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是windos7 和 centos 双系统安装。以前有个windows7的系统。后来我又把最后的一个磁盘 G盘删除了,用来安装 CentOS.html
我给centos 留了20+G得硬盘空间,若是是新手得话,建议直接分2个区便可
一个是: /linux
另外一个是 : swapsql
建议新手这么作是由于 若是不懂分配 ,可能致使某些分区分得少了,致使系统安装出错, 另外一个缘由就是 新手 须要多安装几回尝试学习,因此能够在后续得安装学习过程当中再分更多个区,开始分得这两个区只是测试入门而已数据库
不管怎么分区并不会影响系统文件目录的布局,我一开始就想过,若是 只分这两个区 没有 usr , var , etc 分区等,会不会 安装好后 文件根目录里没有usr , var , etc 等 这些文件夹啊?!事实证实是我多虑了。文件目录该怎么还怎么,好比给 /usr分区只是让这个文件夹有本身得地盘 至关与/usr独享一块硬盘,其余分区 好比 / 跟分区 /var 分区损坏 那么/usr也没事。ubuntu
若是不给/usr 单独分区 那么他就要挂载到 / 跟分区下了,就像当与寄人篱下若是 / 跟分区损坏 /usr 分区也跟着归西了。vim
补充:CentOS分区方案 windows
( 1 )最基本分区方案:centos
/ :建议大小在 5GB 以上。
swap :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服务器
( 2 )进阶分区方案:网络
/boot :用来存放与 Linux 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好比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 100MB 。
/ :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全部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 5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swap :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 3 )高级分区方案:
/boot :用来存放与 Linux 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好比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 100MB 。
/usr :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于 3GB 以上。
/var :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常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于 1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 :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全部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 5GB 以上。
/tmp :将临时盘在独立的分区,可避免在文件系统被塞满时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大小为 500MB 以上。
swap :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centos分区步骤
这里涉及到linux命令有3个。fdisk分区命令,mkfs格式化命令,mount挂载命令。
A、 fdisk有几个重要参数须要了解:
Command (m for help):
查看帮助信息:输入m,看到以下信息
d delete a partition 注:删除一个分区;
eg: fdisk /dev/hda1 –>d (删除其中一个分区)–>3(删除编号为三的分区)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注:l是列出分区类型,以供咱们设置相应分区的类型;
eg:fdisk -l, fdisk -l /dev/hda1
m print this menu 注:m 是列出帮助信息;
eg:fdisk /dev/hda1 –>m
n add a new partition 注:添加一个分区;
eg:fdisk /dev/hda –>n(新建分区)–>选择主分区仍是逻辑分区–> 选择分区大小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注:p列出分区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注:不保存退出,分错了就退出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注:t 改变分区类型;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注:验证分区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注:把分区表写入硬盘并退出;
这里我就直接把我用到的写出来:
1.fdisk /dev/hda //对/dev/hda进行分区
2.n //增长分区
3.p //输入p类型设置为:主分区
4.3 //输入3分区编号设置为3
5.回车 //起始位置都可以默认
6.回车 //大小设为所有。这里能够自定义好比 +3000M 或+3000K,这里只支持M和K
7.t //输入t 设置分区类型
8.3 //输入3,对新增3号分区设置格式
9.8e //输入8e 设置为LVM,由于服务器磁盘均为LVM
10.v //输入 v 检查分区表
11.w //输入w 写入分区表 ,分区结束
12.reboot //重启下,分区生效 :)
2. mkfs格式化,分区好了就该格式化磁盘文件类型了。
这里有几种文件类型能够选ext2,ext3等。这里ext3比ext2新增了异常log处理,因此咱们选用ext3.
mkfs.ext3 /dev/hda3 //对/dev/hda3创建ext3文件系统,同理你能够用 mkfs.ext2创建ext2文件系统
3. mount挂载,只有格式化好的分区才能挂载
1.mkdir /www //linux的分区都是挂载在目录下的,因此咱们先在根目录下创建www目录
2.mount /dev/hda3 /www //将分区挂载到目录下,ok了。
3.df -hl //查看磁盘剩余空间信息, 就能够看到有/www有10G 可用空间
注意:此次mount操做只是一次有效,重启后须要从新mount,若是之后要开机自动挂载这个分区,您能够修改/etc/fstab 在这个文件最后一行加上 /dev/hda3 /www ext3 defaults 1 1 保存后,重启动就有效了.
