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G的一些小知识

关于5G的一些小知识

移动通讯发展历程

Ø ‘G’表明一代算法

Ø 每10年一个周期安全

1G时代:语音(1980S)微信

最能表明1G时代特征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并风靡全球的大哥大,即移动手提式电话。相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还记得,风衣、墨镜、大哥大这样的打扮在那个年代但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大哥大的推出,依赖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网络

1986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在美国芝加哥诞生,采用模拟讯号传输。即将电磁波进行频率调制后,将语音信号转换到载波电磁波上,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发布到空间后,由接收设备接收,并从载波电磁波上还原语音信息,完成一次通话。但各个国家的1G通讯标准并不一致,使得第一代移动通信并不能“全球漫游”,这大大阻碍了1G的发展。同时,因为1G采用模拟讯号传输,因此其容量很是有限,通常只能传输语音信号,且存在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安全性差和易受干扰等问题。架构

2G时代:短信(1990S)iphone

1994年,前中国邮电部长吴基传用诺基亚2110拨通了中国移动通讯史上第一个GSM电话,中国开始进入2G时代,在这以后的那些年,诺基亚带给了咱们无数经典手机。ide

诺基亚2110性能

和1G不一样的是,2G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所以,第二代移动通讯系统的容量也在增长,随着系统容量的增长,2G时代的手机能够上网了,虽然数据传输的速度很慢(每秒9.6--14.4kbit),但文字信息的传输由此开始了,这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大数据

2G时代也是移动通讯标准争夺的开始,主要通信标准有以摩托罗拉为表明的CDMA美国标准和以诺基亚为表明的GSM欧洲标准。最终随着GSM标准在全球范围更加普遍的使用,诺基亚击败摩托罗拉成为了全球移动手机行业的霸主,直到乔布斯iphone的诞生……spa

3G时代:社交应用(2000S)

2G时代,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简单的文字信息,虽然这已经大大提高了效率,可是日益增加的图片和视频传输的须要,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趋高涨,2G时代的网速显然不能支撑知足这一需求。因而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相比于2G,3G依然采用数字数据传输,但经过开辟新的电磁波频谱、制定新的通讯标准,使得3G的传输速度可达每秒384kbit,在室内稳定环境下甚至有每秒2 Mbit的水准,是2G时代的140倍。因为采用更宽的频带,传输的稳定性也大大提升。速度的大幅提高和稳定性的提升,使大数据的传送更为广泛,移动通信有更多样化的应用,所以3G被视为是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的重要关键。

2007年,乔布斯发布iphone,智能手机的浪潮随即席卷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讲,终端功能的大幅提高也加快了移动通讯系统的演进脚步。2008年,支持3G网络的iphone3G发布,人们能够在手机上直接浏览电脑网页,收发邮件,进行视频通话,收看直播等,人类正式步入移动多媒体时代。

4G时代:在线、互动、游戏(2010)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讯业务(TD-LTE)”经营许可,也就是4G牌照。至此,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4G是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更加先进通信协议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对于用户而言,2G、3G、4G网络最大的区别在于传速速度不一样,4G网络做为最新一代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上有着很是大的提高,理论上网速度是3G的50倍,实际体验也都在10倍左右,上网速度能够媲美20M家庭宽带,所以4G网络能够具有很是流畅的速度,观看高清电影、大数据传输速度都很是快。

现在4G已经像 “水电”同样成为咱们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基本资源。微信、微博、视频等手机应用成为生活中的必须,咱们没法想象离开手机的生活。由此,4G令人类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5G时代:虚拟现实、‘零’时延感知(2020)

随着移动通讯系统带宽和能力的增长,移动网络的速率也飞速提高,从2G时代的每秒10Kbit,发展到4G时代的每秒1Gbit,足足增加 了10万倍。历代移动通讯的发展,都以典型的技术特征为表明,同时诞生出新的业务和应用场景。而5G将不一样于传统的几代移动通讯,5G再也不由某项业务能力或者某个典型技术特征所定义,它不只是更高速率、更大带宽、更强能力的技术,并且是一个多业务多技术融合的网络,更是面向业务应用和用户体验的智能网络,最终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生态系统。

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5G技术指标

一、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流量密度

链接数密度

时延

移动性

能效

用户体验速率

频谱效率

峰值速率

4G参考值

0.1Tbps/Km²

10万/Km²

10ms

350Km/h

1倍

10Mbps

1倍

1Gbps

5G参考值

10Tbps/Km²

100万/Km²

1ms

500Km/h

100倍提高(网络侧)

0.1-1Gbps

3倍提高(某些场景5倍)

20Gbps

二、 中国5G之花

clip_image001

Ø 移动性

移动性历代移动通讯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指在知足必定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通讯双方最大相对移动速度。5G移动通讯系统须要支持飞机、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等超高速移动场景,同时也须要支持数据采集、工业控制低速移动或非移动场景。所以,5G移动通讯系统的设计须要支持更普遍的移动性。

