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码农教你学英语(1)

老码农教你学英语(1)
2013-08-12 11:18  老码农  伯乐在线 我要评论(3) 字号: T | T
一键收藏,随时查看,分享好友!

对于我们这些高端大气、时刻须要和国际接轨的码农,英语的重要性天然是毋庸置疑的。尤为是那些胸怀大志的潜在大牛们,想在码农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秒杀身边的小弟们,熟练掌握英语更是实现其目标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编程

AD:2013云计算架构师峰会超低价抢票中数据结构

对于我们这些高端大气、时刻须要和国际接轨的码农,英语的重要性天然是毋庸置疑的。尤为是那些胸怀大志的潜在大牛们,想在码农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秒杀身边的小弟们,熟练掌握英语更是实现其目标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不然,试想在你捧着某出版社刚刚翻译出来的《JSP 高效编程》苦苦学习JSP模板的时候,你旁边的小弟倒是拿着原版的《AngularJS in Action》学习开发单页面应用,虽然大家都一样认真地学习了一个月,可作出来东西的效果能同样吗?架构

因此,英语好才能学到最新最炫的技术,不然只能拿着国内出的翻译版学习两三年前的老古董还把它当个宝。更况且国内的翻译书水平如何你不会不知道吧?多少坑爹的翻译啊!不提了!其实我十多年前还参加过一本Java开发指南的翻译,而当时我一直在IBM主机上作开发,压根就不会Java,因此误人子弟是确定的了。回首往事,惭愧啊!请上帝宽恕个人罪恶,阿门……ide

好了,如今言归正传,说说码农应该如何学习英语,达到熟练掌握英语的水平。首先,我要明确一个概念:英语学习是不可能速成的。一心想速成的同窗们能够不用往下看了,否则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我可担不起责任啊。性能

做为码农的习惯,天然第一个重点是要准肯定义”熟练掌握英语“的概念。学习

个人定义以下:ui

1. 阅读:可以直接阅读英文文档,好比《MongoDB: The Definitive Guide》,而且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都能与母语至关;云计算

2. 写做:可以直接编写英文文档、邮件,达到英语母语人士可以无歧义理解的程度,学有余力的同窗能够追求逻辑严密和用词严谨;spa

3. 据说:可以顺畅地与英语母语人士进行有关技术方面的交流,达到双方沟通无歧义的程度,学有余力的同窗还能够争取在对话中表现幽默感和我的品位。操作系统

确定有人要不服了:为啥学习的起点给俺整这么高呢?由于,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你才能充分发现学好英语的好处,也才能自觉地尽量使用英语,造成良性循环。

那么,要达到这个标准须要多少时间呢?对于CET-4或者6级水平的同窗(没错,4和6都是一个水平,几乎没啥差异),个人估计是须要1万小时以上。这也是我前面说英语不可能速成的缘由。可能有人会抱怨说,老码农你不靠谱,1万小时也太多了,就算一天花5小时学英语,也须要6年时间,这不是太坑爹了么?对此我想说的是,天天5小时其实一点也不难,若是你一直在学新技术而不是重复作熟练工的话,平均天天看技术文档就能看3小时,另外写文档邮件注释再花1小时,上下班路上也别坐着发呆,至少能够练听力1小时,这样5小时不就出来了么?

最关键的是,这5小时并非另外挤出来的,而只须要把之前的一些习惯改一改就好。遇到问题百度查中文文档改为Google查英文文档,把写中文注释的习惯改为写英文注释,拼音变量名改为英文短语变量名,尽可能和国际接轨,作一个高端大气国际化的码农。除了这5小时以外,平时没事也能够听点外语歌,感觉一下英语的韵律;有机会就常常去听一些国际性的行业大会;周末再去看看好莱坞原声版大片,不亦乐乎?这些都是你原本工做和生活中就有的内容,并不须要刻意地去挤不少时间苦学。只要有心,到处时时都是学习的机会。

至于6年时间有人以为太长,若是是你喜欢作的事,谁会嫌时间长? 更况且你日后看就会发现,这1万个小时里在学英语的同时也是在学技术,并且是最基础或者最早进的技术,是不学好英语就很难及时掌握的技术。经过这个过程,你不只英语水平提升了,技术上也能大有长进。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天天都在进步,而不是必定要突击到满1万小时产生一个忽然的飞跃,这才是真正提升水平的真谛所在。因此我认为,学英语首先要去掉功利心理,经过一个努力的过程把英语变成你的一项爱好:看书就喜欢看英文版的书,看电影就喜欢看原声不带字幕的。若是能作到这一点,别说6年,就是60年你也能甘之如饴;反之若是你不喜欢英语,那么天天5个小时的煎熬即便是6个月恐怕都很难坚持下来吧?

