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这一篇,从数据层到应用层都是彻底基于QCloud平台优化,彻底将微软系应用架构搬到了国内云平台上,也算是国内第一例了。windows
牛皮吹完,说说正事儿,QCloud的监控虽然看起来很是“丰富”:服务器
并且彷佛没有统一的监控界面:架构
但实际上可以支持Windows企业级应用(前几篇构建的应用架构已经属于典型的传统应用,重数据层、重应用层),好比iis上的.net缓冲池、错误链接等,因此可以深刻以业务级别来监控还须要专业的监控,而目前来讲Windows方面最最专业的确定不是Zabbix(至少开发成原本说),而是SCOM(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同时也是我本人MVP研究的方向统称CDM方向),因为本篇不是基础篇,搭建过程及基本设置请参考《VMCloud基础篇》:http://vmcloud.info/?cat=131(红色为已完成搭建,蓝色是本次文章涉及的区域):dom
一、 根据基础篇准备好各项环境,第一个须要优化的就是系统相关监控项目,管理包的导入分为两种一个是主包,一个是语言包,语言包一般是后缀带_chs之类的,以下图(须要先导入主包才能够导入语言包):ide
二、 如何判断导入并应用是否成功?这里能够看两个地方:布局
a) 2110日志:性能
b) 看面板,将操做系统列调出,能够看到从原来未监控变成“正常”状态:优化
三、 咱们确认下相关的规则是否被正常建立:ui
四、 如今就能够看到比QCloud平台更多的性能参数了,好比Nonpaged Pool、Pool Paged Bytes这些重要的内存参数:spa
五、 接着咱们在SCOM建立一个自定义面板,来集中展现这些监控数据,就能够观察每台子机的内存使用状况,先新建一个管理包来集中收集变动的数据:
六、 建立一个文件夹来集中安放这些面板,并选择放在新建的MP上:
七、 默认会显示不少非必要的面板,这里作多一层优化,将多余的面板隐藏掉,点击查看——显示隐藏视图:
八、 勾选必要的面板便可:
九、 如今看起来就清爽多了:
十、 选择新建仪表板:
十一、 选择网格布局并输入相关名字:
十二、 如今能够添加小组件:
1三、 这里要特别注意 组 与 计数器是有对应关系的:
(好比在“windows 服务器实例组”里可能不存在任何内存相关的计数器,这里能够经过打开某个计数器规则来检查对应对象)
1四、 若是以为计算机目标这块比较别扭,能够尝试更改下监控的对象:
更改为“性能视图”,这样可读性就高多了:
1五、 如下为成品仪表板(左上为可用内存 性能视图、右边是SLA视图、左下是内存警告),当服务器发生异常时能够结合警告查看问题缘由:
PS1:SCOM2016+SQL2016有个小坑,默认SCOM管理员帐户如果SQL DB管理员,则默认权限的MSDB会丢失(https://blogs.technet.microsoft.com/kevinholman/2016/10/22/enabling-scheduled-maintenance-in-scom-2016-ur1/):
若不进行补全则会出现“The data access service account might not have the required permissions”错误
PS2:SCOM 2016安装MOM Agent还有一个坑,默认的本地帐户没有受权,须要手动受权,会出现如下提示:
因此须要在DC上手动执行如下命令(https://blogs.technet.microsoft.com/kevinholman/2016/11/04/deploying-scom-2016-agents-to-domain-controllers-some-assembly-required/):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Monitoring Agent\Agent>HSLockdown.exe QCloud_VMC_MG
/R “NT AUTHORITY\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