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析排队论

(1)基本组成

1.输入过程

  • 顾客总体数量:有限or无限。
  • 到达时间间隔:一般服从某一概率分布。
  • 顾客行为假定:在未服务之前不会离开。

2.服务规则

  • 服务台的数量,一个或多个。

3.数量指标

  • 平均队长:排队系统中顾客数的平均值, L s L_s Ls
  • 平均队列长:排队系统中等待服务的顾客数的平均值, L q L_q Lq
  • 平均逗留时间:一个顾客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的平均值, W s W_s Ws
  • 平均等待时间:一个顾客在系统中排队等待的时间的平均值, W q W_q Wq
  • 稳态顾客数: P n P_n Pn,表示当稳定时有 n n n位顾客的概率。
  • 平均到达率:单位时间内到达顾客的平均数 λ \lambda λ
  • 平均服务率:单位时间内被服务顾客的平均数 μ \mu μ
  • 服务强度:单位时间内的服务强度, ρ = λ μ \rho=\displaystyle\frac{\lambda}{\mu} ρ=μλ

(2)常见的分布

1.泊松分布

  • 需要满足的条件:
    • Δ t \Delta t Δt时间内,有一个顾客到达的概率为$\lambda\Delta t $ 。
    • 没有一个顾客到达的概率 1 − λ Δ t 1-\lambda\Delta t 1λΔt
    • 不可能多于一个顾客到达。
    • 注意这里直接将 Δ t \Delta t Δt视为无穷小量
  • 顾客到达服从参数为 λ \lambda λ的泊松流。

2.负指数分布

  • 需要满足的条件:
    • Δ t \Delta t Δt时间内,有一个顾客被服务完的概率为$\mu\Delta t $ 。
    • 没有一个顾客被服务完的概率 1 − μ Δ t 1-\mu\Delta t 1μΔt
    • 不可能多于一个顾客被服务完。
    • 注意这里直接将 Δ t \Delta t Δt视为无穷小量
  • 服务时间服从参数为 μ \mu μ

(4)排队模型记号

  • 一般形式:X/Y/Z/A/B/X
    • X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分布。
    • Y服务时间分布。
    • Z服务台数目。
    • A排队系统允许的最大顾客容量。
    • B顾客总体数量。
    • C排队规则(一般情况为先到先服务)。

(5)单服务台模型

0.Little公式

  • 运行指标之间的关系:
    • L s = λ W s L_s=\lambda W_s Ls=λWs
    • L q = λ W q L_q=\lambda W_q Lq=λWq
    • L s = L q + λ μ L_s=L_q+\displaystyle\frac{\lambda}{\mu} Ls=Lq+μλ
    • W s = W q + 1 μ W_s=W_q+\displaystyle\frac{1}{\mu} Ws=Wq+μ1

1.标准型M/M/1/ ∞ \infin / ∞ \infin

  • 特点:
    • 顾客源为无限的,顾客的到达相互独立,到达规律服从参数为 λ \lambda λ的泊松分布。
    • 单服务台、队长无限、先到先服务。
    • 各顾客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且同服从于参数为 μ \mu μ的负指数分布。
  • 首先计算出来对应的P值:
    P 0 = 1 − ρ P n = ( 1 − ρ ) ρ n P_0=1-\rho\\ P_n=(1-\rho)\rho^{n} P0=1ρPn=(1ρ)ρn
  • 计算出的参数结果:
    平 均 队 长 : L s = λ μ − λ    平 均 队 列 长 : L q = ρ λ μ − λ    平 均 逗 留 时 间 : W s = 1 μ − λ    平 均 等 待 时 间 : W q = ρ μ − λ 平均队长:L_s=\frac{\lambda}{\mu-\lambda}\\ ~~\\ 平均队列长:L_q =\frac{\rho\lambda}{\mu-\lambda}\\ ~~\\ 平均逗留时间:W_s=\frac{1}{\mu-\lambda}\\ ~~\\ 平均等待时间:W_q=\frac{\rho}{\mu-\lambda} Ls=μλλ  Lq=μλρλ  Ws=μλ1  Wq=μλρ

