
2.安装好以后打开C:UsersstaffAppDataRoamingnpmnode_modules 能够看到这个文件夹下已经有相关的脚本文件,如图:vue-router
二.建立项目
cmd打开本身的项目工做空间,而后敲入命令:vue-cli
vue init webpack onePage(其中test为个人项目名称)
一步一步根据提示创建
“Project name”:这个是项目名称,默认是输入时的那个名称,想改的话直接输入修改,也能够直接回车
“Install vue-router”:是否须要vue-router,这里默认选择使用,这样生成好的项目就会有相关的路由配置文件
“Use ESLint to lint your code”:是否使用ESLint,刚才说了咱们这个项目须要使用因此也是直接回车,默认使用,这样会生成相关的ESLint配置
“Setup unit tests with Karma + Moch?”: 是否安装单元测试,若是如今尚未单元测试,选择的是”N”,而不是直接回车
“Setup e2e tests with Nightwatch”:是否安装e2e测试,这里我也一样选择的是“Y”(能够选N)
这几个配置选择yes 或者 no 对于咱们项目最大的影响就是,若是选择了yes 则生成的项目会自动有相关的配置,有一些loader咱们就要配套下载。因此若是咱们肯定不用的话最好不要yes,否则下一步要下不少没有用的loader(加载)
这个文件夹主要是进行webpack的一些配置 就我我的以为啊,对咱们最有用而且可能会使用的就是webpack.base.config.js、webpack.dev.config.js、webpack.prod.config.js三个webpack的配置文件,分别是基本webpack配置、开发环境配置、生产环境配置。实际上这些文件里面的内容,一些简单的配置都已经有了,包括入口文件、插件、loader、热更新等都已经配置好了。 咱们要作的只是根据本身的项目有什么loader须要增长的,好比生成环境须要加上UglifyJsPlugin插件等能够自行配置,或者一些插件增长或者不须要的删除,其实都是和业务相关了,其余的均可以不须要动。
这几个配置文件我以为最主要的就是index.js 这个文件进行配置代理服务器,这个地方和咱们息息相关,和后台联调就是在这里设置一个地址就能够了。打开index.js 找到“proxyTable“这个属性,而后在里面加上对应的后台地址便可 proxyTable:在平时项目的开发环境中,常常会遇到跨域的问题,尤为是使用vue-cli这种脚手架工具开发时,因为项目自己启动本地服务是须要占用一个端口的,因此必然会产生跨域的问题。固然跨域有多种解决方式,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下次弄篇文章单独讲,在使用webpack作构建工具的项目中使用proxyTable代理实现跨域是一种比较方便的选择。
实现机制:本地服务器 --》 代理 --》目标服务器 --》拿到数据后经过代理假装成本地服务请求的返回值 ---》而后浏览器就顺利收到了咱们想要的数据
这个文件夹是整个项目最主要以及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件夹。
“assets”: 共用的样式、图片
“components”: 业务代码存放的地方,里面分红一个个组件存放,一个页面是一个组件,一个页面里面还会包着不少组件,通常本身编写的组件都会放在这个文件夹
“router”: 设置路由
“App.vue”: vue文件入口界面
“main.js:对应App.vue 建立vue实例,也是入口文件,对应webpack.base.config.js里的入口配置
存放的文件不会通过webpack处理,能够直接引用,例如swf文件若是要引用能够在webpack配置对swf后缀名的文件处理的loader,也能够直接将swf文件放在这个文件夹引用
这个文件有两部分是有用的:scripts 里面设置命令,例如设置了dev用于调试则咱们开发时输入的是
npm run dev ;例如设置了build 则是输入 npm run build 用于打包;另外一部分是这里能够看到咱们须要的依赖包,在dependencies和devDependencies中,分别对应全局下载和局部下载的依赖包
上一步咱们已经生成好项目,如今打开以前说过的package.json 文件,找到devDependencies 和 dependencies ,在这里面能够删掉咱们不须要的,其余就则都须要使用 npm install 下载安装,例如vue: npm install vue –save-dev
这个过程会生成一个node_modules 文件夹,这一个过程可能会有一点耗时间,可是也是傻瓜式,一个个下载,下载好以后输入npm run dev 。若是有哪些缺漏的都会提示再补下载就行了
当全部依赖包都下载好以后,输入命令:npm run dev 运行就能够看到一个自带的默认页面打开。此时项目就已经所有搭建好而且运行了~炒鸡简单吧,总结下来其实只有四步
npm install --global vue-cli 下载vue-cli脚手架 vue init webpack test 生成项目,造成基本结构 npm install 依赖包 npm run dev 运行
启动发觉报错,原来咱们是用了eslint检查格式,咱们要使用自动格式化成eslint支持的格式
安装eslint
二、打开用户配置
文件 -> 首选项 -> 设置
在用户设置中填写以下配置:
二、打开用户配置
文件 -> 首选项 -> 设置
在用户设置中填写以下配置:
替换成下面的
"eslint.autoFixOnSave": true, "eslint.validate": [ "javascript", "javascriptreact", { "language": "html", "autoFix": true }, { "language": "vue", "autoFix": true } ]
eslint.autoFixOnSave 用来进行保存时自动格式化,可是默认只支持 javascript .js 文件
eslint.validate 用来配置做用的文件类型。
而后按ctrl+s 就会自动格式化
最后输出: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liaoa...
https://www.cnblogs.com/wanch...
http://www.ptbird.cn/vsco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