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机获取html
2.打开浏览器,想要访问Google,在地址栏输入了网址:www.google.com。浏览器
3.dns协议(基于udp协议)服务器
4.HTTP部分的内容,相似于下面这样:网络
GET / HTTP/1.1
Host: www.google.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sdch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Accept-Charset: GBK,utf-8;q=0.7,*;q=0.3
Cookie: … …app
咱们假定这个部分的长度为4960字节,它会被嵌在TCP数据包之中。google
5.TCP协议spa
TCP数据包须要设置端口,接收方(Google)的HTTP端口默认是80,发送方(本机)的端口是一个随机生成的1024-65535之间的整数,假定为51775。xml
TC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HTTP的数据包,总长度变为4980字节。htm
6.IP协议blog
而后,TCP数据包再嵌入IP数据包。IP数据包须要设置双方的IP地址,这是已知的,发送方是192.168.1.100(本机),接收方是172.194.72.105(Google)。
I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的TCP数据包,总长度变为5000字节。
7.以太网协议
最后,IP数据包嵌入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须要设置双方的MAC地址,发送方为本机的网卡MAC地址,接收方为网关192.168.1.1的MAC地址(经过ARP协议获得)。
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而如今的IP数据包长度为5000字节。所以,IP数据包必须分割成四个包。由于每一个包都有本身的IP标头(20字节),因此四个包的IP数据包的长度分别为1500、1500、1500、560。
8.服务器端响应
通过多个网关的转发,Google的服务器172.194.72.105,收到了这四个以太网数据包。
根据IP标头的序号,Google将四个包拼起来,取出完整的TCP数据包,而后读出里面的”HTTP请求”,接着作出”HTTP响应”,再用TCP协议发回来。
本机收到HTTP响应之后,就能够将网页显示出来,完成一次网络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