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文化 转瞬即逝的网络激情

百搜技术导读: 第一个把hacker翻译成黑客的人是一个天才,这个词汇的翻译融合音译和意译的意境,“黑”显示了黑客们的隐秘性及其手法,而“客”暗示了黑客们的不请自来,同时又在宣扬一种文化的诞生。 在网上扔石头 黑客是中国网络第一个被定义为“客”的群体,今后,凡属于与中国某种网络新事物相关的群体都被以“客”为后缀命名,好比“闪客”、“博客”。“客”现象的出现带动了中国人对网络的热情。 黑客们都认为,他们从不主动恶意地攻击别人,除非在遭到攻击时。这一特色在6次中外黑客大战中展示无疑。历次中国黑客发动大规模攻击都是事出有因,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攻击时仅以修改页面表达抗议为主。 “在根本意义上,网络黑客所采起的手段和大学生对美国大使馆扔石头和墨水瓶没有什么两样,那只是一种宣泄的手段,追求

第一个把hacker翻译成黑客的人是一个天才,这个词汇的翻译融合音译和意译的意境,“黑”显示了黑客们的隐秘性及其手法,而“客”暗示了黑客们的不请自来,同时又在宣扬一种文化的诞生。 html

在网上扔石头 网络

黑客是中国网络第一个被定义为“客”的群体,今后,凡属于与中国某种网络新事物相关的群体都被以“客”为后缀命名,好比“闪客”、“博客”。“客”现象的出现带动了中国人对网络的热情。 学习

黑客们都认为,他们从不主动恶意地攻击别人,除非在遭到攻击时。这一特色在6次中外黑客大战中展示无疑。历次中国黑客发动大规模攻击都是事出有因,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攻击时仅以修改页面表达抗议为主。 网站

“在根本意义上,网络黑客所采起的手段和大学生对美国大使馆扔石头和墨水瓶没有什么两样,那只是一种宣泄的手段,追求的不是攻击性。”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闵大洪说。 spa

闵大洪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不多有人像他那样,完整地保存整个网页信息。2005年1月,许多网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却看到了lion关于关闭“红盟”的通告,并在他的网络专栏上发布了名为《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时代》的长文,在他的一本新的著做里,这将成为书的一章,做为中国互联网的一段历史而被记载。 翻译

“在1998年之前,中国发生的历次大事件中,国外所能听到的只有中国官方的声音,而在印尼排华潮后,中国网民用本身的行动,将本身的声音直接传达到他们想传达的对象面前。”闵大洪说。 htm

“脚本小孩”的成长 对象

1998年的牛刀小试为1999年的第一次中美黑客大战埋下伏笔。1999年美军“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一大批网民开始思考“要行动起来”,大量只懂简单电脑知识的网民自学了一点黑客常识后便参与到了黑客大战中来(他们被蔑称为“脚本小孩”),中国的人海战术正式造成。 blog

黑客是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进入的行业,每一名黑客都有一段残酷的青春,绝大部分人对计算机汇编语言产生兴趣的年代都在中学或者大学一二年级,随后,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学习,从而迈进黑客进阶之路,绝大部分的人难以逾越这个挑战而选择放弃。黑客也是一个只有年轻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中国黑客中那些自称老人的老一辈黑客年龄不过30岁,而新生一代也许还不到20岁。 事件

以文化或者爱国的名义,在1999年先后,一大批“脚本小孩”挑战黑客的进入门槛。那个时候,黑客技术就像今天的blog同样流行,中国城市街头的书摊上,处处可见匆忙印刷出来的“黑客入门”,五花八门的黑客杂志匆匆出炉。中国的网民听到关于黑客的传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2005年,一名从事IT业的读者据说本报正在作关于黑客的专题,马上问:“lion是其中最黑的吗?”

