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构建之法论坛预告(草案)

(草案)git

时间:2018年7月初 (暂定 7/9 - 7/11)github

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程

活动:为期三天的软件工程教案设计培训和软件专业教育方法的讨论session

 

 
时间 内容 工具 备注
第一天上午

1. 论坛主题演讲 “构建之法教学改进”编程语言

构建之法的教学是如何演进到目前的形态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和启发。 工具

 

2. 结对锻炼软件工程中的单元测试和效能测试单元测试

2. C++ 和 Java 的IDE 以及单元测试和效能测试工具  
第一天下午 1. 程序单元测试和效能评测 1. 自动测试工具  
次日上午 1. 团队项目演练 (alpha 阶段) 1. 快速原型构造工具  
次日下午

1. 团队项目换人学习

2. 团队项目演练 (beta 阶段)开发工具

   
第三天上午

1. 团队项目反馈与交流测试

2.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的介绍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思考。

2. Visual Studio Tools for AI

微软AI平台演示,

AI 教学体系介绍,

案例介绍

第三天下午

1. 论坛交流

2. 演讲 “软件工程教学展望” 

3. 颁奖环节

   

 

 

论坛主持人: 罗杰 邹欣

什么人适合参加这个论坛:

  在高校进行软件工程、编程教学和研究的老师,作这些课程助教工做的学生,研究生,企业中对软件工程感兴趣的工程师。

参加论坛以前要作什么准备:

  可以使用最新的C++ 和 Java 的IDE, 收集了相关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构建之法》有足够的了解

参加论坛会有什么收获:

能充分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单元测试和效能测试,并能立刻在教学中实施; 

能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碰到的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学生偷懒怎么办?项目很差设计怎么办?学生技能不行怎么办?团队做业有打酱油的怎么办?同窗抱怨学不到真本领怎么办?学生抱怨工做量大怎么办?

能结识为共同目标努力的同行和跨界的战友,开拓思路,得到更多资源;

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为从此的科研和教学创造条件

 

论坛产生的背景

 

构建之法于2007年在清华大学首次实践,随后从2009年至今,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等三十余所学校的不断迭代与改进,现已造成了一套成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体系,覆盖了软件工程和编程语言的教学。该教学体系有下面的特色:

  • 练习量, 内容:除了大量的代码练习,还有大量的博客写做练习
  • 结构紧凑:我的项目/结对项目/团队项目紧密配合, 能在16 周讲完,针对8或12周的教学长度,也有对应的配置与组合。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现代理论,同时结合体现理论的工具,例如:要求全部代码使用Git和Github进行管理
  • 真实的团队开发:要求使用原型设计工具设计项目,使用团队开发工具管理任务分配,使用燃尽图进行进度管控、等等包罗万象…
  • 面向实战:强调“作中学” , 团队项目公开发布,使用用户数量与用户的真实反馈做为评价项目重要的标准。
  • 学生助教+企业助教模式,学生助教熟悉课程,可以协助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企业助教则经验丰富,视野开阔,能使用工业界中的鲜活实例解答学生在实践中的疑问。
  • 鼓励探索:鼓励学生 “动手实践,本身摸索,提出问题,解决问并总结, 从实践中,从同伴中,从思辨中学习”

 

附:第一届构建之法论坛连接。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