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写做这条漫漫长路上,我已经求索了将近5年的时间;在这5年时间里,有过兴奋,有过迷茫,但幸亏,我不曾放弃。程序员
2014年的4月初,我在ITeye(一个早期的IT技术交流论坛)上写下了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博客;不算是处女做,由于以前的4年里我曾写过3篇笔记性质的博客(频率低到每一年不到1篇,别笑);自此,我开始下定决心,一周至少写上一篇,直到在ITeye这个技术论坛上取得必定的影响力。编程
到2015年的8月份,我在ITeye上一共写了60篇博客(须要掏出计算器了,计算结果是每个月不到4篇),浏览量超过7万次;这个阶段的ITeye每个月都会都会举行一次“有奖试读”活动(试读一章电子版的内容,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性质的博客),据统计,我中奖了5次,得到了5本纸质的赠书。微信
这7万多的浏览量不足挂齿,这5本书的总价也不过200多块钱;但正是这点微不足道的成绩,让我在写做的道路上找到了信心。取没取得影响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写做。架构
ITeye这个技术论坛,对写做者的门槛要求不高,只要你肯写,就有机会得到推荐,得到推荐的博客动辄就有上千甚至上万的浏览量。浏览量对于自媒体做者来讲,无疑就是金钱;但对于单纯的技术分享者来讲,浏览量只不过意味着咱们帮助了更多的人;若是有读者评论说,“谢谢你的分享,解决了困扰了我一周的技术难点”,哇,那种被读者承认的感受真的很妙,妙得好像喝了一口香醇醇的奶茶。并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ITeye逐渐地没落,就好像当年的雅虎同样。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叫作科技的进步。工具
尽管已经没落了,但ITeye上依然留存了大量的高质量的技术博客,好比说Java NIO 系列教程、Java并发教程(Oracle官方资料),这些系列博客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每个Java编程者去阅读学习;这个适合小白的写做平台,也培养了诸多鼎鼎有名的大神级人物,好比说《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的开涛,咱们青苗科技工做室的石磊就常常推荐他。学习
在ITeye上创建了写做信心后,我在2015年的9月份转战CSDN(Chinese Software Developer Network)。相较于ITeye,CSDN是一个更大的中文IT技术社区,从这里走出来的大牛个个使人钦佩,好比说“程序视界”的安晓辉、《第一行安卓代码》的做者郭霖、爱奇艺技术总监的陆其明等等。网站
为何要在CSDN上写做?答案固然是——为了成为最好的本身,注意不是更好。blog
截止到2018年12月份,我已经在CSDN上发表了361篇博客,浏览量超过了149万,目前排名1314——要截图给老婆秀一下了,由于这真是一个蛮不错的数字。这样的成绩相较于前面我列出的那些大牛来讲,真是小巫见大巫(安晓辉的博客浏览量有638万+、郭霖的博客浏览量有927万+),但正是这些“小”成绩,铸就了一个“不平庸”的我——我再也不是籍籍无名的程序员,我是CSDN的博客专家,是《Web全栈开发进阶之路》的做者(只不过还没出版)。教程
最近有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问我,“什么可使我在找工做的时候最加分?”,个人回答很简单:“学历、得奖、博客专家、出书”。记得前一段时间,我想换工做的时候,不少猎头就要了个人博客地址,其中有一个猎头说,“看了你在CSDN博客上的排名,应该能去阿里。”好吧,个人心里是激动的、兴奋的、满足的。
若是你是一名程序员,打算在写做这条道路上深耕,那么CSDN、博客园、掘金、简书都是不错的写做平台。
选好一个写做平台后,你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在这个平台上大展拳脚,取得必定的影响力;就像我当初在ITeye上开始写做的时候同样。可是,我要提早给你泼一盆冷水了,你知道,我在ITeye上写做了一年多,只不过得到了5本赠书,7万+的浏览量而已。若是非要加一点点成绩的话,就是那点“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的信心了。
我要说的是,写做的道路是孤独的,须要时间的沉淀;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咪蒙同样,刚一出道,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就10万+;但有一点能够确定的是,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写,就会有伯乐找上门来,签约,出书都不是问题。
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的9月份,我准备去CSDN挑战本身,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老婆;出乎个人意料是,她劝我放弃写做的梦想,由于我那点成绩太不起眼了,她说我根本就没有写做的天赋,也没有写做的方法,更没有对写做表现出一种像嗜血狂魔那样对鲜血的渴望。
我想过太多数次的放弃了!放弃多容易啊,随随便便都能找出不少理由,今天我莫名其妙的头疼,今天我扛一把铁锹也没有挖掘出半点写做的灵感,今天老板又以“能者多劳”的借口骗我加班。
但我知道,我无法放弃,个人骨子里爱好写做,初中的时候就写过半本的武侠言情小说,至今被我妹封存在她的保险柜里;每到过年相聚的时候,就会拿出来读两句取笑我当年的幼稚。但说实在的,我没有半点的难为情,反而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写得再怎么不堪,那也是个人做品啊!
