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下GDI编程注意事项

在Windows PC上编程,GDI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点。不少程序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致使程序崩溃,除了众所周知的内存泄露之外,GDI资源泄露也是一个很直接的缘由。下面是我列出的一些注意事项。编程

  • Create出来的GDI对象,必定要用DeleteObject来释放,释放顺序是先Create的后释放,后Create的先释放。

这里的Create指的是以它为开头的GDI函数,好比,CreateDIBitmap,CreateFont等等,最后都要调用DeleteObject来释放。函数

  • Create出来的DC要用DeleteDC来释放,Get到的要用ReleaseDC释放。
  • 确保释放DC的时候DC中的各GDI对象都不是你本身建立的;确保各GDI对象在释放的时候不被任何DC选中使用。

假如咱们要使用GDI函数画图,正确的步骤应该以下:code

- a.建立一个内存兼容DC(CreateCompatibleDC)
- b.建立一个内存兼容bitmap(CreateCompatibleBitmap)
- c.关联建立的内存兼容DC和bitmap(SelectObject)
- d.画图
- e.BitBlt到目的DC上
- f.断开内存兼容DC和bitmap关联(SelectObject)
- g.销毁内存兼容bitmap
- h.销毁内存兼容DC

因为SelectObject在选入一个新的GDI对象的时候会返回一个原来的GDI对象(假如成功的话),因此须要在步骤c的时候保存返回值,在步骤f的时候看成入口参数使用。还有,步骤g和步骤h实际上顺序能够随意,由于他们两个此刻已经没有关系了,可是为告终构清晰,我建议按照"先Create的后释放,后Create的先释放"的原则进行。
关于步骤f,可能会有争议,由于即便省略这一步,步骤g和步骤h看起来照样能够返回一个成功的值。但实际上可能并无执行成功,至少boundschecker会报告有错,错误信息大体是说,在释放DC的时候还包含有非默认的GDI对象,在释放GDI对象的时候又说这个GDI对象还被一个DC在使用。因此,我建议保留步骤f。对象

典型GDI画图代码以下:内存

CRect rc;
    HDC hDC = ::GetDC(m_hWnd);
    ::GetClientRect(m_hWnd, &rc);
    HDC memDCDes    = ::CreateCompatibleDC(NULL);
    HBRUSH hbrush   = ::CreateSolidBrush(RGB(191, 219, 255));
    HBITMAP memHbmp = ::CreateCompatibleBitmap(hDC, rc.right-rc.left, rc.bottom-rc.top);
    HBITMAP hmpOld  = (HBITMAP)::SelectObject(memDCDes, memHbmp);
    ::FillRect(memDCDes, &rc, hbrush);
    ::SetBkMode(memDCDes, TRANSPARENT);

    // 画图
    。。。

    ::BitBlt(hDC, 0, 0, rc.right-rc.left, rc.bottom-rc.top, memDCDes, 0, 0, SRCCOPY);
    ::SelectObject(memDCDes, hmpOld);
    ::DeleteObject(memHbmp);
    ::DeleteObject(hbrush);
    ::DeleteDC(memDCDes);
    ::ReleaseDC(m_hWnd, hDC);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