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虽然不是什么新概念,OBD、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大多数人都能例举一二,再不济也总知道Tesla这个名字。今天小编给你们分享目前车联网行业排名第一的元征科技背后的IT架构是如何实现的。前端
下文是元征科技信息技术部总监阎其治在QingCloud IoT沙龙现场演讲速记整理。数据库
元征科技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先致力于汽车诊断、检测、养护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元征科技信息技术部总监阎其治在分享中主要也是围绕车联网来说,能够分为如下三个内容:后端
第一,元征眼里的车联网是什么样。缓存
第二,元征车联网平台在青云QingCloud上的技术实现过程。安全
第三,将来将车联网构建的云平台是什么样子。服务器
元征眼中的车联网网络
如上图所示,目前的车联网生态环境主要分为三块:架构
第一,前装系。主要是车厂,作车机和联网设备,特色是是跟车进行交互,目的是为了卖车。并发
第二,后装系。主要是互联网公司,作一些基于GPS、GBD、HUD的手机App、智能硬件等产品。后装系的特色主要是跟人的交互。运维
第三,服务系。元征就属于这一类,他们但愿把车里的数据和车上人的数据整合到一块儿,成为一个新的东西提供给车主和须要的部门、团队或公司,创造新的价值,产生新的火花。
元征科技自1992年开始一直作修汽车诊断设备。什么叫诊断设备呢?举个例子,当咱们在修车时,一辆奔驰车必须有奔驰的检测仪才能在不解体的条件下查明故障部位及缘由,并且诊断设备售价很是昂贵,基本上要十多万一个,通常的4S店根本没法承担。如今作OBD(On-BoardDiagnostic 车载诊断系统)的都知道,咱们能从OBD读取到车辆信息,可是要破解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就须要诊断设备,专业名词叫解码器,目前的解码器能够检测2800种车辆的故障。
目前元征科技的服务基于两个方向:第一个是车辆的安全方面。将车里的数据提取出来,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第二个是娱乐方面。通过数据统计,每一个人平均天天在车上的时间有一小时,怎么抓住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让车主活跃起来?由于每一个人活跃一小时的估值是18块钱,这个估值很是高。咱们作娱乐方面就是但愿粘住客户,同时提供给客户这些服务。
总结一下,车是最朴素的代步工具,如今它不单是代步工具,同时仍是一个安全、娱乐需求的总体,把这个总体延展下去,这才是真正的车联网。
从老大到小学生
车联网还在发展过程当中,如今是烽火诸侯、群魔乱舞的阶段。车联网这个概念从08年提出来,2012年才在物联网基础上被你们炒火,可是到今天为止车联网尚未清晰的盈利模式。缘由是什么?你们不知道车联网产品是什么东西。好比GOLO(元征的一款车联网智能硬件),我须要花半个小时给别人讲这是什么东西,可是手环就不须要,你们立刻能够知道手环是干什么的,而后就买了。你们对车联网的智能硬件的认知度尚未培养起来。
元征科技在读码器市场已经作到行业第一,可是这个市场过小了,而据报告称,车联网有5000亿的市场。因而元征科技开发了GOLO的4代、6代,还有GOLOZ、GOLO手环、GOLO技师等等产品,目的就是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前端、后端等全部支持物联网运转的组件。
咱们能经过GPS模块、OBD
PIN针等等获得不少关于汽车的数据(如图所示),可是这些数据拿出来了不必定有用,须要有一个平台去分析处理这些数据。这是咱们的产品GOLO
4,相对于市场上其余的车联网产品增长了智能处理模块,经过GOLO能够获取车辆的即时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实时远程诊断、车辆专业体检 和维修指导、车辆报警等服务。同时,还能够嫁接车主生活社区、地图定位、行车记录等其余服务。
传统的修车行业是车来了就修,换发动机、换轮胎等,在全国有70万家的维修厂和有300万维修技师,为了帮助技师更好地工做赚钱,让技师跟车主之间打通,因此咱们推出LAUNCH-Cloud。经过GOLO、解码器、读码卡等产品,全部车的信息都会同步到云端,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就有后端的专业人员作服务和支撑。同时,咱们还作了一个娱乐产品,能够实现对讲、搜歌等功能,将维修和娱乐彻底分开。元征科技的目的是经过产品先把用户粘住,在GOLO的基础上,构建以车主、维修技师、维修企业、第三方服务商为主的汽车维修及车生活服务的平台。