有人问我(这其中的人,甚至包括我本身),“你写做这么多年,也没啥成绩,还能不能坚持?”我老是满怀信心地说:“能啊,为何不能?我要写,写到和我同辈的年轻人变成大妈大叔在广场上跳舞放风筝的时候,我也要写!”
由于我知道,写做这条路是漫长的,没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我还不太着急——有一点急的是,我想写出有故事的、更高品质的内容。
咱们都知道,南派三叔擅长写盗墓小说,鲁迅擅长写批判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金庸擅长写武侠小说,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那么,像我这种小角色,如何找到本身擅长的领域,而且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呢?
伪装问一问本身,“我熟悉什么?我喜欢什么?我有什么不同凡响的点?”
你好比说,我,沉默王二,我熟悉Java编程、Web全栈开发;我喜欢读王小波(刻薄的幽默,自虐的风趣),喜欢大师们写的散文(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全部课文)、杂文(老舍的杂文、胡适的杂文)、短篇小说(鲁迅的呐喊),喜欢历史题材的书籍(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
我不同凡响的地方的有哪些呢?从读者的评价中可略知一二:
看到了吧,我在读者的印象当中留下了几个关键点:有王小波的影子,文章有趣,人特别真诚。根据这些,我给本身写了一个评语:“一个不止会写代码的程序员;还会写有趣的文字,给不喜欢严肃的你。”也就是说,我能把枯燥的技术文章写得颇有趣,我能把程序员的人生写得很真诚,很积极向上——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
当咱们肯定了本身擅长的领域后,惟一要作的就是深耕,持续不断地深耕,有朝一日,天然能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写做的时候,我估计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写不出东西的困境,或许是由于没有可写的话题,或许是由于没有材料,或许是由于没有能够打动读者的金句。这样的状况会发生在每个写做者的身上,就连“诺贝尔文学奖”的领跑者村上春树都在《且听风吟》中认可:“对我来讲,写文章是极其痛楚的事。有时一整月都写不出一行,又有时挥笔连写三天三夜,到头来却又全都写得驴唇不对马嘴。”
咱们在读一些浏览量特别高的好文章时,总有一种奇妙的感受:这做者好厉害啊,怎么什么都知道,简直就像诸葛孔明同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这也许是一种错觉——这些做者也可能只是从素材库中把材料拉出来修改了一番而已。
那么,素材库如何创建呢?
当咱们读书时,必定要随时随地把书中那些金句,以及咱们产生的那些好想法记录下来。记录的工具备多种,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也能够是电脑端或者手机端的有道云笔记;甚至是微信收藏。
当咱们与他人沟通交流后,必定要对谈话的过程进行总结,把核心的价值经过文字的形式向对方确认一遍。这可不仅是为了收集素材库,更是你给别人留下深入印象的关键。
而后,当咱们时间空闲下来的时候,好比说你在刷毁三观的娱乐圈新闻(什么羽凡吸毒、小璐和之谦)时,就提醒本身该整理笔记了——把当时只收藏没取舍的文章从新读一遍,把那些不成熟的想法再深思一遍,把那些金句背诵一遍。
当咱们有了本身的素材库以后,写文章时的痛苦就会少了许多。相应的,咱们在写做的道路上就更容易成功一些,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