4.1. vim /etc/fstab
4.2. GG ->end光标移动到文件结尾,
4.3. i //进入编辑模式
4.4.输入 /dev/hda3 /www ext3 defaults 1 1
4.5. esc//按退出键
4.6 :wq //保存退出,done!下次就会自动挂载了。
.
ok了,分区格式化挂载基本就搞定了
设置/修改centos上的swap交换分区的方法
设置centos上的swap交换分区的方法
做为linux世界里最稳定的服务器版本,rhas5一直有很大的应用面,以前一直关注的是freebsd,由于应用的须要,特别在配合mysql和oracle上red hat有着太多优点。
用centos来代替red hat as的使用,由于centos5是利用rhas5的源码,去掉redhat的商标、图标以后编译发行的,是最一个源码编译版本,我用的是centos 5.2
在安装centos 5.2的时候,忘设置swap交换分区,在内存小的状况下,增大swap的做用比较有效的。
第一步 建立文件块
#cd /var (进入一个文件夹)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524288 (建立512M的swap ,通常是内存的两倍)
#/sbin/mkswap swapfile (建立swap文件)
#/sbin/swapon swapfile (激活swap文件)
#/sbin/swapon -s (检查swap是否正确)
结果:
Filename Type Size Used Priority
/var/swapfile file 524016 0 -1
#vi /etc/fstab (加到fstab文件中让系统引导时自动启动)
在末尾增长如下内容:
/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eboot
重启以后,top命令查看,有swap分区的大小了
swap的问题已经解决(源自网络)
解决办法:
二、格式华及启动swap文件
接下来执行mkswap命令,将myswap文件格式化成s文件系统,系统才能使用,切换到/tmp目录,并执行如下命令:
# mkswap swapfree (#将文件格式化为swap文件格式)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 size = 262144 KB
# swapon /tmp/swapfree (#启动swap分区)
要中止使用新建立的swap文件,只要执行 swapoff /tmp/swapfree命令便可,若是swap交换文件再也不使用,能够删除此文件。
三、检查swap
#swapon -s
四、 开机时自动启动新添加的swap分区
若是每次开机后都要执行swapon命令启动swap分区或者文件,这太麻烦了.这时能够利用文字编辑器在/etc/fstab文件加一行,好让开机时自动启动swap分区及文件:
/dec/hdb5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开机时启动此swap分区)
/tmp/swapfre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开机时启动此swap文件) .
swap空间大小:
一般状况下,Swap空间应大于或等于物理内存的大小,最小不该小于64M,一般Swap空间的大小应是物理内存的2-2.5倍。但根据不一样的应用,应有不一样的配置:若是是小的桌面系统,则只须要较小的Swap空间,而大的服务器系统则视状况不一样须要不一样大小的Swap空间。特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随着访问量的增长,对Swap空间的要求也会增长,具体配置参见各服务器产品的说明。
swap数量:
Swap分区的数量对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Swap交换的操做是磁盘IO的操做,若是有多个Swap交换区,Swap空间的分配会以轮流的方式操做于全部的Swap,这样会大大均衡IO的负载,加快Swap交换的速度。若是只有一个交换区,全部的交换操做会使交换区变得很忙,使系统大多数时间处于等待状态,效率很低。用性能监视工具就会发现,此时的CPU并不很忙,而系统却慢。这说明,瓶颈在IO上,依靠提升CPU的速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