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软件开发项目中,业务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业务搞得再明白,技术实现不了,或者,技术水平再高,业务搞的一团糟,都是不行的,最终都没法顺利的完成项目。面试
只不过传统的开发项目中,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业务这块有其的领域性,须要有必定业务背景的人员(BA)参与。技术这块也有必定的专业性,也一样须要技术背景的人员(SA)参与。两者属于互相配合,协同做战。编程
可是,有些业务性不是很强的项目,就不须要专业的业务人员(BA)参与了,有些懂业务的 SA 就彻底能够独立完成。小程序
那么,在 RPA 项目中,靠业务仍是靠技术?安全
笔者在以前 《企业如何快速打造本身的RPA特种部队》一文中提到过,RPA 项目须要特种做战的打法,小快灵,稳准狠。因此单兵做战能力要强,RPA的从业者就要作到懂技术还要作到懂业务,也就是如今比较流行的复合型人才。框架
如今市场上存在的一种误区,认为RPA项目比较简单,没有编程基础的人也能够,拖拖拽拽就能够轻松搞定。有些RPA的厂商也存在夸大宣传和广告效应,说业务人员彻底能够掌握RPA;还有些说RPA工具就像办公软件同样,你们均可以轻松使用。工具
有些业务人员也会认为,RPA的项目就是结合业务,将须要的组件拖拖拽拽链接到一块儿就能够了,也不是很复杂,做为业务人员也能够作到的。这些认识是对 RPA 项目的体系和细节还不是很了解。说白了就是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本质的东西,仅仅掌握了些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操做步骤。每个学习编程的人都会编一段小程序,那会编小程序就表明掌握一门语言了吗?学习
RPA 工具虽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功能组件,操做步骤也是拖拖拽拽就能够,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操做方式,也就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后续还有不少步骤来完成。优化
流程能运行并跑通只是刚刚开始,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须要考虑到各类各样的特殊状况,考虑到异常的处理,考虑到如何进行上下游数据的串联,考虑到是否使用了最优的方案,并如何将你的代码作到优化,健壮,安全,通用,易维护。 编码
RPA 项目是遵循软件开发的流程的,有专门的框架,有通用的组件库,有统一的代码存储,有严格的编码手册和编码规范。这些相应的要求或者规范,若是没有在传统软件开发领域实践和沉淀过几年,是很难达到的。spa
还有一点就是风险意识的缺少,作高风险的事情都存在绝对的利和弊。例如,股票和期货是挣钱最快的方式,可是若是操做不当,也会赔的倾家荡产。如何在规避风险的状况下还能挣到钱才是最重要的。
RPA 项目也一样面对潜在的业务数据出现错误的风险。对客户来说,RPA 工具是提升生产效率和正确性最有效的方式,可是若是因为考虑不周或者存在缺陷致使业务数据出现错误,就拔苗助长了。
不能否认有些业务人员是能够开发简单的 RPA 流程,可是我不肯定在没有上述开发体制和经验保证的前提下,业务人员是否对代码质量有充分的信心?是否敢把流程放到生产环境中运行?是否能保证运行中不出现任何的错误?以及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快速地解决问题?有没有 Backup机制?谁去维护和升级代码?
做为专业的 RPA 团队,咱们在国内开展 RPA 项目也较早。其实,咱们对于开发人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从 2015 年至今,我也面试过几百个候选人了。要成为咱们团队成员的前提是技术开发出身,能够是 Java 或者 C#,有1-3年,3-5 年和 5 年以上工做经验。根据这 4 年多,在工做中的各个方面的观察和考核,我发现真正能作到独当一面的(技术好,业务通),仍是 5 年左右开发经验的这一批开发人员。
目前市面上的 RPA 工具都是功能组件和技术实现的结合,短时间内是没法脱离技术实现的。因为 RPA 的业务流程不是很复杂,对于有必定经验的开发人员,再加上有必定的流程改善经验,要作到独当一面,不是很难。可是业务人员想要经过掌握 RPA 工具的操做来到达项目落地,在现阶段很难。业务人员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对业务流程的梳理,而后将这些业务上真正的 RPA需求发掘出来,能准确的反馈给 RPA 开发团队。
还有就是,能作 RPA 和能作好 RPA 彻底是两码事。
总之,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作专业的事才是正道,才能更好的促进 RPA 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