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接口
Linux对链接到IDE接口的硬盘使用/dev/hdx的方式命名,x的值对应于硬盘安装位置。x的值能够是a、b、c、d。ide
硬盘 名称
IDE1口的主盘 /dev/hda
IDE1口的从盘 /dev/hdb
IDE2口的主盘 /dev/hdc
IDE2口的从盘 /dev/hdd
SCSI接口
链接到SCSI接口的设备使用ID号进行区别,SCSI设备ID号为0~15,SCSI接口卡自己的ID号是7。Linux对链接到SCSI接口卡的硬盘使用/dev/sdx的方式命名,x的值能够是a、b、c、d等,即ID号为0的SCSI硬盘名为/dev/sda,ID号为1的SCSI硬盘名为/dev/sdb,以此类推。
LINUX对SCSI硬盘最多支持15个分区,在LINUX分区就和WINDOWS有不少区别了,WINDOWS是在分区里建立文件或者目录。而LINUX是把分区挂载到目录上。WINDOWS的DOS里有个Tree命令你们都知道吧,如今能够4下,是查看目录结构的,WINDOWS是以每一个分区为根,生成的目录树. WINDOWS的目录树,是以每一个盘符为根往下延伸的,而LINUX只有一个根,他就是 /spa
SCSI:第二个硬盘的第2个分区 /dev/sdb2接口
第1个硬盘的第5个分区怎么表示?/dev/sda6it
分区为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和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3种 ,一个硬盘的MBR(主引导记录),只有512K ,只能记录4个分区,为何使咱们能获得更多的分区,因此出现了扩展分区,我刚才的题是个人第5个分区。已经超出了4个的极限。无论你前面3个分区是主分区仍是什么东西。你要想超过4个分区,就须要有一个扩展分区,咱们使用扩展分区的空间来创建逻辑分区,扩展分区就是这个功能,咱们把逻辑分区的分区表存放在扩展分区里,系统能够经过扩展分区找到须要的分区。扩展分区和MBR功能同样,因此他也是不能写数据的。刚才的第4个分区就被扩展分区占用了,因此第五个分区变成了sda6
一个硬盘最多能够有4个(主+扩展)分区,其中,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
P+P+P+P
P+P+P+E
因1~4号己被保留,因此第1个逻辑分区的代号由5号开始,以此顺序增长到磁盘号,若未划分/dev/sda3,/dev/sda4分区,则这两个代号是空的被保留下来的代号。逻辑分区和主分区没有关系,只与MBR的空间有关系
因为扩展分区不能写东西。因此能用的分区就要从第5个分区开始算,我电脑的第5个分区就是
sda1主分区 ------》第一个可用分区
sda2主分区 ------》第二个可用分区
sda3主分区 ------》第三个可用分区
sda4扩展分区
sda5逻辑分区 ------》第四个可用分区
sda6逻辑分区 ------》第五个可用分区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