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接管硅谷的时候,中国人在作什么?

印度人在接管硅谷的时候,中国人在作什么?

虎嗅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纯科学”(ID:chunkexue),原标题《印度对中国真正的威胁是什么》,做者:汪涛。虎嗅得到受权转载,发布时有删节。微信

 

我在网上写了不少关于印度的文章,文中结论都依据我在印度长达15年的亲身商业经历,和近三年长驻印度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而得出。仅从难以想象的“印度价格”和“印度时间”来看,印度几乎不可能与中国相竞争。对此,我我的也确实是愈来愈释怀。可是,另一个因素却使我愈来愈忧虑,这就是更加难以想象的“印度管理”。架构

 

若是说,在制造业和工做效率上,中国已经甩出印度十万八千里,那么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则已经甩出中国人二十一万六千里。若是印度有机会超越中国,关键可能就在管理能力上。之因此会如此,不只由于此事自己重大,更由于中国人至今还彻底意识不到会输在哪里。学习

 

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任何现实的危机,而是根本就意识不到的挑战。 人工智能

  

印裔国际CEO的数量已多到难以想象spa

 

美国的500强企业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英国裔(籍)9位。另有来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在内的其余国家的人士担任CEO。中国香港裔(籍)和中国台湾裔(籍)分别有1位,但中国大陆人却榜上无名。关键问题是: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在中国人心目中轰雷贯耳的国际巨头,其CEO级别的高管位置竟然都被印度人拿下。blog

 

若是仅仅某些知名公司的CEO是印度人,可能还不足以让人感觉到难以想象和震惊已经达到什么程度。谷歌董事会的13位高层领导中,竟然有4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继承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能得到管理岗位的不只百里挑一,并且还在全线溃退。能去美国的不少都是从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等2十一、985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最终在美国却只能当纯打工角色的工程师、架构师。原来硅谷被称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如今,硅谷的别名已经叫“印度谷”了。 项目管理

 

让我快要发疯的并非中国与印度之间在管理发展上如此巨大的差距,而是直到如今,整个华人群体根本就不知道本身输在哪里。华人社会对此问题做出的总结更是荒唐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如同咱们感受印度人时间观念差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同样。 资源

 

印度人语言能力强——可印度人语言能力再强,能强得过美国白人吗?何况在美国,华裔二代连中文都没几我的会说了,语言的能力还会比印度人差吗? rem

 

印度人抱团,甚至排挤中国人——这纯粹在拿本身的心思去度量。 

 

道理其实再简单不过了:若是你跑步跑不过对手,就是跑步的能力不如对手;打球打不过对手,就是打球的能力不如对手;踢足球踢不过对手,就是足球能力不如对手......扯那么多根本没直接关系的东西干吗?作管理作不过印度人,缘由就是中国人本身管理能力差,用得着绕那么多弯子去找借口吗?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是怎么来的? 

 

我担任中兴印度公司CEO期间,招聘过大量印度本地员工。最初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本地员工的简历中,在教育经历方面,他们不管技术专业是什么,都同时还有一个MBA学历。 

 

刚开始我觉得,是人力资源部门初选完了之后,把双学位的优秀人才留了下来,因此不同。但当我发现一个又一个简历全都有MBA学历时,感受这里面必定有文章。因而,我让人力资源部门把全部只要收到的简历全都拿给我看一下。先后检查了有上千份简历以后,我惊呆了:几乎找不到一份没有MBA学历的简历。

 

怎么会是这样?因而我问本地资深员工:为何每一个高校的印度学生全都学习MBA呢?他们只告诉我,全部印度学生都是这样。大多数人根本说不清缘由是什么——已经彻底习惯成天然了。若是哪一个学生不学MBA,在印度才会让人感受难以理解,如同在中国上学竟然不学中文同样难以想象。MBA已是印度全部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只有一个比较老的本地员工告诉了我印度独立后如何发展管理学院,尤为是印度管理学院的历史。 

 

印度1947年独立后,立刻就把发展管理能力做为印度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度是一个太多民族、宗教和语言混杂的国家,管理问题的难度也的确远远比其余国家大得多。1959年,印度计划委员会聘请加州大学教授乔治·罗宾斯(George Robbins),协助成立全印管理研究机构。根据罗宾斯教授的提议,1961年,印度政府前后创建了两所精英教育学院,分别位于加尔各答和艾哈迈德巴德,统一名称为印度管理学院(IIM),以不一样地名做后缀来区别。此后在各个不一样城市新设的印度管理学院分院愈来愈多,到如今已经发展到20个分院。 

 

印度不只专业的管理学院长期持续发展,并且将MBA课程普及到了全部高校的全部专业学生中去了。在印度全部高校毕业生中,学习MBA也成了一个默认的必须选项。 

 

