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亲身经历的CMMI3 [问题点数:20分,结帖人outer2000]--转载

很荣幸,做为某公司软件部门的软件项目经理,亲身经历了CMMI3,如下就把整个改进过程,用本身的亲身体会,详述以下,文中一些观点与见解不免带有我的感情,还请各位酌情参考。
公司状况简单介绍下,由于是为某大型上市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总体来讲公司利润丰厚,更是由于与大型上市公司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容易获得一些大的IT项目建设与维护。通常来讲,作CMMI3认证的企业,大都不愁项目来源和利润。
大概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作这个事情的吧,当时要先选择咨询公司,经过招标,最后肯定了某家信誉不错的咨询公司,听说有多名主任评估师在该公司任职。说明下,参加过9000的公司可能都比较明白,这个CMMI3的认证过程与9000相似,最后都须要一个证书,CMMI呢就须要主任评估师签发,并且到美国的总部备案。
通常的认证过程是先找一家咨询公司,在该公司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准备,而后准备好一些软件项目,最后再由该公司出面,动用主任评估师,对项目是否符合CMMI要求进行评估,固然经过后才能搞定。
持续发布.敬请期待程序员

不得不说,公司为了搞CMMI,刚开始就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人力,记得那时候俺也成为了EPG的成员之一,听了很多咨询师关于CMMI的介绍以及相关过程域的培训。公司抽调了多名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组成了EPG,也就是公司的软件过程改进小组,负责整个CMMI的评估准备工做。这个过程域有必要解释下,说简单点,就是软件项目的某个方面,好比管理,好比配置管理,又好比需求等吧,大体上分了四个部分,为管理类的,组织类的,软件工程类的和支持类,整体看来,仍是比较全面。
若是各位大大对PMBOK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CMMI比PMBOK的九个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增长了软件工程方面的东西,其余的仍是有不少相同之处。
EPG小组刚开始的工做就是要创建组织,也就是小组内按咱们开发,设计,测试来分不一样的角色。咱们定的角色包括EPG的小组长,EPG的配置管理员,EPG的质量保证员,还有CCB等机构。这个CCB叫变动控制委员会,说白了就是软件项目的一些重大决定要由CCB来决定,而不是项目经理啦。工具

公司呢专门开了一个CMMI启动大会,弄得挺正式,公司相关领导都出面,咨询公司的领导也来了,洋洋洒洒把把CMMI的必要性和带来的收益说的神乎其神,恩,那时候,俺看咨询师的眼神都是那样的…..景仰。
咨询师大概花了两个星期左右吧,才把CMMI3的20多个过程域给咱们这些CMMI菜鸟培训了一遍,当时一个感受:晕啊。培训完,咨询师就要咱们开始干了,只以为CMMI好复杂,简直是无从着手。这时候EPG小组的人开始从网上找一些资料,一些其余公司准备的文件模板。俺也找了一套,很不错,如今公司用的就有。
咨询师这时候也发觉了,对咱们的指望彷佛高了点,私下说,应该过CMMI2可能比较合适。看咱们实在不知道作什么,就先让咱们准备一个组织级别的WORD模板,还有缩略表等,挺多的,也记不清楚了。还让咱们把软件过程按标准的瀑布模型进行拆分,越细越好。学习

迷茫中,CMMI3起航了...
培训完,EPG也成立了,这边EPG开始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准备拆分软件过程,另外一边,咨询师又开始了另外一项重要的工做,那就是对公司的整个软件流程进行诊断,说白了,就是找软件过程当中的各个角色进行座谈,包括项目经理,普通开发,美工,部门领导,人力资源部分,公司领导等等..问的问题很详细,举个例子,问开发人员的时候问到了一天能写多少行代码,问测试的时候问平均千行的BUG率,这个诊断过程大概有一个星期吧..咨询公司最后出了一个诊断报告,不过惋惜的是,这个报告俺只看到了一部分,大体是说公司的软件过程仍是不错的,固然也须要进一步的改进..云云..
不提那边诊断的事情,这只是必要的一个过程,并不影响咱们EPG的工做,仍是回到EPG的工做上来.测试

