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中全部信息都是由一串位表示的,区分不一样数据对象惟一方法是读到这些数据对象时的上下文。缓存
预处理器、编译器、汇编器、连接器ruby
1. 字长:指明整数和指针数据的标称大小。一个字长为w的机器的虚拟地址范围为0~2^(w-1),程序最多访问2^w个字节。学习
2. int 、char 4字节,单精度float 字节,双精度double 8字节。spa
3.三种最重要的数字表示:无符号、补码、浮点数。操作系统
4. 运算:整数运算、浮点运算。翻译
5. 小端法和大端法指针
小端法:最低有效字节在前面——“高对高,低对低”code
大端法:最高有效字节在前面对象
6.布尔代数:进程
7. 逻辑运算符
8. 逻辑运算和位运算的区别
9. 移位运算
10. 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的转换
(1)有符号数→无符号数:
(2)无符号数→有符号数:
11.扩展
12.截断数字
将一个w位的数截断为k位数字时,就会丢弃高w-k位。
13.舍入
为单个过程分配的那部分栈称为栈帧。
CALL指令的效果是将返回地址入栈,并跳转到被调用过程的起始处。
返回地址是还在程序中紧跟在call后面的那条指令的地址。
ret指从栈中弹出地址,并跳转到这个位置。
这个指令使栈作好返回的准备
具体使用结合练习
异常
halt指令、非法指令、访问非法地址
数字系统
组合逻辑、存储器元素、时针信号
表达式
AND:&& OR:|| NOT:!
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更新PC
第六章 存储器层次结构1. 存储器系统是一个具备不一样容量、成本和访问时间的存储设备的层次结构。CPU寄存器保存着最经常使用的数据。小而快的高速缓存寄存器靠近CPU,下层存储设备慢而大、便宜。
2. 基本存储技术
3. 随机访问存贮器:分为静态(SRAM)和动态(DRAM)两类,SRAM更快更贵,用来做为高速缓存存储器。DRAM用来做为主存以及图形系统的帧缓冲区。
4. 访问主存:数据流经过称为总线的共享电子电路在处理器和DRAM主存之间来回。读事物 从主存传送数据到CPU,写事物从CPU传送数据到主存。
5. 磁盘构造:磁盘由盘片构成,每一个盘片有两面或称为表面,盘片中央有一个可旋转的主轴,它使盘片以固定的旋转速率旋转。
6. 磁盘容量=字节数/扇区 * 平均扇区数/磁道 * 磁道数/表面 * 表面数/盘片 * 盘片数/磁盘
7. 对扇区的访问时间有三个主要部分:寻道时间、旋转时间、传送时间
8. 局部性: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
说实话这种学习模式仍是真的挺累的,若是每一科的老师都用娄老师这样的学习模式,那咱们基本大三能够不过了~!~不过好在就这一门课,虽然挺累可是也还在接受范围以内,只是让大三变得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还要感谢上学期JAVA那门课,让这学期再次接触到娄老师的这种风格教学不会特别难适应。转眼学期了过半了,咱们也学习了第1、2、3、4、六章了。通过这几章的学习也到达了课本名字的效果,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层次也更加清楚明了。经过同窗和本身查阅书本上不少深奥,难懂的抽象的东西也能慢慢的消化掉
这种学习模式存在一种弊端,就是记得不牢固,常常出现学哪一章的时候,那一周对这一章知识有印象,能掌握一些,可是一旦学习下一章再也不回忆以前的东西时,过那么几周,以前的知识感受消失殆尽。我以为本身还须要对以前的知识多一点巩固和温习。让知识在脑海里更加牢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