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咱们学习了线程、进程的概念,了解了在操做系统中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按道理来讲咱们已经算是把cpu的利用率提升不少了。可是咱们知道不管是建立多进程仍是建立多线程来解决问题,都要消耗必定的时间来建立进程、建立线程、以及管理他们之间的切换。多线程
随着咱们对于效率的追求不断提升,基于单线程来实现并发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即只用一个主线程(很明显可利用的cpu只有一个)状况下实现并发。这样就能够节省建立线进程所消耗的时间。并发
为此咱们须要先回顾下并发的本质:切换+保存状态。app
cpu正在运行一个任务,会在两种状况下切走去执行其余的任务(切换由操做系统强制控制),一种状况是该任务发生了阻塞,另一种状况是该任务计算的时间过长。函数
ps:在介绍进程理论时,说起进程的三种执行状态,而线程才是执行单位,因此也能够将上图理解为线程的三种状态。学习
一:其中第二种状况并不能提高效率,只是为了让cpu可以雨露均沾,实现看起来全部任务都被“同时”执行的效果,若是多个任务都是纯计算的,这种切换反而会下降效率。spa
为此咱们能够基于yield来验证。yield自己就是一种在单线程下能够保存任务运行状态的方法,咱们来简单复习一下:操作系统
# 单纯地切换反而会下降运行效率 # 串行执行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res): '''任务1:接收数据,处理数据''' pass def producer(): '''任务2:生产数据''' res=[] for i in range(10000000): res.append(i) return res start=time.time() # 串行执行 res=producer() consumer(res) #写成consumer(producer())会下降执行效率 stop=time.time() print(stop-start) #1.5536692142486572 # 基于yield并发执行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 '''任务1:接收数据,处理数据''' while True: x=yield def producer(): '''任务2:生产数据''' g=consumer() next(g) for i in range(10000000): g.send(i) start=time.time() # 基于yield保存状态,实现两个任务直接来回切换,即并发的效果 # PS:若是每一个任务中都加上打印,那么明显地看到两个任务的打印是你一次我一次,即并发执行的. producer() stop=time.time() print(stop-start) #2.0272178649902344
二:第一种状况的切换。在任务一遇到io状况下,切到任务二去执行,这样就能够利用任务一阻塞的时间完成任务二的计算,效率的提高就在于此。线程
# yield没法作到遇到io阻塞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 '''任务1:接收数据,处理数据''' while True: x=yield def producer(): '''任务2:生产数据''' g=consumer() next(g) for i in range(10000000): g.send(i) time.sleep(2) start=time.time() producer() #并发执行,可是任务producer遇到io就会阻塞住,并不会切到该线程内的其余任务去执行 stop=time.time() print(stop-start)
对于单线程下,咱们不可避免程序中出现io操做,但若是咱们能在本身的程序中(即用户程序级别,而非操做系统级别)控制单线程下的多个任务能在一个任务遇到io阻塞时就切换到另一个任务去计算,这样就保证了该线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处于就绪态,即随时均可以被cpu执行的状态,至关于咱们在用户程序级别将本身的io操做最大限度地隐藏起来,从而能够迷惑操做系统,让其看到:该线程好像是一直在计算,io比较少,从而更多的将cpu的执行权限分配给咱们的线程。code
协程的本质就是在单线程下,由用户本身控制一个任务遇到io阻塞了就切换另一个任务去执行,以此来提高效率。为了实现它,咱们须要找寻一种能够同时知足如下条件的解决方案:
协程:是单线程下的并发,又称微线程,纤程。英文名Coroutine。一句话说明什么是协程:协程是一种用户态的轻量级线程,即协程是由用户程序本身控制调度的。
须要强调的是:
对比操做系统控制线程的切换,用户在单线程内控制协程的切换。
优势以下:
缺点以下:
总结协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