会议连着会议,不记得那时候开了多少会,总之成天彷佛都在和别人争论着...EPG将公司的某会议室整个包了下来,按照标准的瀑布模型,从最开始的项目招标,可研一直到项目的验收,售后维护全理了一遍.如今回头想一想,这个过程整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每觉得很简单的过程,可仍有那么多的迷惑和未知.举个例子,需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与用户沟通,记录,而是要有确认,要注意需求的可测试,完整..各类特性,还要进行需求的跟踪,横向和纵向等等...这个过程一方面结合公司的实际,另外一方面还要符合CMMI的要求,难啊.
从一开头,EPG就是一个争吵的局面,前面说了,公司的位置比较特殊,与客户有复杂的关系,好比说能够不签合同就开工,或者一个项目干N多年也没完,这么说吧,咱们公司简直就是客户的亲戚,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对EPG分析软件过程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编码

看来关心此方面内容的大大很多,俺也就再写一段,给你们提提神.
其实CMMI自己也有两种模型,或者不用模型这两个字了,这个词汇听着别扭,简单说就是达到CMMI标准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呢,就是把CMMI的20多个过程域按1-5级划分,每一级都增长一些过程域,等到了5级就全知足了;另一种不是这样,是按先实现组织方面的过程域,而后是管理方面的,而后是软件工程方面的,而后是支持的...道理同样,总之到了5级所有支持.
用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来比喻这个可能比较合适,前一种呢就是叠代模型,1-5级每一个级别均可以运行,只不过功能逐渐知足...然后一种就是完整的瀑布模型,先从需求作起..最后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系统.
我所在的公司选择的是分级的方法来实现CMMI,也就是前一种方法,把CMMI3级所包含的18个过程域一块儿都实现..net

这几天要CMMI3评估了..紧张啊,不过也让我更深入的体会到之前所作的工做..不少,可是真的对评估没什么用.
上回说到,EPG进行软件过程的分析,因为公司环境特殊,形成了不少困难,可是工做还得要开展,是不?固然,公司正常的项目还须要开展,对不?一下抽了这么多骨干,对正常的项目的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了...有两个月吧,时间这时候大概到了07年初春节左右.
通过艰苦的内部斗争,EPG也算初步整理出一个按瀑布模型划分的过程清单,咨询公司根据这个过程清单,开始让EPG整理过程清单里中每个过程的体系文件了,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把这些细小的过程都通过定义,包括过程的输入,输出,过程的步骤,一些关键的要求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好比开周例会这个过程,就须要先准备材料,发通知,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内容,会议纪要..等等,固然是越详细越好,还得与公司实际结合,咨询师当时甚至要求记录每一个会议议题所花费的时间...
如今回头看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软件工程的一个过程,包括并符合了CMMI不少的过程域,如:需求开发,需求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等,经过这个过程,按照瀑布模型定义了一个详细的软件过程.设计

很不幸,在这么一个关键的阶段,本人被EPG无情的抛弃了,也不是被抛弃,春节后项目正常的工做愈来愈多,EPG的会议常常没法参加,记得那时我所负责的过程是可研的过程,包括准备PPT啦,准备技术建议书,与用户讲解系统方案,投标前准备等等..因为时间的确不够用,部门经理决定,将大部分项目经理从新还回到项目中,只保留了几个有限的人手,EPG的工做,也就正式进入了持久战.生命周期

从07年4月份开始,本人正式脱离了公司的EPG组织,这段时间因为没有亲自参与EPG的工做,一些细节只能经过EPG的其余同事来得到了.期间EPG建立了公司的CMMI站点,按照组织,管理,工程,支持分类,把所有的过程都编写好过程文件,并陆续发布到公司的站点,接受热爱此工做的程序员,测试,开发等各角色的建议.一直到07年9月份,将近有五个月的时间,EPG一直在辛勤的工做着,按照CMMI的目标和实践,整理咱们的过程体系文件,真的很是辛苦.
要知道,过程体系文件只是一个工做,还有要建立各类MODEL,好比需求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好比项目计划MODEL,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好比评审单,过程检查单,会议纪要,我的周报..还要准备组织级别的一些规范,目标如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工做环境规定,风险清单,资源清单,技能清单..还要进行公司内的CMMI培训..培训教材,不少,很复杂.项目管理

