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python的内存管理机制有三种python
1)引用计数函数
2)垃圾回收操作系统
3)内存池指针
接下来咱们来详细讲解这三种管理机制
cdn
引用计数是一种很是高效的内存管理手段,当一个pyhton对象被引用时其引用计数增长1,当其再也不被引用时引用计数减1,当引用计数等于0的时候,对象就被删除了。对象
引用计数也是一种垃圾回收机制,并且是一种最直观,最简单的垃圾回收技术。blog
在Python中每个对象的核心就是一个结构体PyObject,它的内部有一个引用计数 ob_refcnt,当python的某个对象引用计数为0。就说明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该对象就成为要被回收的垃圾了。接口
举个栗子: 当一个对象被建立出来,他的引用计数就会+1,当对象被引用的时候,计数继续增长,当引用它的对象被删除的时候,它的引用计数就会减小。直到变为0,此时垃圾回收机制就会把它回收。可是一旦出现循环引用,咱们就得采起新的办法了。内存
标记清除用来解决循环引用产生的问题,循环引用只有在容器对象才会产生,好比字典,元祖,列表等。首先为了追踪对象,须要每一个容器对象维护两个额外的指针,用来将容器对象组成一个链表,指针分别指向先后两个容器对象,这样能够将对象的循环引用摘除,就能够得出两个对象的有效计数。it
代码实栗
QA: 为何要搞这两个链表
之因此要剖成两个链表,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如今的unreachable可能存在被root链表中的对象,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对象,这些对象是不能被回收的,一旦在标记的过程当中,发现这样的对象,就将其从unreachable链表中移到root链表中;当完成标记后,unreachable链表中剩下的全部对象就是名副其实的垃圾对象了,接下来的垃圾回收只需限制在unreachable链表中便可。
了解分类回收,首先要了解一下,GC的阈值,所谓阈值就是一个临界点的值。
随着你的程序运行,Python解释器保持对新建立的对象,以及由于引用计数为零而被释放掉的对象的追踪。从理论上说,建立==释放数量应该是这样子。可是若是存在循环引用的话,确定是建立>释放数量,当建立数与释放数量的差值达到规定的阈值的时候,当当当当~分代回收机制就登场啦。
分代回收思想将对象分为三代(generation 0,1,2)
0表明幼年对象,
1表明青年对象,
2表明老年对象。
根据弱代假说(越年轻的对象越容易死掉,老的对象一般会存活更久。)
新生的对象被放入0代,若是该对象在第0代的一次gc垃圾回收中活了下来,那么它就被放到第1代里面(它就升级了)。若是第1代里面的对象在第1代的一次gc垃圾回收中活了下来,它就被放到第2代里面。
从上一次第0代gc后,若是分配对象的个数减去释放对象的个数大于threshold0,那么就会对第0代中的对象进行gc垃圾回收检查。
从上一次第1代gc后,若是第0代被gc垃圾回收的次数大于threshold1,那么就会对第1代中的对象进行gc垃圾回收检查。
从上一次第2代gc后,若是第1代被gc垃圾回收的次数大于threshold2,那么就会对第2代中的对象进行gc垃圾回收检查。
gc每一代垃圾回收所触发的阈值能够本身设置。
Python在运行期间会大量地执行malloc和free的操做,频繁地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进行切换,这将严重影响Python的执行效率。为了加速Python的执行效 率,Python引入了一个内存池机制,用于管理对小块内存的申请和释放。
1.手动垃圾回收
2.避免循环引用(手动解循环引用和使用弱引用)
3.调高垃圾回收阈值
若是个人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