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入门学习笔记04 —— 安装和配置webpack开发服务器

1. 写在前面

在以前的博客中,每次使用webpack打包编译完成以后,咱们都须要手动打开编译后的index.html文件,这样对于前端开发的调试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ebpack给出了 开发服务器 这一方案。在进行开发的过程当中,咱们可使用webpack启动一个开发服务器,来实时查看本身的项目,很方便进行调试。css

相信不少前端开发者都用过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可是有些开发者不是很了解它。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就给你们介绍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主要内容包括:html

  • 安装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 初步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 深刻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2. 安装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首先执行一下命令来安装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前端

yarn add webpack-dev-server -D
复制代码

安装完成以后,咱们就能够经过 npx webpack-dev-server 命令启动开发服务器,或者在 package.json 文件中新建一条脚本,后续就能够很方便地使用 npm runyarn 来启动开发服务器。脚本配置以下:webpack

{
  "name": "webpack-learning",
  "version": "1.0.0",
  "main": "index.js",
  "license": "MIT",
  "scripts": {
    "build":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dev": "webpack-dev-server"
  },
  "devDependencies": {
    "webpack": "^4.32.2",
    "webpack-cli": "^3.3.2",
    "webpack-dev-server": "^3.5.1"
  }
}
复制代码

启动本地服务器以后,咱们即可以在浏览器中经过 http://localhost:8080 来访问项目了。截图以下:web

3. 初步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如今开发服务器已经启动了,可是显而易见的是,当前的开发服务器使用的是默认配置,很大程度上不能知足咱们开发的需求,好比:shell

  • 开发服务器不要使用8080端口号,使用其余的端口号
  • 开发服务器打开以后,不是在根目录下,而是在 build 目录下
  • 开发服务器启动以后,我但愿自动打开浏览器
  • ......

下面咱们就讲解一下,若是初步配置开发服务器,完成上述需求。之因此说是初步配置,是由于开发服务器配置内容较多,后面准备单独写一篇博客,讲述开发服务器的详细配置。npm

其实初步配置开发服务器很简单,在 webpack.config.json 文件中新增 devServer 属性,该属性是一个对象,咱们将一些配置信息写到该对象下便可,配置代码以下:json

le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ort: 3000,      		// 指定开发服务器的端口号
        progress: true, 		// 显示开启本地服务器的进度
        contentBase: "./build", // 指定本地服务器默认打开的目录
        compress: true      	// 是否对代码进行压缩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index.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
}
复制代码

如今再次开启开发服务器,就能够经过 http://localhost:3000 访问到项目的 build 目录了,默认寻找该目录下的 index.html 文件进行渲染,若是没有则展现该目录下的全部文件。数组

4. 深刻配置webpack的开发服务器

以上就是对webpack开发服务器的安装和初步配置,可是上述的初步配置存在一些问题:咱们但愿开发服务器启动以后,就会显示咱们项目的页面,可是上述配置中,若是要看到项目的页面,一个前提是build目录下必须存在index.html文件。可是这个文件是打包编译后才生成的,因此在开发服务器环境下可能不会存在,并且也不会实时刷新,因此很明显初步配置不能知足咱们的开发需求。浏览器

正常状况下,咱们但愿看到的场景是:使用 npm runyarn 来启动开发服务器以后,就能够实时看到项目的页面,若是项目有代码的更新,页面也要实时更新。要作到这一点,咱们须要完成如下步骤:

1) 安装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

执行 yarn add html-webpack-plugin -D 进行安装该插件

2) 配置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

安装完成以后,咱们就须要到 webpack.config.js 文件中配置该插件,其实webpack之因此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就是依靠各类各样的插件。因此在webpack配置文件中,确定会有各类插件的相关配置。这里介绍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的配置,其余插件的配置一模一样。

首先在 webpack.config.js 文件中引入安装的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而后新建一个 plugins 属性,该属性是一个数组,webpack使用到的插件,都要在这个数组中进行配置。咱们先来看一下具体的配置代码:

let path = require("path");
le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引入安装的插件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ort: 3000,      		// 指定开发服务器的端口号
        progress: true, 		// 显示开启本地服务器的进度
        contentBase: "./build", // 指定本地服务器默认打开的目录
        compress: true      	// 是否对代码进行压缩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index.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模板文件
            filename: 'index.html',				// 开发服务器中生成的临时文件
            minify: {
                removeAttributeQuotes: true,	// 是否去除文件中的双引号
                collapseWhitespace: true		// 是否去除文件中的空行
            },
            hash: true		// 引入文件的时候添加哈希值,防止缓存的问题
        }),
    ]
}
复制代码

下面讲述一下以上文件中的一些配置选项:

  • template: 模板文件。webpack开发服务器启动的时候,会将项目的代码打包编译成一个或多个 .js 文件,可是这些文件不能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须要在一个 **.html **文件中引入,才能正常被浏览器渲染。模板文件就是这个 .html 。webpack打包编译后的 .js 脚本文件会自动地被引入到该模板文件中。
  • filename: 开发服务器中打包编译后生成的 临时文件 的文件名,默认是 index.html 。生成的这个文件是一个临时文件,存放在内存中,在项目中是看不到的。可是这个文件很是重要,当咱们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localhost:3000 ,看到的页面,就是这个文件渲染出来的。同时这个文件也是模板文件和webpack打包后的 .js 文件结合生成的。
  • minify: 表示是否对打包编译生成的代码进行处理,好比去除空行、去除双引号等。
  • hash:哈希值。若是在模板文件中,直接引入打包编译后的 .js 文件,那么有的时候会受到缓存的影响,可是加上哈希值,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若是不加hash值,在临时文件中引入 .js 文件多是这个状况:<script src="index.js"></script> ;若是加上了hash值,在临时文件中引入 .js 文件多是这个状况:<script src="index.js?fb39b867e8a90e7cc9ec"></script> 。有效解决了缓存带来的影响。

这里须要说明的是, html-webpack-plugin 插件的配置不只适用于开发服务器,再进行打包编译的时候,该插件的相关配置也会发挥做用,好比指定的模板、是否删除双引号、是否删除空行等。

3) 建立模板文件

在上述叙述中,咱们知道在启动开发服务器的时候,要有一个模板文件,因此咱们要在项目中建立一个模板文件。根据上面的配置要求,该文件是位于 src 文件夹下的 index.html 文件。参考代码以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1>这是一个模板文件</h1>
    
</body>
</html>
复制代码

5. 后记

以上就我在学习webpack过程当中对开发服务器的一些总结。总的来讲,开发服务器就是对当前项目进行打包编译,将生成的文件存放在内存中,而后起一个本地服务。咱们在浏览器中访问这个本地服务(如 http://localhost:3000 )来访问内存的 index.html 文件,进而看到咱们的项目。

并且,这个过程是实时热更新的,一旦项目代码有变化,开发服务器会自动进行打包编译,这样咱们看到的项目就是最新的。

上一篇: webpack入门学习笔记03 —— 自定义脚本,帮助项目管理

下一篇: webpack入门学习笔记05 —— 使用webpack打包编译css文件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