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你们只聊一个话题,谈谈环保和经济发展,不说套话了,直奔主题。我感受薛兆丰的观点几乎要震碎的我前列腺,请同窗们护住裆再往下听。
薛兆丰说,若是要以保存大天然的原貌至上的话,那人类甚至就不该该繁衍。咱们地球上的人口从3万年前的300万,增加到今天的70亿,寿命从1800年前的不到40岁,增加到今天达到人均80岁,怎么说都是人类太不环保了。可是,若是以人为本的话,从延长人类生命和丰富咱们的生活体验来考虑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尤为是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就是最环保的!
这话怎么理解呢?须要科普一下边际成本的概念。边际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的代价。做为一个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就是放弃了全部选项中最佳的那个。难理解,举个例子。好比我在市中心地段有一个祖传的铺面,是属于个人,根本不用交租金,我用它来卖茶叶蛋,请问这个铺面有没有成本?照样有,成本就是把这个铺面用做其余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若是我用高租金把他租给卖金银首饰的,那么收益难说比我本身卖茶叶蛋要高,因此租给卖金银首饰的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我铺面的边际成本。再好比,个人生命确定是属于个人,可是照样有成本,我用来钻研书本知识,也就放弃了钻研电脑游戏,专一找女友或者下海经商的收益。这些就是我用生命来看书的边际成本。
因此,只要有选择,就有成本。咱们是没法摆脱的,而只能努力让收益大于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浪费、滥用、糟蹋和污染,他们的含义都是指收益小于成本的选择。与之相比,只要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不管使用哪一种资源都不是浪费、滥用、糟蹋或者污染。
就如同咱们喝水就不是浪费水,由于健康更重要。咱们穿皮鞋就不能算是糟蹋牛皮,由于双脚的温馨更有价值。坐飞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就不算滥用石油,由于维系和朋友的感情比保存原油更有意义。因此,一味的节制用水、爱护动物或者不用石油那才是得不偿失,那才是对健康、温馨和感情的浪费、滥用、糟蹋和污染。
听到这里有的同窗可能会惊呼,你认为的值得就真的值得?水、动物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啊!可是,咱们的回答是,只有咱们人类才是价值的判断者。若是非要把天然资源凌驾于人的价值之上,那人只能主动退出动物世界了。咱们应该认识到人类的生命也是不可再造的,不使用天然资源就是浪费生命。因此说,何为使用,何为浪费?只有人能说了算!
还有咱们广泛认为的,节约用纸就是环保,或者说“循环利用”就比用完就丢的纸要环保的多。可是,这是咱们的错觉,经不起推敲的。少用纸,就要多用布,多用布就意味着要多用水、多用电和多用清洗剂。一样的道理,若是星巴克不用大量的水来清洗杯子,那就要用大量的电、木材和塑料生产一次性杯子。若是非要保护濒临灭绝的鱼类,那就要关停水电站,就得烧掉更多的煤。那么保护了水资源就伤害森林资源,保护了森林资源就伤害了煤资源。全部资源所有保护起来那伤害的就是人资源了。
网上流行过一段视频,名字叫人。讲的是人类从50万年以前来到地球,开始捕杀动物、饲养家禽、修路架桥、发明创造、结果生活在本身制造的由汽车、房屋、电视、冰箱砌成的垃圾堆上。最后激怒了外星人,并被压成垃圾的过程。呵呵。
问题是啊,若是人类不这样作,后果是什么样子呢?禁止捕杀动物,人类就很快饿死或者冻死。禁止饲养家禽,全球人口至少减小一半。没有冰箱,只能用盐开存储食物,没有汽车和高速公路,人们今天习觉得常的商品、医疗、教育和文化服务所有都荡然无存。试问应该让什么来对落后的生活负责呢?