当听到萨蒂亚·纳德拉任微软CEO时,我立刻认定他必定也是学过MBA的。到网上查他的经历,果不其然,他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得到电子和通讯专业的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W-Milwaukee)攻读计算机硕士,再后来在芝加哥大学MBA毕业。只要你发现任何印度人担任了美国知名公司的CEO或CTO(首席技术官)等,你去查他的学历,基本上能够确定100%是有MBA学历的。 

 

几乎全部中国孩子在学校都打乒乓球,因此你就知道,为何世界乒乓球比赛最后的决赛基本就没其余国家什么事儿了。在国际赛事上拿了世界乒乓球冠军的中国选手,若是立刻回国来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乒乓球大赛,被打到10名甚至20名之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中国也有MBA教育,但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成功人士”花几十万元才能参加的MBA或EMBA班。在这种MBA班里,真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不知道,但能知道的是能够认识到什么人,造成什么圈子,幸运的话还能泡个明星什么的。另外一类是高考后直接进入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的本科学生。由此就该清楚,为何中国人在管理能力上被印度人打到这么惨痛的地步了。 

 

为何印度人的管理能力独步全球? 

 

美国、欧洲以及其余国家包括中国都有MBA教育,为何印度的MBA会这么厉害?重大的区别在于:在其余国家包括中国,管理或商科的专业学生从一进高校就学商科,更高学历也是商科。这会致使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太懂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可是,印度的MBA是全部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使印度的MBA具备其余全部国家难以企及的巨大优点:专业和管理全都懂。道理很是简单,当一个学生既懂专业又懂MBA时,即便作一个普通研发者,也有巨大的优点,作管理者更是如此。仅以沟通能力为例来讲明一下。 

 

印度人管理上强于他人的确定不仅是英语的语言能力,更是强大的沟通能力。切不可简单认为印度人只是“能说会道”,“沟通能力”与“语言能力”看似很接近,事实上却有巨大的区别。

 

我在中兴参加过一次国际市场人员的招聘。有一位国内著名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学生,专业是英国文学,并且过了英文专业八级。他的英语能力流利到能够顺畅地讨论巴尔扎克文学做品的程度。可是,他不只对通讯专业一窍不通,并且没有任何工科知识背景,中学学过的物理化学也全还给老师了。精通英国文学这绝对不是坏事,甚至在某些状况下有可能成为市场突破的利器。但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进来后,主要靠与客户讨论巴尔扎克做品,就能拿下卖出通讯设备的合同吗?这名学生让人感受很是鸡肋。 

 

中国人在管理上输给印度人,是由于语言能力差吗?若是你听过中国外语学院毕业学生的语言交流就知道,这种说法纯属瞎扯。只要中国学生清楚该学什么,他们会把任何知识包括语言,都学到最极致的程度,但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学什么才能与印度的管理能力相抗衡。对“现代社会须要复合型人才”的呼吁,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早就存在了,但问题在于如何复合?直到今天,包括呼吁的专家本身也没真正明白。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并非在长期历史中天然造成的,而就是印度独立后人为培养的结果。 

 

对沟通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倾听,而是倾听之后能“理解”。而且听和理解只是沟通能力的一个方面,更难的方面是表达。这更不是只要具有语言能力就足够的。中国人都懂中文,但有几我的善于用中文表达的?你都不理解本身的产品和技术,怎么能把产品的优势表达出来呢?要想表达清楚这些,不只要理解具体的专业技术,并且要善于比较技术的概念原理,另外还要对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发展等都具备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印度人管理能力的强大并无在印度国内充分体现出来,由于太多须要管理的印度人还是没有通过现代科学和管理培训的底层劳工。可是,当具有超凡脱俗才干的印度管理人才到了国外,这种能力有了其余国家高素质员工的支持,他们就会一飞冲天。美国人提出的概念“中美国”(Chimerica)并未被中国所接受,但是,经过印度人的管理在将来天然造成的“美印度”AI(America India),加上人工智能(AI),会使制造业完全摆脱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却可能带来彻底不一样的格局。仅仅一个印度不会成为中国的威胁,但若是中国将来面对的是AI+AI(美印度+人工智能),那状况就彻底不一样了。 

 

从中兴到华为,中国人管理的致命缺点在哪里? 

 

中国专业人才广泛缺少管理能力方面的专业教育,不要认为有大量在领导岗位上工做的中国人,他们就会自动学会如何管理。在缺少现代管理教育的状况下,中国人会造成本身的特殊管理文化。若是没有科学发展的现代管理体系的知识,就必定会有别的东西来填充。 

 

首先是官与权。一谈到管理,中国人心目中首先出现的就是权力与官位。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有官位,才好管人、修理人。 

 

其次是政治。虽然前面咱们谈到,中国的企业管理培训中也会传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但一谈到管理,却老是无形中变成政治。说到办公室政治,制衡就会充塞进中国人的脑壳里,造成互相拆台的恶性局面。 

 