这些文件大致上分为四类,一种是规范和标准方面的,如编码规范,测试规范,角色职责等;一种是过程文件,告诉咱们怎么执行过程;一种是指南类的,帮助咱们执行过程,好比裁减指南,生命周期模型说明,估算指南等;还有一种是各类的审查单,任务单等,通常配合过程文件中使用的模板.这四类文件组成了整个的CMMI文档体系,粗略算下来,总共应该有2百个左右吧.资源

各位大大应该都比较喜欢看书,要是一本200多页的书,大概会看多长时间?
呵呵,没错,下面我要说说这些文件怎么使用的问题.这200多个文件要真正的应用的具体的项目中,恐怕产生的实际数量文件会比200多几倍,管理起来也是一个大的问题,后面我会说配置管理方面,如今先说说培训.
把这些文件一股脑交给项目经理,实际的去执行...感受有些不现实,各位大大以为呢?我所在的公司是这么作的,就是不断的培训,考试...再培训,再考试...

大概的统计下,为了在技术开发部门推广CMMI,公司组织的培训应该超过3次,各个角色[项目经理,QA,CM,开发,测试],全员的培训,因为俺早期参加了EPG,这些培训的考试应付仍是比较轻松的..记得有次考试竟然得分比EPG小组的某些人还高,呵呵,臭美了好几天.
一般来讲,QA与CM的工做对大部分软件公司来讲是一个的弱点,我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配置工具也就是签入和签出用得最多,至于QA则更是基本上不设置,本人也重点学了学相关的两个过程域CM和PPQA,老实说,本人并非科班出身,大学学机械,工做后进工厂,跳槽干了两年市场...才转到开发的.自认为经历仍是比较复杂,呵呵,别拿砖头丢我啊..
不知道有没有大大喜欢下围棋,韩国,有个比较牛的人物..不是那小李飞刀,是一个叫刘昌赫的,也是半路出家,原来是业余选手..虽然很猛但有时会下一些很低级错误的棋...道理差很少吧,本人对QA与配置管理能够说是半知半解..也出了很多洋相.
学过CM与PPQA后,总体感受工做严谨了不少,就象..流氓学武术啦,哈哈.

仔细想了想仍是说两句这两个过程域的感觉吧,CM,就是配置管理,讲了先要你弄一个配置管理计划,前提固然是配置管理员干,项目经理不用弄...并且不容许兼任.固然这个计划和总体的项目计划要有对应,好比项目计划1月1日作完需求,那配置管理计划也应该1月1往后几天弄个什么BASELINE基线吧.配置管理计划有个日程表,里程碑与项目计划对应上,啥时候该作配置审计...就是看看Y的项目组成员是否是按计划把输出物都签进来的..这叫物理审计..还有功能审计,就要看文件的内容是否是符合要求了..听说这个很难,还好,俺不是CM.
做为CM的配置管理计划,还要识别配置项..真难听,说白了就是那些比较重要的输出物文件如需求说明书什么的,一个基线..就是这些输出物某个版本的集合.好比项目需求完了,通过技术评审..就是开个小会儿,肯定需求完啦,那这个需求说明书就要弄一个BASELINE,可就不能随便改了.有了基线的意思,俺的理解就是不能随便变动啦,要想变得CCB的批准才能够..权利大着呢..随着项目的进展,这些配置项会愈来愈多..固然不是全部的输出物都要作为配置项,不然..CM真的不用作了.
刚开始的时候,某CM竟然把我的周报也弄配置项里啦..哈哈

再说两句配置管理...说下配置库与配置项,基线的关系..通常咱们弄三个配置库,开发库..谁均可以随便签入签出..受控库,通常CM本身有权利..BASELINE库,基本上不多变化的;说配置管理太多了,有点口干舌燥.....不说了,想学本身看书去.
QA也就是质量保证员,公司弄9000的都晓得,也有这么个角色,惋惜的是,9000与CMMI比起来,QA的角色差异仍是很大的.

