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专家穆轩的《杭州九年程序员之“修炼”手册》

对于一个从未到过南方的内蒙汉子来讲,北京的大学一直是中学时憧憬的殿堂,而离家上千千米浙江大学,则是历来没有考虑过的地方。机缘巧合之下,被一位年近七旬的浙大老师说服,我自此开始了南下“修炼”之旅。没想到转眼间竟已九年,杭州也成为个人第二家乡。
 
值此1024程序员节来临之际,抚今追昔,回顾一下本身的“修炼”历程。
 
大学时光,尝试不一样的计算
 
和计算机的缘分也是从大学开始,初入新手村的我拥有了本身的电脑。
 
升入本科的第一年咱们没有细分专业,只有学科大类。大二选专业的活动,就像是第二次高考志愿填报。09年的信电系异常火爆,但比起硬件底层,我对操做系统、软件、app更感兴趣,最后选择了计算机。
 
然而,计算机系挑战更大,不少进来的同窗都早已打下基础,相比之下,从头开始学习如何编写代码的我是彻头彻尾的“萌新”。所以在完成课业之余,我成天泡在图书馆:一个一个实现《算法导论》中的算法,研究解决一样问题;使用不一样算法把复杂度从N(n^2)降低到N(nlogn);和同窗在ZOJ(Zhejiang University Online Judge)比拼刷题…
 
逐渐熟悉掌握前人的知识的我,就像得到了打怪的武器。大二开始在不一样的领域,逐步尝试用算法和计算来实现本身的想法:
 
• 做为国内第一批使用Kinect的玩家,基于Kinect的SDK,作了一套手势+肢体动做操做PC的键鼠的小工具,并完成了一局全身充分运动的扫雷。
• 尝试Obj-c, 开发了射击类的iPhone小游戏。依靠这份经验,和小伙伴开发了一套课堂交互系统(支持教室经过app布置做业和回答问题),拿到了网易的app创新比赛奖项。
• 自学《集体智慧编程》和Andrew NG 《机器学习》公开课,逐渐点开了“推荐算法”和“机器学习”的技能树。
 
正是经过这些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大四拿到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实习offer,正式重新手村毕业进阶。
 
初到阿里,成为算法达人
 
从实习到最初两年在阿里集团的工做,我都在和各类算法打交道。而2013年的阿里,“算法工程师”还算是很新的一个岗位,咱们要在海量的信息上,经过机器学习和挖掘算法让其可读、可用、有价值。
 
我最初就任于淘宝,怎样帮助买家在淘宝成百上千品类和数以亿计的商品中,挑选出本身想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母婴产品分类该怎么作?我用了一整个月时间,研究了淘宝的母婴类目,从关键词到宝贝类型、细节描述、品牌归属、品牌定位……本来的单身宅男几乎变成了一个母婴专家,甚至在以后半年里,个人女同事们都会找我咨询如何购买母婴产品……
 
在淘宝的这段时间,也是我成长和学习最快的时候。数据库、机器学习算法、JAVA项目构建、GIT版本管理,每个技能点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由学生时代的几M数据的算法Demo进阶到TB级的数据处理,传统的单机算法已经远远不能知足需求。
 
02a2eaccc6704180108063b40b9019bbbb899844
 
常常优化算法到深夜的我,深入体会到了算法从N(n^2)降低到N(nlogn)的意义:也许对于算法Demo只是跑的慢一点,但对于业务,可能就决定了这个业务能不能作,能不能控制住成本,能不能真正落地应用,我也以为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工做不只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不断地去研究和解决问题。这些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经历,也让我练就了强大的内功。
 
拥抱变化,让城市更加智慧
 
青年们,到祖国最须要的地方去!后来在阿里云的日子,很有些这样的滋味。
 
三年前由于团队调整,咱们来到了阿里云,也促使我完成了从把本身的算法作好,到帮助用户去实现用户数字化转型的变化。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从由局部到总体,乃至整个行业。
 
能够作的事情更多了,挑战也更大了。来阿里云作的第一个产品是针对新媒体行业的推荐引擎,在这个项目中,我第一次完整的参与了一个商业化产品诞生的全过程:立项、研发、测试、发布。我的能力的边界进一步扩展到了项目管理,产品运维,算法来讲也有了更加全面的扩展。
 
2017年,又一次的拥抱变化,是转投向交通行业。在追赶城市大脑的浪潮中,接触到杭州的交通行业,才发现本身对已经待了8年的这座城市,了解还远远不够。杭州“首堵”的称号扬名在外,而天天须要开车一小时通勤上下班的我,逐渐更关心这个城市的每个交通的脉络,每个新的规划和改变。道路就像是杭州的“血管”,咱们经过算法的应用,为这座城市疏通它的每一寸“经络和血管”,注入能量。
 
ca2086ac2a0f3222d701b455ff55d192a5ca0dec
 
这样的工做实际解决的每个环节都与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往往想到本身的每一分努力都可以帮助整个城市,都会得到知足感。若是优化算法,能使信号灯的通行效率提高一个点,就能够节约全部人加起来上百个小时的时间。若是切实的减小拥堵和提出建议,更能减小人力资源的浪费。
将来怎么样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智慧?也成为了我新的目标。
 
在淘宝的两年,我关注如何用算法作好一件需求。而在阿里云,我更关心怎样的产品和云平台,能帮用户更好地实现算法的联动,实现没法计算的价值。
 
寄语
 
掐指一算,今年正好是来到阿里的第5年,在杭州的第9年。
 
而这份“修炼”,仍在进行中……
 
对于有志于作算法工程师的同窗,也有一些“修炼”的建议:一是持续学习,多去尝试不一样的细分领域,找到本身最喜欢也擅长的方向,固然我的认为喜欢相对来讲重要一些。 二是但愿你们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面,不管是用什么框架,什么算法,高效的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三是必定要了解计算逻辑,同时算法开发的能力也很重要,开发的过程当中能够帮助梳理思路,评估算法成本。

 

做者: 技术小能手
原文连接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容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