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下来,问题不少,思考也不少,须要整理、总结,好的经验要造成规律,很差的地方要提示警醒。html
##教学过程小结:面试
C语言程序设计I—第七周教学blog
##课程总结
16周的面试已结束,面试形式为:每位同窗带上本学期的编程总结,随意抽取题目,阅读程序并回答个人提问。 对270名同窗进行面试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但愿面试能让同窗们有所压力,促使你们在面试前将所学知识好好回顾整理;二是但愿经过面试了解同窗们的学习状况;三是针对学习态度不太好、学习存在困难的同窗进行面谈,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方法,对他们寄予但愿,期待他们的成长。
另外,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已集结成一篇论文《“混合式”学习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已经过审查,将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年3月刊上。
如下为本学期我须要改进之处,也是下学期须要努力的方向: 1.因为第一次采用助教辅助教学,个人想法比较多,常常性给助教临时布置任务,工做安排没有系统化,下学期开学前必定要认真写写助教工做手册,帮助助教理清他们的工做职责,将一些工做制度化后,也能节省很多沟通成本。 2.同窗们的编程总结和学习总结利用蓝墨云提交,采用的评价模式是同窗自评,虽然设定了严格的评价标准,可是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对于同窗们是否真实按照要求完成,从面试你们提交的《编程总结》中发现,你们只是重视将代码贴出,算法思路没有表达清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也很随意。针对监管问题,下学期尝试改为经过博客提交编程总结,由助教总评、同窗互评和个人抽评相结合,看是否有改进。针对你们思想上的不重视,大概只能从老师的示范,到优秀同窗的带领开始,慢慢渗透了。 3.教学设计能够更加精化,好比,课前针对同窗们广泛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本工做本学期是交给助教的,但完成效果很差,须要督促和示范),针对同窗们中不一样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 4.学期初想要作到的结对编程没有执行,对于结对的小组如何提交做业,如何评价结对工做没有考虑清楚,因此停滞。我想,邹欣老师和其余老师们的博客必定有很好的手段,因为时间的缘由,一直都没有来得及仔细寻找解决办法,下学期开学前必定要给出解决方案。
##学期总结
还记得秋季学期开学前不久,我第一次登录博客园,发现了牛晓霞老师的博客,顺藤摸瓜发现了邹欣老师的博客,又有幸经过书悦认识了周筠老师,阅读了刘未鹏的《暗时间》,吴军老师的《态度》、《见识》,听了吴军老师在获得的音频节目《谷歌方法论》。由于这些老师们的分享,我才有勇气开始本学期的教学方式改革,这些老师就仿佛是在默默前行的黑路上忽然出现的一道光,所以,感激他们的同时个人心情还有兴奋和喜悦。虽然从事教学也有十多年了,也拥有对教学的热情,可常以为不得法,因为没有总结的习惯,没有把本身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方式,经常好的模式用事后,通过一个假期就忘记了,没有有效的发扬光大。之前的勤奋应该只能算是循序渐进的完成工做,缺少精神支持和有效的方式方法,在繁忙的行政事务和家庭事务占据教学思考时间时,常会困于痛苦郁闷的情绪中。本学期,行政工做依然没有减小,陪孩子的时间逐渐增长,但是个人教学一点都没有落下,并且颇有转机,由于,我知道我作了什么,我还有什么没有作,我知道我该如何努力,个人心是平静而坚决的。
不肯定的事情常会让人产生极大的恐惧和焦虑,在教学这条路上,我找到了方向,再也不迷茫,在201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的最后一天记录这些,以鞭策本身继续努力。
2018.12.3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