三朵云上的产品架构
如今产品的后端有三部分组成:QingCloud、亚马逊和Windows
Azure。 咱们有三朵业务云,第一朵是诊断云,每一辆车的诊断数据都上传到这里。第二朵是媒体云,它的前端是一个电台,电台后面有将近一百多万首歌曲,就存在媒体云中。第三朵是应用云,支持产品中应用的应用云。这三种云有着不一样的特性。诊断云有大量数据不停地上传,媒体云那边就是一堆音乐文件,你们一搜索郭德刚,他的相声就来了,这就跟速度有关,要跟带宽相结合。要根据不一样的云的特性选择不一样的产品。
上图是元征GOLO平台架构图。如今用LVMP架构,全部的数据接入都在服务器端,中间是应用层。这里画了四个数据库,分别作不一样的事情,有作缓存服务、有让系统运转更加顺畅、还有是存放图片、文字和聊天的信息。这就是支撑如今一百万用户的平台。有人会问当用户达到一千万时怎么办?就把这些块复制、粘贴,对我来讲很简单,由于有青云QingCloud,全部的后端系统都是能够自动伸缩。
在使用青云QingCloud之后,元征科技得出一个结论,在传统的IDC模式下,遇到的一些服务问题,在云端能够彻底的避免和解决。好比说服务器扩展性差:有一个新需求,要知足50万用户上线,让你两天后把这个应用搭起来,在传统IDC环境根本没法实现,可是在QingCloud上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扩展;信息安全没法保障:当人员越多、机房越多、安全隐患也就越多,在云端则没有这个问题。同时信息安全分四类:物理、数据、应用和网络安全,QingCloud在安全方面作的也很是到位;动态网络问题:这是元征选择QingCloud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好比如今买一条100M的电信宽带,业务使用了1M也是收100块钱,用了90M也是收100块钱,但青云支持资源的动态调整和按量计费,这样个人费用能省将近70%。
用四个字来总结起来就是——多快好省。多就是机器多,我不怕;快是架构搭建很是快;好是服务好;省是省钱。
这是经过青云QingCloud搭建的混合云架构图,这样的架构设计,不管从运维仍是应用的搭建,从业务的选择和架构的选择来讲,都是可选的、可变的、灵活的。我当时从Azure“背叛”出来,就是由于它的架构不灵活,我想去作一个变动,好比说作业务的迁移这个动做,若是在Azure作这个事就麻烦了,你得把业务停掉,这太落后了,可是青云QingCloud就不用这样子。
除了资源还不够,还必须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如今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就是管这些东西的人才。管100台服务器须要10个运维工程师,和管100台服务器只须要1个工程师,其中人力成本的差异有多大,这个帐谁都会算。
将来的云平台规划
接下来讲一下将来云平台的规划。从元征科技自身来看,中国这朵云和美国的那朵云是彼此独立的,这两个云之间没有进行全数据的往来。为何?那条海底带宽太贵了,我买不起,只能这边一点,那边再有一点。可是这种方式将来能不能改变,有没有一家能把它变成内网,让数据流通起来,这两个数据才能变成全球一个中心。
如今元征的业务量,海外的业务量比中国的业务量要大。在将来在国际范围,元征的服务产品系列也将是大爆发的趋势。因此说,咱们对海外的云平台会谨慎的选择。若是没有云平台,在海外建IDC就会死的很惨。
在元征科技看来,将来的云平台必须知足三个条件:
一是大并发,就是大带宽,共享的带宽,谁均可以用,这种方式对于企业或者对于一个初创型车联网企业来讲,这个钱是要省的,并且省的颇有必要。
二是大容量,一百万的用户量,每一天的诊断数据将近20T,这20个T数据不能当成废品无论。不管哪一个车联网,未来要作的都是数据,由于数据上来了以后,才能进行分析,才能变现。好比驾驶行为的分析就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数据得出,因此未来的车联网必定是基于数据的车联网。
第三是点和点互联,车与车之间、车与基础设施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路之间,全部的数据都到云上去才是有用的。如上图所示,未来的车联网必定是全部的终端、全部的探针遍及到全部的硬件、人和全部相关服务上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
如今有人以为车联网有一个隐患,就是我的隐私方面的东西。可是没有办法,数据必须共享,不共享车联网就没有办法成立。未来的车联网,必定是全部信息都到云平台上。每个服务都是云上的一个组件、一个部分,因此未来的云平台必须是可以容纳各类接口、各类设备,才能真正发挥云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