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的set命令: "set -e" 与 "set -o pipefail"

工做中常常在shell脚本中看到set的这两个用法,但就像生活中的不少事情,习惯致使忽视,直到出现问题才引发关注。

1. set -e
set命令的-e参数,linux自带的说明以下:
"Exit immediately if a simple command exits with a non-zero status."
也就是说,在"set -e"以后出现的代码,一旦出现了返回值非零,整个脚本就会当即退出。有的人喜欢使用这个参数,是出于保证代码安全性的考虑。但有的时候,这种美好的初衷,也会致使严重的问题。

真实案例:
脚本a.sh开头使用了"set -e",且能正常运行。在几个月或更久之后,因需求升级,在脚本中增长了3行hadoop操做:
#!/bin/bash
set -e
...
/home/work/.../hadoop dfs -rmr /app/.../dir
/home/work/.../hadoop dfs -mkdir /app/.../dir
/home/work/.../hadoop dfs -put file_1 /app/.../dir/
...
这几行hadoop命令逻辑很简单:在hdfs上清除并新建一个目录,并将一份本地文件推送至这个目录,供后续使用。将这几行单拎出来,在命令行下执行,除了提示待删除的目录不存在,并无什么问题,文件仍是会被推送到指定的地方。

但第一次执行这个脚本的时候,却失败退出了,且致使调用该脚本的程序总体退出,形成了严重的后果。缘由是hdfs上尚未这个目录,rmr这一行会返回255,这个值被脚本前方的"set -e"捕捉到,直接致使了脚本退出。

新增的代码自己并无问题,先删除再新建目录,反而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比较规范的操做,删除命令自己的容错性,能够保证后续命令正常执行。事实是这个脚本有好几百行,且逻辑比较复杂,在增长这几行代码的时候,开发人员已经不记得这个脚本里还有个"set -e"埋伏着了。

可见设置"set -e",在脚本开发过程当中可能颇有帮助,而在开发完成后,特别是对于后期可能有升级的脚本,则多是埋下了安全隐患。

2. set -o pipefail
对于set命令-o参数的pipefail选项,linux是这样解释的:
"If set, the return value of a pipeline is the value of the last (rightmost) command to exit with a non-zero status,or zero if all commands in the pipeline exit successfully. This option is disabled by default."

设置了这个选项之后,包含管道命令的语句的返回值,会变成最后一个返回非零的管道命令的返回值。听起来比较绕,其实也很简单:

# test.sh
set -o pipefail
ls ./a.txt |echo "hi" >/dev/null
echo $?

运行test.sh,由于当前目录并不存在a.txt文件,输出:
ls: ./ a.txt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设置了set -o pipefail,返回从右往左第一个非零返回值,即ls的返回值1

注释掉 set -o pipefail 这一行,再次运行,输出:
ls: ./
a.txt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没有set -o pipefail,默认返回最后一个管道命令的返回值 html





linux  set 命令 linux

功能说明:设置shell。 shell

语  法:set [+-abCdefhHklmnpPtuvx] 安全

补充说明:用set 命令能够设置各类shell选项或者列 出shell变量.单个选项设置经常使用的特性.在某些选项以后-o参数将特殊特性打开.在某些选项以后使用+o参数将关闭某些特性,不带任何参数的set命 令将显示shell的所有变量.除非遇到非法的选项,不然set老是返回ture. bash

参  数: app

allexport                -a                        从设置开始标记全部新的和修改过的用于输出的变量          编辑器

braceexpand         -B                      容许符号扩展,默认选项   函数

emacs                                            在进行命令编辑的时候,使用内建的emacs编辑器, 默认选项 oop

errexit                   -e                        若是一个命令返回一个非0退出状态值(失败),就退出. spa

