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与Habernate的区别

一、首先两者都属于ORM映射框架

二、 hibernate是全自动,而mybatis是半自动。

       hibernate彻底能够经过对象关系模型实现对数据库的操做,拥有完整的JavaBean对象与数据库的映射结构来自动生成sql。而mybatis仅有基本的字段映射,对象数据以及对象实际关系仍然须要经过手写sql来实现和管理。java

三、 hibernate数据库移植性远大于mybatis。

       hibernate经过它强大的映射结构和hql语言,大大下降了对象与数据库(oracle、mysql等)的耦合性,而mybatis因为须要手写sql,所以与数据库的耦合性直接取决于程序员写sql的方法,若是sql不具通用性而用了不少某数据库特性的sql语句的话,移植性也会随之下降不少,成本很高。mysql

4. hibernate拥有完整的日志系统,mybatis则欠缺一些。

    hibernate日志系统很是健全,涉及普遍,包括:sql记录、关系异常、优化警告、缓存提示、脏数据警告等;而mybatis则除了基本记录功能外,功能薄弱不少程序员

5. mybatis相比hibernate须要关心不少细节

     hibernate配置要比mybatis复杂的多,学习成本也比mybatis高。但也正由于mybatis使用简单,才致使它要比hibernate关心不少技术细节。mybatis因为不用考虑不少细节,开发模式上与传统jdbc区别很小,所以很容易上手并开发项目,但忽略细节会致使项目前期bug较多,于是开发出相对稳定的软件很慢,而开发出软件却很快。hibernate则正好与之相反。可是若是使用hibernate很熟练的话,实际上开发效率丝绝不差于甚至超越mybatis。算法

6. sql直接优化上,mybatis要比hibernate方便不少

     因为mybatis的sql都是写在xml里,所以优化sql比hibernate方便不少。而hibernate的sql不少都是自动生成的,没法直接维护sql;虽有hql,但功能仍是不及sql强大,见到报表等变态需求时,hql也歇菜,也就是说hql是有局限的;hibernate虽然也支持原生sql,但开发模式上却与orm不一样,须要转换思惟,所以使用上不是很是方便。总之写sql的灵活度上hibernate不及mybatis。sql

七、mybatis 二级缓存机制不佳,hibernate有更好的二级缓存机制,可使用第三方缓存。

八、Hibernate的调优方案

  1. 制定合理的缓存策略;数据库

  2. 尽可能使用延迟加载特性;apache

  3. 采用合理的Session管理机制;缓存

  4. 使用批量抓取,设定合理的批处理参数(batch_size);安全

  5. 进行合理的O/R映射设计session

    Mybatis调优方案

    MyBatis在Session方面和Hibernate的Session生命周期是一致的,一样须要合理的Session管理机制。MyBatis一样具备二级缓存机制。 MyBatis能够进行详细的SQL优化设计。

九、SQL优化方面

Hibernate的查询会将表中的全部字段查询出来,这一点会有性能消耗。Hibernate也能够本身写SQL来指定须要查询的字段,但这样就破坏了Hibernate开发的简洁性。而Mybatis的SQL是手动编写的,因此能够按需求指定查询的字段。

Hibernate HQL语句的调优须要将SQL打印出来,而Hibernate的SQL被不少人嫌弃由于太丑了。MyBatis的SQL是本身手动写的因此调整方便。但Hibernate具备本身的日志统计。Mybatis自己不带日志统计,使用Log4j进行日志记录。

十、抓取策略

        Hibernate对实体关联对象的抓取有着良好的机制。对于每个关联关系均可以详细地设置是否延迟加载,而且提供关联抓取、查询抓取、子查询抓取、批量抓取四种模式。 它是详细配置和处理的。

而Mybatis的延迟加载是全局配置的。

十一、缓存机制对比

Hibernate缓存

Hibernate一级缓存是Session缓存,利用好一级缓存就须要对Session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好。建议在一个Action操做中使用一个Session。一级缓存须要对Session进行严格管理。