第三是厚黑。其实,现代管理也有制衡,可是中国人的制衡方法更多以一种权术来不受控制地体现。问题还不在于政治,而在于用什么方式实现公司内的办公室政治。即便在公开的出版物中,《厚黑学》之类著做也成为一类比正式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更受欢迎的东西。无原则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互相攻讦被人们津津乐道。当这些东西风行,有人靠这些东西成功时,又会强化这些东西在中国人中间不受约束地以非正式方式流行并获得传授。

 

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同样的,问题只在于你如何去处理它们。全部企业,不管中外,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用不一样的知识体系去处理就会有彻底不一样的结果。

 

其实,中兴已经算是中国企业里在管理上至关出色的一家。我我的认为,中兴的管理能力培养远超过华为。这充分体如今,从中兴出来的人创业成功者远远多于华为,仅中兴系上市公司就超过10家,更别提大量未上市的企业。而华为出来的人,成功最多的就只是给别的创业者培训华为的管理体系。

 

像浙江宇视科技这样由从华为出来的人成功创办的企业很是罕见。我与宇视创始人张鹏国老总交谈事后才发现,他属于华为管理者中有些另类的,即既继承了华为的大量优势,又有很大的超脱之处。这或许能够解释他们为何能够本身创业成功。纯华为管理者在华为内部能够发挥,一旦离开华为的环境,基本就算废了。 

 

中兴领导人侯为贵极其勤于学习,也把本身学到的管理学书籍在中兴管理人员中推荐,这些管理学著做几乎遍布了全部西方管理学派。使人奇怪的是,其中大多数,其实中兴并未去实际推广应用,学习只是为提高中兴管理者的素质。

 

中兴自己就是一个很是出色的管理学院,我参加了中兴从在珠海宾馆举办的第一期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始的不少期培训班,公司三层以上领导,每一个周六都经过会议电视系统全体集中学习。可是很遗憾,中国学生在高校中大都彻底不去学习工商管理知识,而不少基础知识的欠缺是很难用后天的企业培训来弥补的。例如,最基础的财务知识从未在中兴管理者中间做为学习材料,对竞争战略方面也相对缺少。这是中兴整体上竞争不过华为重要缘由之一。 

 

相比之下,军人出身的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市场竞争战略上的积累远胜于中兴。华为在市场上一样比中兴更为出色,但它内部的管理问题一样不是简单靠一家公司本身就能解决的。我最初之因此进中兴,就是但愿用本身的能力令人们认识到现代管理和全科型知识体系的巨大优点。若是我在华为,不管作多么好,人们都会认为这是由于华为强大,与我的无关。而若是在总体上不如华为的中兴,可以在市场上凡是与华为交战都几乎战而胜之,我就能体现出不一样之处。 

 

实际上,不论在视讯领域仍是传输领域,不管是在国际市场仍是专门在印度市场,我都作到了以近乎绝对压倒性的优点杀得华为丢盔卸甲:要么是开始时市场总额与华为差很少,过一两年就拉大到华为的三五倍,要么是开始远远落后于华为,但一两年内就能将销售额增大几倍,从而迅速拉近与华为的差距。被人们高度神话了的华为,其内在的极度虚弱、一触即溃,我是用实际的较量充分证实过的。 

 

但这种实际行动的证实得到了中兴内部的广泛承认了吗?很遗憾,一个广泛不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系统培训的群体,仅靠我的的行动是改变不了的。中兴管理层有不少人给个人评价与评价印度CEO相似:太能说会道的人不会真正干实事,以此为本身管理能力的极度欠缺找借口。

 

人们只看到我在外面说什么,而看不到我在部门内部如何系统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知识技能,如培训员工市场技能、激励员工、进行战略分析、分析项目决策链、破解对手策略、制定市场战略策略、引入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基本和系统的管理知识技能与本身特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相结合,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少中国新官上任总喜欢搞出一些新名堂、新概念。其实,若是你不具有早就已经在管理学界成熟和系统的管理知识,那些“新名堂”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不少优秀的企业,是靠创业者的天赋和悟性,以及精通“中国式的管理”而得到成功的。但当他们不在时,那些成功的企业会陷入内斗而瞬间崩溃吗?全部人心中其实都有这样的疑虑。

 

但对国外优秀企业,却不多人有这种担忧,最可能是担忧他们的战略与效率。所以,不管中国企业成功到什么程度,人们心目中老是存有一丝阴影,一种因管理能力的广泛和极度欠缺而令这些企业最终可能毁于一旦的忧虑。 

 

说到这里,网友们可能会问另外一个问题:你说印度管理人才这么优秀,中国人的管理能力严重欠缺,那中国企业这么多年为何会迅猛发展,并使中国的经济科技都在迅速遇上世界先进水平呢?中国固然有本身的优势,弄清楚这些优势,才能更清楚全面地理解咱们须要克服的弱点。中国人的优势就在于难以想象的“中国效率”或“中国速度”。

 

(做者汪涛系天使投资人,曾为中兴通信印度分公司CEO)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