当2000年lion和其余几位好友建设“中国红客联盟”,他仅仅有22岁和一年多一点的网龄,其余的朋友不比他年长。凭借对黑客技术的向往,lion在随后的几年努力学习并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黑客。在最近几年的新生代里,像l ion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伴随黑客大战而来的是新生一代对自身价值的定义和认识,中国鹰派的发起人“老鹰”留在美国白宫网站上的公开信,成为具备宣告性质的发言:“咱们的下一代,已经在肯德基、麦当劳中长大。但有趣的是,正当咱们的前辈们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把他们敲醒的却每每仍是大家本身。”

回归之路

当这些小孩儿慢慢成长,并即将进入“骇客”的境界时,前辈们的忧虑就变成了他们所要面对的现实。新生的这一代极具表现欲望,他们每每在对黑客技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时候,就已经开设本身的网站,建造本身的组织,出于这种冲动,他们可能不顾及老一辈所听从的自律条款,挑起更多的攻击。此时他们在技术上仅仅是入门级,但已经足以威胁其余对黑客技术一无所知的普通网络用户。

在屡次经历黑客大战后,大部分的人开始停下脚步反思,关于黑客文化的讨论逐渐回归到道德层面上来。在2001 年第二次中美黑客大战中,混乱的局面已经不是组织者所能控制,当双方开始攻击时,其余国家的黑客也纷纷参战,支持中方或者美方,而来自欧洲的黑客干脆不顾任何立场,无论中国或者美国的网站,只要有漏洞就进行攻击,致使网络战争老是只有失败方,没有胜利方。

2002年4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告制止有组织的攻击行为。此后,大规模有组织的攻击远离了中国互联网世界,但某种意义上这并非通告起了做用,而是一个成熟了的群体的选择。如今的网络四通八达,网络所反映出来的民间声音已经可以轻松发散到世界各地,网民已经有了新的通道能够发泄他们的怒火。网络的信息更新突飞猛进,关于6次黑客大战的报道,看上去就像一个世纪以前的传说。

但黑客伴随着政治事件的攻击并无中止过,网络上不时能够看到零星的消息。“大规模做战的时代已经结束,如今是精英小组单兵做战的时代。”一个叫林林的新生代黑客说。

2004年,黑客文化受到了新的冲击,在上海破获了黑客连环敲诈案,黑客再也不是一个掌握了技术的想炫耀的年轻人的单纯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lion解散“红盟”,和他当初成立“红盟”,并炫耀它的红色同样,具备符号性质的意义。

“他们原本只是一个小众的群体,由于偶然的缘由而走上大众的舞台,当激情事后,他们开始思考,因而黑客文化从新回到小众。”闵大洪说。

当激情消退,理性的思惟回潮,中国黑客由文化符号回归技术。也许,此次是他应该走的道路。但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依然使人难以忘怀。

黑客六次网络大战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事件。8月7日,世界各地华人同步举行抗议示威。刚学会蹒跚走步的中国黑客们决定声援这次行动并对向印尼网站攻击。中国黑客的攻击引发印尼政府强烈反应,将中国民间黑客的行为指责为中国政府的怂恿。

1999年5月8日,当广大网友陆续得到中国使馆被炸后,5月9日,一个名为“中国黑客紧急会议中心”的临时组织应运而生。后来,白宫发言人表示,“电子邮件的数量庞大使得白宫网站不堪负荷而关闭,这是白宫网站第一次由于大量电子邮件而形成故障。”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致使两岸局势紧张。在大陆黑客的攻击中,台湾“行政院”、“国安局”、“新闻局”、“监察院”、“国民大会”等网站均被攻克。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东史郎见证大屠杀的诉讼败诉;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黑客明确提出要进行一场网上的“新抗日战争”,被篡改的日本网页上出现如“不愿正视历史真相的日本人是亚洲之耻”等文字。

从2001年2月开始,三菱车事件、日航事件、教科书事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中国黑客持续地对日本网站进行了攻击。2001年前5个月,日本出现650起网站被黑事件。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后,中美两国的黑客相互攻击。5月8日又逢中国使馆被炸两周年,中国黑客打响了大规模的“第六次卫国网络战”。真正被攻破的美国网站到5月7日为止有1600多个,其中主要的网站(包括政府和军方的网站)有900多个。而中国被攻破的网站有1100多个,主要网站有600多个。



您正在访问的是百搜技术!但愿百搜技术能协助您解决问题。如需提问,请移步百搜论坛(http://bbs.baisoujs.com)进行提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