常常都有人说过去的生活更美好,他们说,不光过去生活里的那些简单、宁静和人际交往所有消逝了,就连人们的道德水品都不如从前了。不少人都有这种玫瑰色的怀旧情节,他们会给咱们描绘这样一个优美的画面。想象一下19世纪,西欧或者北美东部的某个地方,在木板搭成的简陋屋子里,一家人围坐在壁炉边上。父亲大声的朗读着《圣经》,母亲为你们准保好了牛肉炖洋葱。二姐照顾这年幼的小弟弟,大儿子从水缸里舀水,倒进餐桌上每一个人的杯子里,大姐在马厩里喂马。外面的世界没有汽车发出的噪声,没有毒贩,牛奶里绝对不会有三氯氰胺。一切如此宁静安详,窗外鸟语花香。
呵呵,拜托,少来了。真实世界哪里是这么一回事,它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虽然这是农村里家境最好的一户人家,正在读书的父亲仍然会由于柴火冒出来的烟使劲咳嗽个没完,迟早会患上支气管炎。小宝宝哭个不停,是由于他得了天花,隔不了多久就会死掉。他的二姐,很快就要嫁给一个酒鬼丈夫,成为那人的奴隶。大儿子倒出的水有一股子奶牛味,由于奶牛跟人在同一条小溪里取水。牙疼折磨着母亲,就算作的东西再好吃,母亲也是吃不下去的。马厩里,邻居的房客让大姐怀孕了,等一辈子下来,那孩子就会被送到孤儿院。炖牛肉吃起来没有滋味,并且咬不动,可是除了牛肉,日常的伙食就只剩稀粥了,由于这个季节没有水果或者沙拉。人们用木头勺子从木头碗里吃饭,蜡烛太贵,只能靠着炉火看东西。全家人没有一我的看过戏、画过画、听过钢琴演奏。所谓的学校教育,就是让偏执的郊区牧师教上几年枯燥的拉丁语。父亲进过一次城,但路上的花费就用了他一个星期的工资,其余人历来没有离家超过15英里。女儿们每人有两条羊毛裙子、两件亚麻衬衫和一双鞋子。父亲的外套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但如今却长满了虱子、地上铺着草垫当床,孩子们两人和睡一张床。至于窗户外的鸟,明天就会被男孩吃到肚子里。呵呵,这个故事是否是听起来口味有点重。
咱们换个清淡的,带你们看1900年纽约的一张大街照片,街上布满了马车留下的马粪,还有旁边的一幅漫画,画了个带着巨大防尘面罩的市民。马粪晒干后变成马粪干,遭车轮碾压后便成了粉末,随风飘扬在空气中,当年的空气污染比今天的更严重,哪怕马粪是有机的。试想一下如今咱们把吸霾换成吸粪,个人天啊!
事实上,汽车的发明一扫过去马粪冲天的景象,极大的改善了城市的空气。今天咱们对空气质量不满,乃至对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的挑剔,其实都是生活标准日益提升形成的。经济发展是极大地改善了咱们的生活,而不是相反。
咱们都时常听到说人类如此对天然的无度索取,必然会耗尽天然资源,走向灭亡!薛教授的回答是,人类可能会灭亡,可是确定不是由于用尽了天然资源。人类今天能够取用的天然资源,是愈来愈多。人饿死的机会是愈来愈低了。人生存的空间,是愈来愈大。仰望一下星空吧,要耗尽天然资源,人类何德何能?
我看过一张照片,是人类发射的一个小型探测器从距离64亿千米,就是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40倍的地方回望地球,拍下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的地球要拿显微镜才能看获得,这张照片很是清醒的提醒咱们,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粒沙粒。当咱们面对这么广阔的空间的时候,咱们还有必要去把这一粒沙粒擦得那么干净吗?由于资源若是从宇宙这种尺度上看,它就是无限的。咱们思考环保问题的角度是放在地球上思考的,若是咱们把眼光放到宇宙尺度来看待咱们文明的发展呢?不要以为向宇宙索取资源或者移民是多么高不可攀,是有多么大的技术困难,当年阿波罗登月的时候用得计算机内存只有63K,咱们如今随便掏个手机出来内存都是100多M。但当时均可以完成登月那样的壮举。那咱们走到地球资源尽头的时候,真的都尚未办法向宇宙迈出那一步吗?我不信。
经济分析是中性的,它只是把有待权衡的选项,清楚地展现出来,在人与天然之间若是偏向天然,那就只有减小人口数量、简化人类活动、缩短人类寿命;那若是偏向人类,咱们就集中考虑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可是有趣的是,咱们大部分人都是在思想和言论上偏向天然,而在行动和选择上偏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