Hibernate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级的缓存。 SessionFactory的缓存分为内置缓存和外置缓存。内置缓存中存放的是SessionFactory对象的一些集合属性包含的数据(映射元素据及预约SQL语句等),对于应用程序来讲,它是只读的。外置缓存中存放的是数据库数据的副本,其做用和一级缓存相似.二级缓存除了之内存做为存储介质外,还能够选用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二级缓存称为进程级缓存或SessionFactory级缓存,它能够被全部session共享,它的生命周期伴随着SessionFactory的生命周期存在和消亡。

MyBatis缓存

MyBatis 包含一个很是强大的查询缓存特性,它能够很是方便地配置和定制。MyBatis 3 中的缓存实现的不少改进都已经实现了,使得它更增强大并且易于配置。

默认状况下是没有开启缓存的,除了局部的 session 缓存,能够加强变现并且处理循环 依赖也是必须的。要开启二级缓存,你须要在你的 SQL 映射文件中添加一行:  

<cache/>

字面上看就是这样。这个简单语句的效果以下:

  1. 映射语句文件中的全部 select 语句将会被缓存。

  2. 映射语句文件中的全部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语句会刷新缓存。

  3. 缓存会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的)算法来收回。

  4. 根据时间表(好比 no Flush Interval,没有刷新间隔), 缓存不会以任什么时候间顺序 来刷新。

  5. 缓存会存储列表集合或对象(不管查询方法返回什么)的 1024 个引用。

  6. 缓存会被视为是 read/write(可读/可写)的缓存,意味着对象检索不是共享的,而 且能够安全地被调用者修改,而不干扰其余调用者或线程所作的潜在修改。

全部的这些属性均可以经过缓存元素的属性来修改。

好比: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0"  size="512"  readOnly="true"/>

这个更高级的配置建立了一个 FIFO 缓存,并每隔 60 秒刷新,存数结果对象或列表的 512 个引用,并且返回的对象被认为是只读的,所以在不一样线程中的调用者之间修改它们会 致使冲突。可用的收回策略有, 默认的是 LRU:

  1.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2. FIFO – 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

  3. SOFT – 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4. WEAK – 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flushInterval(刷新间隔)能够被设置为任意的正整数,并且它们表明一个合理的毫秒 形式的时间段。默认状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

size(引用数目)能够被设置为任意正整数,要记住你缓存的对象数目和你运行环境的 可用内存资源数目。默认值是1024。

readOnly(只读)属性能够被设置为 true 或 false。只读的缓存会给全部调用者返回缓 存对象的相同实例。所以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优点。可读写的缓存 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经过序列化) 。这会慢一些,可是安全,所以默认是 false。

  • 一级缓存基于 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 本地缓存,其存储做用域为 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以后,该Session中的全部 Cache 就将清空。

  • 二级缓存与一级缓存其机制相同,默认也是采用 PerpetualCache,HashMap存储,不一样在于其存储做用域为 Mapper(Namespace),而且可自定义存储源,如 Ehcache、Hazelcast等。


相同点

Hibernate和Mybatis的二级缓存除了采用系统默认的缓存机制外,均可以经过实现你本身的缓存或为其余第三方缓存方案,建立适配器来彻底覆盖缓存行为。

不一样点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配置在SessionFactory生成的配置文件中进行详细配置,而后再在具体的表-对象映射中配置是那种缓存。

MyBatis的二级缓存配置都是在每一个具体的表-对象映射中进行详细配置,这样针对不一样的表能够自定义不一样的缓存机制。而且Mybatis能够在命名空间中共享相同的缓存配置和实例,经过Cache-ref来实现。

二者比较

由于Hibernate对查询对象有着良好的管理机制,用户无需关心SQL。因此在使用二级缓存时若是出现脏数据,系统会报出错误并提示。

而MyBatis在这一方面,使用二级缓存时须要特别当心。若是不能彻底肯定数据更新操做的波及范围,避免Cache的盲目使用。不然,脏数据的出现会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总结:

mybatis:小巧、方便、高效、简单、直接、半自动

hibernate:强大、方便、高效、复杂、绕弯子、全自动




参考:http://blog.csdn.net/wangpeng047/article/details/17038659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