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老了?!

640?wx_fmt=gif

640?wx_fmt=jpeg

最近,英特尔CEO Brian Krzanich由于违反了公司的“反亲善政策”而辞职。不过,Krzanich离开的具体细节已经不重要:他的这次就职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只不过其结果现在才显现出来。


640?wx_fmt=png

英特尔错过的机会


2013年Krzanich被任命为CEO,当时英特尔这个硅谷历史上最重要的公司很明显已经陷入了困境:个人电脑这个英特尔最重要的摇钱树已经出现了萎缩,使得公司只能更依赖于销售供数据中心使用的高端芯片;而在另一个主要的增长领域——移动设备方面,英特尔却没有任何市场份额。

640?wx_fmt=jpeg

但当时我仍然说,这种情况对于Krzanich是个机会,而且将这个挑战与**的Andy Grove在30年前遇到的挑战相比较: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IBM个人电脑推动的微处理器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而DRAM芯片行业则完全由日本厂商占据并控制。但英特尔依然标榜自己为内存芯片公司。这是他们命中注定的身份。

到了1986年,所谓的命中注定却迅速给英特尔带来了灾难。实际上,1986年是英特尔历史上唯一亏损的一年。全球的市场过饱和造成DRAM芯片价格跳水,而成了DRAM领域最小的玩家之一的英特尔,立刻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个生死存亡关头,Andy Grove出任CEO并接管了英特尔。他做了个孤注一掷却又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把英特尔带出了内存制造行业的泥潭。

英特尔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微处理器设计公司。他们只需要接受并拥抱命运。

640?wx_fmt=jpeg


640?wx_fmt=png

快进到Krzanich面临的挑战


在这个生死存亡关头,Krzanich出任CEO并接管了英特尔。他应该做出一个孤注一掷却又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专注芯片制造业务,也就是根据其他公司的设计来制造芯片。

英特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微处理器设计公司。他们需要接受并拥抱命运。

而这篇文章已经过时了:经历了一系列的转折事件后,英特尔已经失去了芯片制造业的领头地位。在上周的《英特尔纪实》中Ben Bajarin写到:

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们不仅赶上了英特尔,还超过了它。台积电现在已经开始量产7纳米芯片,AMD基于7纳米技术的架构将赶在英特尔之前,同时发售服务器和个人电脑的版本。稍稍了解历史的人肯定知道,这是第一次AMD超过英特尔。不仅如此,而且就保守估计,在7nm工艺方面AMD至少领先英特尔18个月。

如Bajarin所说,台积电的的7纳米(或者三星也好,格罗方德也好)技术不一定会好过英特尔的10纳米,芯片行业的命名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了。真正的问题在于,英特尔的10纳米处理器距离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竞争对手的7纳米处理器已经量产了。英特尔落后了,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它的集约式业务模型。

640?wx_fmt=jpeg


640?wx_fmt=png

英特尔的集成模式


英特尔与微软同样享受到了IBM带来的好运。IBM在消费者领域极力推进个人电脑,他们将许多技术外包给了第三方厂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微软的操作系统和来自英特尔的处理器芯片。前者造就了围绕MS-DOS的整个生态系统,并最终缔造了Windows帝国,奠定了微软的统治地位。

英特尔的情况则略有不同。操作系统只是硬盘上的一串比特,只需要在IBM的个人电脑上复制一下就可以拿去卖了;但处理器芯片却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制造的设备。由于这个原因,IBM坚持要选择另一个供货源,即另一个生产英特尔芯片的非英特尔公司。英特尔选择了AMD,并把用于最初的IBM个人电脑的8086和8088处理器的设计授权给了它。后来,也是在IBM的压力下,将80286的设计也授权给了AMD。后者尤为重要,因为80286的设计是与后来的所有芯片向上兼容的。

这给英特尔的战略打下了基础,并在接下来的35年内给英特尔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英特尔的x86设计的统治地位首先要归功于跟DOS/Windows的紧密集成。具体来说,DOS/Windows同时为开发者和个人电脑的使用者打造了市场,而DOS/WIndows都是运行在x86上的。

但是,也正是由于跟AMD的授权交易,英特尔并不能获得这种集成的所有利润。因此,英特尔自己在x86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上进一步推进集成。也就是说,英特尔将会投入大量资金创建更新、更快的设计(386、486、奔腾等),同时也投入巨资研发更小、效率更高的制造过程,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这种两手抓的策略能够保证,即使AMD有了授权,英特尔的芯片也会成为个人电脑厂商唯一可行的选择,使得英特尔能攫取x86与DOS/WIndows集成带来的绝大部分利润。

英特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AMD凭借世纪之交的速龙64的确摘取了性能的桂冠,但在芯片工厂方面却远远不如英特尔财大气粗,再加上英特尔非法利用其在OEM厂商中的垄断地位,要求他们购买英特尔的部件。于是几年之后,英特尔不仅通过Core架构夺回了性能上的领头地位,还采用了新的战略,每隔一段时间就改变设计和制造工艺。集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640?wx_fmt=jpeg


640?wx_fmt=png

台积电的模块化方式


同时,台湾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1987年,张忠谋创立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口号是“正直、承诺、创新、客户信赖”。正直和客户信赖表明了张忠谋的承诺,那就是台积电永远不会用客户的设计与客户竞争,公司唯一的目标就是制造。