Ø 时延

时延采用OTT或RTT来衡量,前者是指发送端到接收端接收数据之间的间隔,后者是指发送端到发送端数据从发送到确认的时间间隔。在4G时代,网络架构扁平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时延性能。在5G时代,车辆通讯、工业控制、加强现实等业务应用场景,对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低空口时延要求达到了1ms。在网络架构设计中,时延与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负荷、业务模型、传输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Ø 用户感知速率

5G时代将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生态信息系统,首次将用户感知速率做为网络性能指标。用户感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用户得到MAC层用户面数据传送量。实际网络应用中,用户感知速率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网络覆盖环境、网络负荷、用户规模和分布范围、用户位置、业务应用等因素,通常采用指望平均值和统计方法进行评估分析。

Ø 峰值速率

峰值速率是指用户能够得到的最大业务速率,相比4G网络,5G移动通讯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峰值速率,能够达到数十Gbps。

Ø 链接数密度

在5G时代存在大量物联网应用需求,网络要求具有超千亿设备链接能力。链接数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能够支持的在线设备总和,是衡量5G移动网络对海量规模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不低于十万/平方千米。

Ø 流量密度

流量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总流量数,是衡量移动网络在必定区域范围内数据传输能力。在5G时代须要支持必定局部区域的超高数据传输,网络架构应该支持每平方千米能提供数十Tbps的流量。在实际网络中,流量密度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分布、业务模型等因素。

三、 三大主要应用场景

clip_image002

Ø 大规模海量机器类通讯mMTC

Ø 加强移动带宽eMBB

Ø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讯uRLLC

5G应用场景

Ø VR:虚拟现实

Ø AR:加强现实

Ø MR:混合现实

1、车联网

2、远程医疗

3、智慧城市(整合、感知、协做、创新)

Ø 智慧的公共安全(犯罪信息仓库、突发事件响应、数字监控系统)

Ø 智慧的医疗(电子病历、家庭健康服务、医疗费用管理)

Ø 智慧的交通(自动收费、票务管理、运输信息管理)

Ø 智慧建筑

Ø 智慧的公共事业(高速宽带网络、智慧的电力、建筑能耗评估监测、水处理/水资源管理)

Ø 智慧的教育与科技

Ø 智慧的市民服务-人的吃、穿、睡(失业保险金管理、就业服务、家庭服务、住宅信息管理)

5G关键技术

5G须要知足热点高容量场景(高流量密度、高速率)

4 超密集组网:大量增长小基站、以空间换性能

基站通常包括:宏基站和小基站

宏基站:即“铁塔站”,通常覆盖范围数公里

小基站:通常覆盖范围在10~200M,小基站又分为

Ø 家庭基站

Ø 微基站

Ø 微微基站(又称皮基站)

Ø 室内基站

Ø 我的基站

小基站的优点

Ø 体积小,成本低,安装容易,适合深度覆盖

Ø 功率小,干扰小,更小的范围内实现频率复用,提高容量

Ø 距离用户近,提高信号质量和高速率

小基站性能指标及参数

分类

用户密度

基站密度

基站半径(m)

用户数据速率

部署场景

微基站

<300

室外补盲区

微微基站

<100

室外热点

室内基站

中/高

<50

办公室、购物场所

家庭基站

<20

家庭、咖啡馆

我的基站

<10

D2D

部署架构:

Ø 宏基站+微基站

Ø 微基站+微基站

关键技术:

Ø 多连接技术

Ø 无线回传技术

4 大规模天线阵列

优势:(传统天线二、四、8根。Massive MIMO可达6四、12八、256根天线)

Ø 提高了信号可靠性

Ø 提高了基站吞吐率

Ø 大幅度下降对周边基站的干扰

Ø 服务更多的移动终端

4 动态自组织网络(SON)

用于知足低延时高可靠场景

优势:

Ø 部署灵活

Ø 支持多跳

Ø 高可靠性

Ø 支持超高带宽

4 软件定义网络(SDN)

Ø 物理上分离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

Ø 控制器集中管理多台转发设备

Ø 服务和程序部署在控制器上

4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Ø 软硬件解耦,虚拟化

Ø 通用硬件实现网络功能

【SDN与NFV的区别】

SDN是面向网络架构的创新

NFV是面向设备形态的创新

5G面临的挑战

4 频谱资源

Ø 频谱资源挑战:

Ø 5GHz如下的频段已很是拥挤

Ø 解决方向:高频段和超高频段

4 新业务

新业务挑战

Ø uRLLC:对时延、可靠性要求很高

Ø mMTC:对链接数量、耗电/待机要求较高

Ø eMBB:AR/VR等传输速率要求高

4 新场景

新使用场景挑战

Ø 移动热点:大量热点带来的超密集组网挑战

Ø 物联网络:物联新业务远超人的活动范围

Ø 低空/高空覆盖:无人机、飞机航线覆盖等

4 终端设备

Ø 终端设备挑战

Ø 联网终端爆发时增加

Ø 终端多模研发、工艺、电池寿命等挑战

4 安全挑战

三大场景安全挑战

Ø uRLLC:低延时的安全算法、边缘计算、隐私保护

Ø mMTC:轻量化安全、海量链接信令风暴

Ø eMBB:安全处理性能、二次认证、已知漏洞

新架构安全挑战

Ø SDN、NFV等新安全挑战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