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事物背后的那些故事,可能才会让你看清它的本质。 ———— 本人观点html
前言:做为程序员,了解浏览器的历史有用么?本人认为,虽然说程序员是靠手艺吃饭的,但技术是会不断迭代变化的,每当出现一种新技术、 新概念、新框架,你不可能再从头学一遍(脑子就那么大,难道要把它塞爆么-_-!)。固然了,面对新事物,学是必要的,但若了解一下你所用技术背后的那些故事(历史),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发现,这个可能才是最本质的东西。程序员
以上是我以前整理的一些浏览器的相关时间节点,然而在准备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发现了来自维基百科的 浏览器时间线(鲜为人知的浏览器原来这么多!)。web
1989 年 3 月 12 日,Tim Berners-Lee 和 Robert Cailliau 一块儿向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简称:CERN)提交了一篇名为《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英文: Information Management:A Proposal)的提议。浏览器
随后,Tim Berners-Lee 架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网站info.cern.ch,设计并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网络
若 Tim Berners-Lee 当时对他的发明申请专利,那他必定会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由于他的发明已经彻底融入了咱们的生活,他曾考虑过开公司销售网络浏览器软件,但最后仍是决定把他的发明贡献出来。这应该是每个web开发者都要记住的日子。架构
1993年,Marc Andreessen 领导的团队推出了 Mosaic 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的前身) ,随后创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为了不与 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发生法律纠葛,公司改名为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即网景公司。他领导公司致力于超越 Mosaic 的新一代浏览器的开发,命名为 ”Netscape Navigator”,研发代号:Mozilla(Mozilla = Mosaic + Killer)。框架
此时,网景浏览器开始普及,并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iphone
1995年,在网景浏览器取得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的同时,微软意识到了浏览器的市场地位,在获取Mosaic的受权后,推出了 Internet Explorer 1 ,借助本身操做系统的市场地位,和Windows系统捆绑免费销售,开始抢占浏览器市场。大战一触即发,一直持续到1998年。ide
这场大战最终以微软成功抢占了网景的浏览器地位为了结。在这场大战中,IE的迭代速度十分迅速,率先打造出了第一款支持CSS的商用浏览器(IE4),让网页的开发各加便捷。Trident、Gecko渲染引擎出现。Mozilla 组织创建。svg
但残酷的竞争,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Netscape 也没有坐以待毙。Mozilla组织的创建,正式为下一代浏览器 Firefox 作准备。但因种种因素影响,搭配全新 Gecko 渲染引擎的 Firefox,直到2004年才正式推出。
再看微软,由于这场胜利,IE 的迭代也开始放慢了脚步。不过这个局面并无持续过久。
2003年,苹果公司搭配自家的 Mac OS 推出了 Safari浏览器。但受限于 Mac 的用户群体,并无造成实际的影响。2005年,苹果开源了 Safari 的内核(Webkit,基于KHTML)。
2008年,谷歌以 Webkit 为内核,建立了 Chromium浏览器。同年,面向大众给用户的 Chrome 问世。搭载着自研的 V8 引擎,让 JavaScript 的性能得以提高,受到开发的青睐。2013年,Chromium 团队因 Chromium 与 WebKit2 存在架构上的分歧,决定 开始研发本身的渲染引擎 —— Blink(在Chrome28及日后的版本使用)。
新浏览器、新内核的出现,逐步影响着 IE 的市场,但当微软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IE 自身的诸多历史问题和新晋浏览器的易用,让这场变化不可逆转。虽然微软在以后几年,开始迭代IE,即便发布了 Microsoft Edge,也已经无济于事。
浏览器内核主要分红:Trident、KHTML、Gecko、WebKit、Presto、Blink、EdgeHTML。
伴随着,Opera 把Presto内核替换成了 Blink,微软转向Chromium(放弃 了EdgeHTML),可见 Chrome 的影响力已经造成。
浏览器发展至今,拥抱标准、提高体验已是一种公认的趋势。做为开发者,无论你经历了浏览器大战,仍是目击了浏览器逐渐稳定,只要你是历史的经历者,都必定会有本身的体会,这也是自身对技术一种独到看法,十分宝贵。这也是为何,本人会整理这样一篇文章,技术人在学习技术之余,了解技术的发展脉络,也会精进自身的技术。
但愿你们有所收获,下期预告 —— 聊聊浏览器发展过程,产生的那些JS技术(不是必定是下期的标题!)。
相关文章:
Web 诞生 30 周年:比尔盖茨表示祝贺,Web 之父却很是担心 | 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