这是个非常新颖的口号。当时,所有芯片制造商都与英特尔集成,为数不多的几家专注于芯片设计的厂家不得不从集成设备制造商那里获取超量的产能,因为这些制造商们会偷取芯片设计,每当市场需求上升,他们就会降低产能,转而生产自己的芯片。而台积电提供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尽管他们的产能并不是最高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台积电越来越好,其中很大原因是身不由己。不就,它的芯片产能就快追上了行业标准,再有10年就能达到行业标准了(尽管英特尔依然遥遥领先)。同时,台积电存在的事实也造就了“无工厂”芯片公司的爆炸式发展,这些公司仅关注芯片的设计。例如,九十年代爆发了一批专注于图形芯片的公司,而他们的芯片几乎都是由台积电生产的。越来越大的业务规模使得台积电能够在产能上投入更多资源。

这表明台积电对英特尔的垄断展开了三次精准的狙击:

-许多新兴的无工厂芯片设计公司在生产能够直接代替英特尔芯片进行通用计算的产品。大多数产品都基于ARM架构,不过AMD也在2008年关闭了它的制造业务(该业务催生了格罗方德),成为了x86芯片的无工厂设计公司。

-由无工厂设计公司设计的专用芯片越来越多地在过去被通用处理器垄断的地方使用。图形芯片尤其适合机器学习、加密货币挖矿和其他“极其并行”的操作,许多应用甚至催生了自己的专用芯片。比如比特币专用芯片,或Google的张量处理芯片(Tensor Processing Unit),这些都由台积电生产。

-同时,由于前两条获得的利润,台积电与格罗方德、三星等其他竞争者联合,在新制造工艺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


640?wx_fmt=png

英特尔的紧身衣


然而,英特尔却被他的集成方式制约。它错过的第一个机会就是移动设备。英特尔没有简单地为iPhone制造ARM芯片,而是认为可以通过生产更高效的x86芯片来取胜。这个决定完全是出于利润的考虑,几乎没有反映出任何DOS/Windows与x86的集成的重要性。

英特尔在非通用处理器,特别是图形芯片上犯了同样的错误。不难猜到,英特尔的Larrabee架构是个基于x86的图形芯片,它完全是基于英特尔的集成做出的项目预测,而不是要实际满足市场的需要。预测失败后,英特尔的图形芯片只能沦为通用显示芯片的用途,而在不断涌现的新应用方式上却毫无用处。

但最近的危机却出在了设计上。AMD创造了自己的Ryzen处理器(由格罗方德和台积电制造),而英特尔还在出售三年前设计的Skylake的变种。Ashraf Eassa在一名前英特尔的一条推文(后来这条推文被删除)的帮助下做出了如下解释:

根据前英特尔工程师Francois Piednoel的推文,英特尔本来有机会将全新的处理器设计应用到现有的14纳米技术上,但管理层给出了反对意见。

“我的文章实际上指出,市场停滞比Ryzen的竞争更麻烦,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两年前我曾说,ICL应该被应用到14纳米上,但每个人都觉得我太疯狂了。但,现在他们应该知道了吧……”——François Piednoël (@FPiednoel) 2018年4月26日

近年来英特尔的问题是他们没办法将最新的制造工艺(即10纳米技术)量产。同时,10纳米出现的问题似乎让英特尔慌了手脚。因此,当大家知道10纳米无法如期生产时,英特尔再想把它本来应该放在10纳米上的新处理器设计转移到14纳米上,就为时已晚了……

上面我引用的Piednoel的推文说的是,管理层本来有机会在14纳米上生产最新的处理器设计(即Ice Lake,在推文中简称为ICL),但他们决定了不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管理层两年前相信10纳米制造工艺能够如期量产。然而管理层却下错了赌注,英特尔的产品线遭到了冲击。

换句话说,英特尔的管理层始终没能打破集成的思维定式,他们认为设计和生产应该永远在一起。

640?wx_fmt=jpeg


640?wx_fmt=png

集成和扰乱


也许,说英特尔和微软被打乱了似乎更容易。多年来,英特尔的集成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而对于每个可能的变化,英特尔的管理层都选择了维持利润。实际上,英特尔比微软更加循规蹈矩:当个人电脑的衰退最终导致Windows的末日时,英特尔这几年投入巨资,将他们的高端志强处理器卖给了云供应商。这种行为对每个季度的收入当然有好处,但只会让公司在已有的坑里越陷越深。而现在,最悲惨的结果是,英特尔在高端应用上的性能优势也岌岌可危了。

当然这都是Krzanich和他的前任Paul Otellini的责任。也许,两人都没有别的办法。造成这种灾难性结果的实际上是他们无法避免的危机。管理层的责任是扩大优势而不是消灭优势,是增加利润而不是消除利润。文化是一个组织最大的财富,但最终文化会成为诅咒。尽管今年英特尔为其集成模式做出了道歉,但所有人都忽略了这35年来的巨大成功和利润。

估计以后还会这样吧。

原文链接:https://stratechery.com/2018/intel-and-the-danger-of-integration/

作者:Ben Thompson,威斯康辛州大学毕业,凯洛格管理学院战略与市场系MBA,McCormick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硕士。Stratechery网站创始人。

译者:弯月



征稿啦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email protected])。


————— 推荐阅读 —————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640?wx_fmt=gif

640?wx_fm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