2.系统容量有限型M/M/1/N/ ∞ \infin

  • 损失制:当顾客到达时,所有的服务台均被占用,顾客随即离去。
  • 首先计算出来对应的P值:
  • 计算出的参数结果:
    有 效 到 达 率 : λ e = λ ( 1 − P N )    有 效 服 务 强 度 : λ e μ = 1 − P 0    平 均 队 长 : L s = 1 1 − ρ − ( N + 1 ) ρ N + 1 1 − ρ N + 1 ( ρ ≠ 1 , 当 ρ = 1 时 说 明 流 入 和 流 出 相 等 , 没 有 排 队 现 象 产 生 )    平 均 队 列 长 : L q = L s − ( 1 − P 0 )    平 均 逗 留 时 间 : W s = L s λ e = L s λ ( 1 − P N ) = L q λ ( 1 − P N ) + 1 μ    平 均 等 待 时 间 : W q = L q λ e = L q λ ( 1 − P N ) = W s − 1 μ 有效到达率:\lambda_e=\lambda(1-P_N)\\ ~~\\ 有效服务强度:\frac{\lambda_e}{\mu}=1-P_0\\ ~~\\ 平均队长:L_s=\frac{1}{1-\rho}-\frac{(N+1)\rho^{N+1}}{1-\rho^{N+1}}(\rho\not ={1},当\rho=1时说明流入和流出相等,没有排队现象产生)\\ ~~\\ 平均队列长:L_q =L_s-(1-P_0)\\ ~~\\ 平均逗留时间:W_s=\frac{L_s}{\lambda_e}=\frac{L_s}{\lambda(1-P_N)}=\frac{L_q}{\lambda(1-P_N)}+\frac{1}{\mu}\\ ~~\\ 平均等待时间:W_q=\frac{L_q}{\lambda_e}=\frac{L_q}{\lambda(1-P_N)}=W_s-\frac{1}{\mu} λe=λ(1PN)  μλe=1P0  Ls=1ρ11ρN+1(N+1)ρN+1(ρ=1,ρ=1)  Lq=Ls(1P0)  Ws=λeLs=λ(1PN)Ls=λ(1PN)Lq+μ1  Wq=λeLq=λ(1PN)Lq=Wsμ1

3.顾客源有限型M/M/1/ ∞ \infin /m

  • 首先说明一下,因为顾客源只有m,所以最多的情况就是来m个顾客,因此这个模型和 M/M/1/m/m 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 注意这里的 λ \lambda λ的定义和前面有一些区别,这里的 λ \lambda λ定义为单位时间内该顾客来到系统请求服务的次数。
  • 首先计算出来对应的P值:
  • 计算出的参数结果:
    平 均 队 长 : L s = m − μ λ ( 1 − P 0 )    平 均 队 列 长 : L q = m − ( λ + μ ) ( 1 − P 0 ) λ = L s − ( 1 − P 0 )    平 均 逗 留 时 间 : W s = m μ ( 1 − P 0 ) − 1 λ    平 均 等 待 时 间 : W q = W s − 1 μ 平均队长:L_s=m-\frac{\mu}{\lambda}(1-P_0)\\ ~~\\ 平均队列长:L_q = m-\frac{(\lambda+\mu)(1-P_0)}{\lambda}=L_s-(1-P_0)\\ ~~\\ 平均逗留时间:W_s=\frac{m}{\mu(1-P_0)}-\frac{1}{\lambda}\\ ~~\\ 平均等待时间:W_q=W_s-\frac{1}{\mu} Ls=mλμ(1P0)  Lq=mλ(λ+μ)(1P0)=Ls(1P0)  Ws=μ(1P0)mλ1  Wq=Wsμ1

(6)多服务台模型

1.多服务台标准型M/M/c/

  • 顾客流为泊松流,平均到达率为 λ \lambda λ,各个服务台的平均服务率是 μ \mu μ

  • 整个服务机构的平均服务率为 n μ ( n < c ) n\mu(n<c) nμ(n<c) c μ ( n ≥ c ) c\mu(n\ge c) cμ(nc)

  • 系统服务强度为(当 ρ > 1 \rho>1 ρ>1时会产生排队现象) ρ = λ c μ \rho=\frac{\lambda}{c\mu} ρ=cμλ

  • 首先计算出来对应的P值:

