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 是针对 程序的最小单元 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做。程序单元是应用的最小可测试部件。一个单元多是单个程序、类、对象、方法等。 ——维基百科git
2016年以前,我司的Android项目都是用肉眼review + 真机测试作功能测试,对junit、robolectric、espresso望而生畏。其缘由是:程序员
缺少unit test意识 & 实践经验github
框架对单元测试不友好编程
业务繁重架构
研发人手不足框架
当时工程面临问题:工具
代码耦合度较高单元测试
架构落后测试
各类bug
因为缺少单元测试认识、实践,致使对框架重构迷失目标。意识不足是很严重的问题,框架重构没有方向。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对单元测试全面了解。
减小bug
快速定位bug
提升代码质量
减小调试时间
...
一个机器,由各类细小的零件组成,若是其中某件零件坏了,机器运行故障。必须保证每一个零件都按设计图要求的规格,机器才能正常运行。
一个可单元测试的工程,会把业务、功能分割成规模更小、有独立的逻辑部件,称为单元。单元测试的目标,就是保证各个单元的逻辑正确性。单元测试保障工程各个“零件”按“规格”(需求)执行,从而保证整个“机器”(项目)运行正确,最大限度减小bug。
因为每一个单元有独立的逻辑,作单元测试时须要隔离外部依赖,确保这些依赖不影响验证逻辑。由于要把各类依赖分离,单元测试会促进工程进行组件拆分,整理工程依赖关系,更大程度减小代码耦合。这样写出来的代码,更好维护,更好扩展,从而提升代码质量。
若是程序有bug,咱们运行一次所有单元测试,找到不经过的测试,能够很快地定位对应的执行代码。修复代码后,运行对应的单元测试;如还不经过,继续修改,运行测试.....直到测试经过。
对于Android项目,要测试某个功能点,不用单元测试的话,必须运行在真机、模拟器上,慢慢debug找到问题点。运行程序到真机,快则半分钟,慢则几分钟。junit只需在本地运行便可,就几秒的事(robolectric须要十几秒)。有时,写那个功能模块的员工已离职,APP运行出错(逻辑错误,非crash or exception),你根本就不知道调试哪一个类。若是离职的员工以前写了单元测试,运行一下立马就找到问题点了。单元测试大大减小调试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时间成本的效果。
重构,每一个开发者都会经历,重构后把代码改坏了的状况并很多见。以往,写完一个框架,运行APP,没什么问题,完事。因为最初的框架并非你写的,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你改1个方法致使整个框架运行失败....
若是你有单元测试,状况大不相同。写完一个类,把单元测试写了,确保这个类逻辑正确;写第二个类,单元测试.....写100个类,道理同样,每一个类作到第一点“保证逻辑正确性”,100个类拼在一块儿确定不出问题。你大能够放心一边重构,一边运行APP;而不是总体重构完,提心跳胆地run。
有些经验丰富的领导,或多或少都会要求团队写单元测试。对于有必定工做经验的队友,这要求挺合理;对于经验尚浅的、毕业生,恐怕要死要活了,连代码都写很差,还要写单元测试,are you kidding me?
培训新人单元测试用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人代码风格未造成,也不知道单元测试多重要,强制单元测试会让他们感到困惑,没办法按本身思路写代码。
国外不少家喻户晓的开源项目,都有大量单元测试。例如,retrofit、okhttp、butterknife.... 国外大牛都写单元测试,咱们也写吧!
不少读者都有这种想法,一开始满腔热血。当真要对本身项目单元测试时,便困难重重,很大缘由是项目对单元测试不友好。最后只能对一些不痛不痒的工具类作单元测试,长此以往,当初美好愿望也不了了之。
都是有些许年经验的老鸟,还每天被测试同窗追bug,好意思么?花多一点时间写单元测试,确保没低级bug,还能彰显大牛风范,何乐而不为?
笔者也是个不太相信本身代码的人,总以为哪里会忽然冒出莫名其妙的bug,也怕别人不当心改了本身的代码(被害妄想症),新版本上线提心跳胆......花点时间写单元测试,有事没事跑一下测试,确保原逻辑没问题,至少能睡安稳一点。
Test-Driven Development, 测试驱动开发, 是敏捷开发的一项核心实践和技术,也是一种设计方法论。TDD原理是开发功能代码以前,先编写测试用例代码,而后针对测试用例编写功能代码,使其可以经过。因为TDD对开发人员要求很是高,跟传统开发思惟不同,所以实施起来至关困难。
测试驱动开发有好处也有坏处。由于每一个测试用例都是根据需求来的,或者说把一个大需求分解成若干小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因此测试用例写出来后,开发者写的执行代码,必须知足测试用例。若是测试不经过,则修改执行代码,直到测试用例经过。
好处,经过测试的执行代码,确定知足需求,并且有助于接口编程,下降代码耦合,也极大下降bug出现概率(若是是极限编程,几乎是不可能有bug)。坏处,1.投入开发资源(时间和精力);2.因为测试用例在未进行代码设计前写;颇有可能限制开发者对代码总体设计;3.可能引发开发人员不满情绪,我以为这点很严重,毕竟不是人人都喜欢单元测试,尽管单元测试会带给咱们至关多的好处。
单元测试确实会带给你至关多的好处,但不是马上体验出来。正如买重疾保险,交了不少保费,没病没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用不上,最好就是一生用不上理赔,身体健康最重要。单元测试也同样,写了能够买个放心,对代码的一种保障,有bug尽快测出来,没bug就最好,总不能说“写那么多单元测试,结果测不出bug,浪费时间”吧?
如下是我的对单元测试一些建议:
越重要的代码,越要写单元测试;
代码作不到单元测试,多思考如何改进,而不是放弃;
边写业务代码,边写单元测试,而不是完成整个新功能后再写;
多思考如何改进、简化测试代码。
做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写单元测试更多的是对本身的代码负责。有测试用例的代码,别人更容易看懂,之后别人接手你的代码时,也可能放心作改动。
多敲代码实践,多跟有单元测试经验的工程师交流,你会发现写单元测试得到的收益会更多。
关于做者
我是键盘男。在广州生活,在创业公司上班,猥琐伪文艺青年。喜欢科学、历史,玩玩投资,偶尔独自旅行。但愿成为独当一面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