我也参加过CMMI3和CMMI4的这个评估,我当时仍是一个小小的测试人员,可是由于开发的时候很是注重流程,反而给吸取进EPG了

并且也是从零开始一直就参加这些培训

学习一下CMMI流程是很是有用处的

这里面有些很死板的规定,看起来很繁琐,其实坚持下来最后能看到很是好的做用,这点深有体会

可是能作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谢谢楼上的朋友,本身连续只能发三次,再发说发言太快,这经历还就写不下去了.
前几天说了CM,原本想说QA,看楼上的朋友说测试,也稍微说几句.有两个过程域主要讲这个,俺是没学好,记得叫验证和确认,咨询师讲了半天也没听明白,却是EPG有个简单的说法,验证就是测试,确认就是评审.
回过来讲QA,怎么都以为QA象是EPG在项目安排的内奸和卧底,不光有事情能够直接向高层汇报,还要检查项目的过程是否是按CMMI写的执行了,一些输出物与CMMI的MODEL是否是吻合等...还有跟踪一些评审的问题和项目中的其余问题..
说这些真的很枯燥,但是不说清楚,后面的故事就没办法开展啦..回过头来讲说俺的项目,9月中吧,参加了甲方的招标,天然,也是走走过场,虽然中标是必定的,但标书也不能马虎,该讲解PPT也不能省略,合同还得签订,不是?到10月份吧,肯定了中标,而后是弄合同...俺这忙里忙外,殊不知一场"阴谋"正在悄然降临...CMMI的魔爪终于成型了,向修真小说里的那样,练成内丹要出山,而我所负责的这个项目,就成为了检验CMMI的:实验品.

上面说到了EPG修炼出内丹,不过要知道是修炼的魔门功法仍是仙家正宗练气之术,还得靠事实检验,弄个把项目操练一翻,天然有个分晓.
做为项目经理,在向部门经理申请到并不充足的人手后,开始了项目的漫漫征程.公司早在2003年左右就经过了ISO9000,对软件过程仍是有一个基本过程要求的,好比需求,设计,测试,开发..等阶段的定义也算是清晰.2007年10月下旬,项目顺利启动,进入整理需求阶段.
今天思路比较混乱,CMMI3的正式评估正在进行当中...

EPG在整理这些过程文件当中,咨询师大概每月都会到公司进行现场指导,就一些具体的作法与EPG进行商讨,说好听点是根据本公司的实际进行改进和修正,说白了就是COPY一套其余公司较好的流程,而后把不适应的地方裁掉...这纯粹是我的见解,EPG看到这些,恐怕会杀了我...
还好,这段时间咨询师正在就EPG的工做成果进行全面的审核,个人项目也循序渐进进入了设计阶段.其实,CMMI以前,公司内部也在就软件过程进行一些改进,包括公司领导提出的开发与设计分离等方面,软件部门受此影响,也划分了开发\需求设计\测试等部分,而个人项目也受到了必定的影响,初期只安排了需求与设计人员.2007年末吧,咱们项目设计完成,CMMI也终于发布了第一个版本.

记得应该是2008年的1月初,CMMI体系的正式文件发布,相似9000的发布,公司还搞了一个发布会,就此,EPG的工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按照CMMI的要求,发布后,要求至少有三个项目彻底实施才能参与评审,根据公司的项目状况,呵呵,天然也为了经过CMMI的认证,选择了三个项目搞试点.
三个项目中有一个规模较大,其他两个规模比较小,这其中不幸固然包括本人所负责的,每一个项目组EPG都派出一人作专门的指导,全程参与项目的过程.俺的项目到2008年初编码都开始了...回过头来,开始弄CMMI了...

原帖子连接:https://bbs.csdn.net/topics/280073485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