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23种设计模式总篇:chenmingyu.top/design/java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git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github

每一个对象持有对下一个对象的引用,造成一条链,请求在这条链上传递,直到某一对象决定处理该请求。可是发出者并不清楚到底最终那个对象会处理该请求.算法

模式类图

角色设计模式

  1. 抽象处理接口:Handler
  2. 具体处理类:ConcreteHandler

优势

将请求与处理分开,请求者能够不用知道究竟是须要谁来处理的,二者解耦,提升系统灵活性,增长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数据结构

缺点

当调用链比较长的时候,调试不方便,写代码时要注意避免循环调用ide

模式代码实现

源码地址:github.com/mingyuHub/d…性能

以用户注册为例,注册方式分为普通用户注册和Vip用户注册,使用责任链模式将两种注册方式链起来ui

抽象处理接口

抽象接口定义了两个方法:用户注册方法,责任链调用方法this

/** * @author: chenmingyu * @date: 2019/3/22 20:32 * @description: */
public interface Handler {

    /** * 注册操做 * @param userName 用户名 */
    String operator(String userName);

    /** * 责任链调用处理逻辑 * 若是能够本身处理则本身处理,若是处理不了,交由下一个处理类处理 * @param level * @param userName * @return */
    String handleMessage(Integer level,String userName);
}

复制代码
抽象类

继承HandlergetUserLevel()交由子类实现,handleMessage(Integer level,String userName)用final修饰,子类没法重写责任链调用的处理逻辑

/** * @author: chenmingyu * @date: 2019/3/23 10:42 * @description: 抽象类 */
@Data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Handle implements Handler {

    /** * 下一个处理器 */
    public Handler nextHandler;

    /** * 获取用户等级 * @return */
    protected abstract Integer getUserLevel();

    @Override
    public final String handleMessage(Integer level,String userName){
        String result = "";
        if(this.getUserLevel().equals(level)){
            result = this.operator(userName);
        }else{
            result = this.nextHandler.handleMessage(level,userName);
        }
        return result;
    }
}
复制代码
具体实现类

普通会员

/** * @author: chenmingyu * @date: 2019/3/23 10:46 * @description: 普通用户注册 */
@Data
public class UserRegisterHandle extends AbstractHandle {

    /** * 普通会员 */
    public Integer ordinaryLevel = 1;

    @Override
    public String operator(String userName) {
        System.out.println("普通会员注册:"+userName);
        return userName;
    }

    @Override
    protected Integer getUserLevel() {
        return ordinaryLevel;
    }
}
复制代码

vip会员

/** * @author: chenmingyu * @date: 2019/3/23 11:02 * @description: vip会员注册 */
public class VIPUserRegisterHandle extends AbstractHandle {

    /** * VIP会员 */
    public Integer VIPLevel = 2;

    @Override
    public String operator(String userName) {
        System.out.println("VIP会员注册:"+userName);
        return userName;
    }

    @Override
    protected Integer getUserLevel() {
        return VIPLevel;
    }
}
复制代码
验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UserRegisterHandle userRegisterHandle = new UserRegisterHandle();
    VIPUserRegisterHandle vipUserRegisterHandle = new VIPUserRegisterHandle();
    userRegisterHandle.setNextHandler(vipUserRegisterHandle);

    userRegisterHandle.handleMessage(2,"mingyu");
    userRegisterHandle.handleMessage(1,"mingyu");
}
复制代码

输出

VIP会员注册:mingyu
普通会员注册:mingyu
复制代码

参考

设计模式之禅:www.kancloud.cn/sstd521/des…

相关阅读

建立型设计模式

关注于如何建立对象

  1. 23种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

    保证在程序运行期间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2. 23种设计模式之工厂模式

    用工厂方法代替new操做,让子类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将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

  3. 23种设计模式之抽象工厂

    抽象工厂模式属于建立型模式,是对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抽象工厂比工厂模式更为抽象,工厂方法模式针对产品等级结构,而抽象工厂针对产品族

  4. 23种设计模式之建造者模式

    经过克隆一个已经存在的对象实例来返回新的实例,而不是经过new去建立对象

  5. 23种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

    经过克隆一个已经存在的对象实例来返回新的实例,而不是经过new去建立对象

结构型设计模式

关注于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1. 23种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组合两个不相干类,在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提供一个混合接口,使其兼容适配

  2. 23种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均可以独立地变化。桥接模式将系统各维度抽象出来,各维度独立变化,以后可经过聚合,将各维度组合起来,减小它们之间耦合

  3. 23种设计模式之组合模式

    用来描述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是用于把一组类似的对象看成一个单一的对象。组合模式依据树形结构来组合对象,因此组合模式的使用场景就是出现树形结构的地方。

  4. 23种设计模式之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能够为一个现有的类增长新功能,又不改变其结构,要求装饰类和被装饰类实现同一个接口,装饰类持有被装饰类的实例

  5. 23种设计模式以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是为了解决类与类之家的责任关系和依赖关系的,经过提供一个Facade类来隐藏这些复杂的类之间关系的调用,并提供一个接口,供外部调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类之间的解耦

  6. 23种设计模式之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就是在操做原对象的时候,多出来一个代理类,用来对原对象的访问进行控制和替代原对象进行一些操做

  7. 23种设计模式之代理享元模式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主要用来减小对象的建立,用来减小内存和提升性能,比较常见的链接池,缓冲池这类的池技术都是享元模式

行为型设计模式

关注于对象之间的通讯

  1. 23种设计模式之模板方法模式

    在父类(抽象类)中定义好算法的流程,提供抽象方法,针对不一样的实现交由不一样的子类去实现,经过这种方式将公共代码提取出来封装在父类中,而后父类去控制行为,子类负责实现

  2. 23种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

    在系统中提供一组策略,并将每一个策略封装成类,使他们能够相互转换,具体策略的选择由客户端决定

  3. 23种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全部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获得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4. 23种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就是为解决遍历元素而诞生的,它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5. 23种设计模式之责任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6. 23种设计模式之命令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一样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能够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用来下降类之间解耦

  7. 23种设计模式之备忘录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以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之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其实就是在某个时刻备份了对象的状态,在更改对象状态后,能够经过备份将对象还原成备份时刻的状态

  8. 23种设计模式之状态模式

    容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彷佛修改了它的类,对象的行为依赖于它的状态(属性),而且能够根据它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它的相关行为

  9. 23种设计模式之访问者模式

    封装一些做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做,它能够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做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做,访问者模式就是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做相分离

  10. 23种设计模式之中介者模式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须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并且能够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11. 23种设计模式之解释器模式

    给定一门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