  • 计算出系统的运行指标:
  • 一个有用的结论
    顾客逗留时间服从 μ − λ \mu-\lambda μλ 的指数分布(参考平均逗留时间 W s W_s Ws)。

2.多服务台M/M/c/N/ ∞ \infin

  • 首先计算出来对应的P值:
  • 计算出系统的运行指标:

3.多服务台M/M/c/ ∞ \infin /m

  • 首先计算出来对应的P值:
  • 计算出系统的运行指标:

(7)排队系统最优化

1.标准M/M/1系统的最优服务率

  • 参数引入:
    • C s C_s Cs:对每个顾客的单位时间服务费。
    • C w C_w Cw:为每个顾客在系统停留单位时间的损失费。
    • G G G:单位时间对每位顾客服务的收入。
    • z z z:总费用。
  • 优化目标(单位时间费用最小): min ⁡ z = C s μ + C w L s \min{z}=C_s\mu+C_wL_s minz=Csμ+CwLs
  • 求得最优取值: μ ∗ = λ + C w C s λ \mu^{*}=\lambda+\sqrt{\dfrac{C_w}{C_s}\lambda} μ=λ+CsCwλ
  • 优化目标(服务利润最大): max ⁡ z = μ ( 1 − P 0 ) G − C s μ \max{z}=\mu(1-P_0)G-C_s\mu maxz=μ(1P0)GCsμ ( 1 − P 0 1-P_0 1P0表示排除没有人的情况)

2.系统容量有限M/M/1/N/ ∞ \infin 的最优服务率

  • 与标准情况的差别:这里相当于如果系统中已经有 N N N个顾客了,那么后来的都会被拒绝,所以说这里实际进入(稳定状态下服务完)的客户多一个 ( 1 − P N ) (1-P_N) (1PN)的系数,为 λ ( 1 − P N ) \lambda(1-P_N) λ(1PN)
  • 优化目标为: min ⁡ z = λ ( 1 − P N ) G − C s μ = λ G 1 − ρ N 1 − ρ N + 1 − C s μ \min{z}=\lambda(1-P_N)G-C_s\mu=\lambda G\frac{1-\rho^{N}}{1-\rho^{N+1}}-C_s\mu minz=λ(1PN)GCsμ=λG1ρN+11ρNCsμ
  • 求得结果:
    ρ N + 1 N − ( N + 1 ) ρ + ρ N + 1 ( 1 − ρ N + 1 ) 2 = C s G \rho^{N+1}\frac{N-(N+1)\rho+\rho^{N+1}}{(1-\rho^{N+1})^2}=\frac{C_s}{G} ρN+1(1ρN+1)2N(N+1)ρ+ρN+1=GCs
    注意这里面 ρ = λ μ \displaystyle\rho=\frac{\lambda}{\mu} ρ=μλ,其他的参量也都知道,因此最后只需要通过数值方法求解 μ ∗ \mu^{*} μ

3.顾客源有限M/M/1/m/m的最优服务率

  • 根据之前的模型可知,单位时间服务完的顾客数为 λ ( m − L s ) \lambda(m-L_s) λ(mLs)
  • 优化目标(服务利润最大): max ⁡ z = λ ( m − L s ) G − C s μ \max{z}=\lambda(m-L_s)G-C_s\mu maxz=λ(mLs)GCsμ ( 1 − P 0 1-P_0 1P0表示排除没有人的情况)
  • 优化结果为:

4.标准M/M/c的最优服务台数

  • 优化目标(单位时间费用最小): min ⁡ z = C s μ + C w L s \min{z}=C_s\mu+C_wL_s minz=Csμ+CwLs,注意这里因为 L s = L s ( c ) L_s=L_s(c) Ls=Ls(c)所以个服务台的个数有关。
  • 由于 c c c是离散的取值,因此采用边际分析法求解,假定 c c c的最优值为 c ∗ c^{*} c,此时 z ( c ∗ ) z(c^{*}) z(c)为最少费用。
  • 根据最小值的特性可以得到如下的不等式:
    z ( c ∗ ) ≤ z ( c ∗ − 1 ) z ( c ∗ ) ≤ z ( c ∗ + 1 ) z(c^{*})\le z(c^{*}-1)\\ z(c^{*})\le z(c^{*}+1) z(c)z(c1)z(c)z(c+1)
  • 化简得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