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与本地浏览器之间传输超文本的传送协议。html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因为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通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获得不断地完善和扩展。HTTP协议工做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之上。浏览器做为HTTP客户端经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全部请求。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浏览器
HTTP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服务器
HTTP协议规定,请求从客户端发出,最后服务器端响应该请求并返回。即先从客户端创建通讯,服务端在没有接收到请求以前不会发送响应架构
HTTP是一种不保存状态,即无状态(stateless)协议。HTTP协议自身不对请求和响应之间的通讯状态进行保存。也就是说在HTTP这个级别,协议对于发送过来的请求或响应都不作持久化处理less
使用HTTP协议,每当有新的请求发送时,就会有对应的新响应产生。协议自己不保留以前一切的请求或响应报文的信息。这是为了更快地处理大量事务,确保协议的可伸缩性而特地把HTTP协议设计成如此简单的。socket
随着Web的不断发展,因无状态而致使业务处理变得棘手的状况增多了。好比,用户登陆到一家购物网站,即便他跳转到该站的其余页面后,也须要可以继续保存登陆状态。针对这个实例,网站为了可以掌握是谁发出的请求,须要保存用户状态。HTTP/1.1虽然是无状态协议,但为了实现指望的保持状态功能,因而引入了Cookie技术。有了Cookie再用HTTP协议通讯,就能够管理状态了。分布式
无链接即限制每链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签后,即断开链接。采用这种方式能够节省传输时间。ide
HTTP协议包含由浏览器发送数据到服务器须要遵循的请求协议和服务器发送数据到浏览器须要遵循的响应协议。网站
用于HTTP协议交互的信被称为HTTP报文。请求端(客户端)的HTTP报文叫作请求报文,响应端(服务器端)的HTTP报文叫作响应报文。spa
HTTP报文自己是由多行数据构成的文本。
URL: 协议/域名:端口(默认80,默认端口可不写)/路径?请求数据 # 例: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
1) GET请求
2) POST请求
1) GET 请求
图:GET请求报文构成
2) POST请求
图:POST请求报文构成
注:请求体用于存放数据。只有POST请求请求报文有请求体。
图:响应报文的构成
状态码的值是当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时,返回的请求结果。借助状态码,用户能够知道服务器端是正常处理了请求,仍是出现了异常。
状态码由3位数字和缘由组成,如200 OK。数字中的第一位指定了响应类别,后两位无分。响应类别有5 种。
import socket server = socket.socket() server.bind(("127.0.0.1", 8000)) server.listen(5) while 1: print("server waiting...") conn, addr = server.accept() data = conn.recv(1024) print("data", data) with open("login.html", "rb") as f: data = f.read() conn.send(b"HTTP/1.1 200 OK\r\n\r\n%s" % data) conn.close()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 method="POST"> 用户名 <input type="text" name="user"> 密码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wd"> <input type="submit"> </form>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