histexpand           -H                      在作临时替换的时候容许使用!和!! 默认选项

history                                           容许命令行历史,默认选项

ignoreeof                                     禁止coontrol-D的方式退出shell,必须输入exit。

interactive-comments                  在交互式模式下, #用来表示注解

keyword             -k                     为命令把关键字参数放在环境中

monitor               -m                      容许做业控制

noclobber           -C                      保护文件在使用从新动向的时候不被覆盖

noexec                 -n                       在脚本状态下读取命令可是不执行,主要为了检查语法结构。

noglob                -d                       禁止路径名扩展,即关闭通配符     

notify                 -b                        在后台做业之后通知客户

nounset              -u                         在扩展一个没有的设置的变量的时候,    显示错误的信息     

onecmd               -t                          在读取并执行一个新的命令后退出       

physical              -P                       若是被设置,则在使用pwd和cd命令时不使用符号链接的路径 而是物理路径

posix                                             改变shell行为以便符合POSIX要求

privileged                                       一旦被设置,shell再也不读取.profile文件和env文件 shell函数也不继承任何环境

verbose             -v                            为调试打开verbose模式

vi                                                  在命令行编辑的时候使用内置的vi编辑器

xtrace                  -x                            打开调试回响模式

 

设置系统环境变量在本站下面这两篇文章中有详细说明:
设置环境变量永久生效 export PS1 :http://www.linuxso.com/a/linuxxitongguanli/1812.html

扩展阅读:set,env和export这三个命令均可以用来显示shell变量,其区别?

set 用来显示本地变量
env 用来显示环境变量
export 用来显示和设置环境变量

set 显示当前shell的变量,包括当前用户的变量
env 显示当前用户的变量
export 显示当前导出成用户变量的shell变量

每一个shell有本身特有的变量(set)显示的变量,这个和用户变量是不一样的,当前用户变量和你用什么shell无关,无论你用什么shell都 在,好比HOME,SHELL等这些变量,但shell本身的变量不一样shell是不一样的,好比BASH_ARGC, BASH等,这些变量只有set才会显示,是bash特有的,export不加参数的时候,显示哪些变量被导出成了用户变量,由于一个shell本身的变 量能够经过export “导出”变成一个用户变量

[root@linux ~]# aaa=bbb

[root@linux ~]# echo $aaa
bbb

[root@linux ~]# set|grep aaa
aaa=bbb

[root@linux ~]# env|grep aaa

[root@linux ~]# export aaa

[root@linux ~]# env|grep aaa
aaa=bbb

扩展资料二:set、env、export——Linux中的环境变量命令

Linux是一个多用户的操做系统。每一个用户登陆系统后,都会有一个专用的运行环境。一般每一个用户默认的环境都是相同的,这个默认环境实际上就是一组环境 变量的定义。用户能够对本身的运行环境进行定制,其方法就是修改相应的系统环境变量。

什么是环境变量

环境变量是一个具备 特定名字的对象,它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所将使用到的信息。许多用户(特别是那些刚接触Linux的新手)发现这些变量有些怪异或者难以控制。其 实,这是个误会:经过使用环境变量,你能够很容易的修改一个牵涉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

常见的环境变量

对于 PATH和HOME等环境变量你们都不陌生。

PATH可以指定命令的搜索路径,那么动态连接库的路径用什么变量指定呢?或者就是在 PATH里面?
好比有一个程序须要/usr/local/lib下面的一个库文件,应该怎么指定其路径呢?
常常看到有些变量如 LD_LIBRARY_PATH,LIBPATH,CLASSPATH等,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和关系?

除此以外,还有下面一些常见环境变 量。

◆ HISTSIZE是指保存历史命令记录的条数。

◆ LOGNAME是指当前用户的登陆名。

◆ HOSTNAME是指主机的名称,许多应用程序若是要用到主机名的话,一般是从这个环境变量中来取得的。

◆ SHELL是指当前用户用的是哪一种Shell。

◆ LANG/LANGUGE是和语言相关的环境变量,使用多种语言的用户能够修改此环境变量。

◆ MAIL是指当前用户的邮件存放目录。

◆ PS1是基本提示符,对于root用户是#,对于普通用户是$。PS2是附属提示符,默认是“>”。能够经过修改此环境变量来修改当前的命令符,比 以下列命令会将提示符修改为字符串“Hello,My NewPrompt  ”。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