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读《忆秦娥·娄山关》 有感

近日出差,冬日傍晚,飞机降落时,往窗外一看,薄暮冥冥,远山若隐若现,夕阳柔弱成暗红。脑海中飘过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写照吧?不禁地细细品味起诗句的出处来:

web

《忆秦娥·娄山关》spa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orm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blog


这首词是主席较为出色的做品之一,虽然知名度不如两首<<沁园春>>,却一直是个人最爱。做品做于1935年2月,当时红军刚刚取得了娄山关战斗的胜利,这是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遵义会议以后的首次大捷。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创建在险峻的山峰之间,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由此能够想像战斗之惨烈,正如开头的“西风烈”三字所描绘出的凄厉悲壮。然而困难是暂时的,革命是乐观的,即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要“从头越”。其时,主席已经42岁,人到中年,做为一个从小抱负远大、才华不凡的人,却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压,如今终于“大器晚成”地确立了本身的领导地位,是否已经作好准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面对前途之凶险,以及湘江惨败以后只剩三分之一的队伍,当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或许也要生出英雄苍凉之感慨 。

ci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些句子已经被今天的咱们所熟悉,特别是结尾的两行,应当也属主席颇为得意之做。由于词牌<<忆秦娥>>自己就比较难填,相传为李白所创,后人几乎只能仰望。李白的<<忆秦娥>>最后两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对此,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论道:“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我的觉得主席足以凭苍茫壮阔之象直追李白,同时更具雄奇悲壮,如若大师能晚生50年,是否也会在<<人间词话>>中留下一笔呢?

it

时值主席诞辰120周年,在网上随便翻阅了主席的其它诗词做品。发现因为近年的社会变迁,对其诗词的争论和非议增多了很多,从“抄袭说”、“代笔说”、“韵律错误说”,到“用词粗浅说”,甚至将其与“虽是胡儿,偏心风骚”的金海陵王完颜亮相提并论。对此只能呵呵了,至少有争论就说明没有被遗忘吧。毕竟,随着历史的远去,思想的多元,全部人终将走下神坛。语录已被尘封,思想也未必符合时代发展,但还有些精神值得咱们去缅怀,有些才情值得咱们去欣赏。

form

 

仅以此记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class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