写到这里,对于学习英语的心态,我想小结一下。有些同窗会狠狠地下一个决心:我要开始学英语了!苦读一年练成英语神功!而后开始拿一本词典开始背单词,花了一个月时间把A打头的单词背得倒背如流,而后,就放弃了。。。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学英语看做一次磨练意志的马拉松赛跑,把它当作一次旅行,享受这个过程,享受途中的风景,不用急着赶路,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

言归正传,1万个小时这个数据的估算方法是:阅读5000小时、听2000小时、 写2000小时、 说1000小时,下面具体说明:

1. 大量阅读是提升英语水平的基础、核心、重中之重,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再开始练习听力和写做。

为何这么说?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而据说读写四个要素里只有听和读有模仿条件。

那为何不是先多听呢?有两个缘由。一是口语比较随意,俚语方言比较多,在表达上不如书面内容严谨;二是听一次没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查找和重复。因此大量的阅读是提升英语水平的关键性基础性的工做。

有人又要问了,难道不要先背单词吗?这个嘛,我本身是最讨厌背单词的,又怎么会把大家往火坑里推呢?并且单纯地背单词用处不大,在阅读中记住的单词才是有用的。

好比在GRE单词表开头随便找个单词avalanche,释义是n.雪崩 vi.崩塌,你可使劲地背,把它和其余几千个单词都记得倒背如流,而后当你某天在文档中看到一句话说:”… to handle an avalanche of client requests …“,你可能都想不起来背过avalanche这个单词,即便想起来也未必能准确理解它在这段话里的含义。

这是为何呢?由于背单词是孤立地去记一个个单词,应试也许有用,可是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阅读中去理解它,好比仍是那一句,我压根不知道avalanche这个单词,可是从先后文去蒙,an avalanche of大概是说很是多的意思,若是你不肯定理解得对不对就去查一下字典,就明白了这意思是”像雪崩同样滚滚而来的大量的什么东西“。

查词最好是查英-英辞典,好比Merriam-Webster的韦氏英英辞典。还有,查一个单词的时候,不要去记那几个中文释义。某些人背单词就喜欢像念经似的念叨:“capability,才能,能力,容量,性能,生产率,capability,才能,能力,容量,性能,生产率……”,旁观者都替他以为累得慌对吧?其实你只要模糊地知道它的意思就好了,学英语尽可能不要掺进来中文。老外不知道啥叫“才能,能力,容量,性能,生产率”,也没影响人家用capability这个词不是?

另外我以为吧,单词和人同样,也是有眼缘的,记得住记不住都不要去强求。即便这一次看完又忘了也不要紧,等你阅读量上去以后,遇到次数多了天然就记住了。有人说,万一有的词遇到次数不多,仍是记不住咋办?对这种问题我就无语了。遇到次数不多的单词你记它干啥?有个著名单词中文意思是什么早期银版照相术的,我就偏不记它,它能把我怎么着啊?

经过这个过程,你不但记住了单词,还掌握了它的常见用法,这对于之后的写和说都是很是好的基础。如今不少人学英语的弊病在于应试思惟,就仿佛孔乙己说的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少记住一种就可能在考试里作错题被扣分,可是现实生活中你也许只须要会一种就好了,关键是知道它的意思并且可以准确地使用它。

矮马,一会儿扯到背单词跑偏了。仍是接着说阅读,怎么阅读呢?我推荐一种暴力方法,无论你基础如何,先找一两本和技术相关的白话书,并且是你最感兴趣的领域,好比经典的《Man Month Myth》(人月神话) 和《Joel on Software》(大神Joel谈软件开发)原版书,这样读起来好歹不那么苦闷,有助于你坚持下来。毕竟在这个起步阶段,坚持是第一位的。否则给你找本《advanced econometrics》试试,听说95%的码农读了三天以后都疯了。

就算是你感兴趣的书,也保不齐一开始读起来以为很费劲。也许有的人翻开第一页一看,妈呀,一半单词不认识!这咋办?没事,像我前面说的,有把握蒙的就蒙,没把握的就查,查过的能够把中文意思写在单词旁边,能写英文理解更好,懒得写也不要紧,总之原则就是把所有内容看懂吃透就行。

还有,句子太长里边有好多that….. which….. who….什么的从句?那也不要紧,别人理解不了,可咱是码农啊,懂得嵌套结构的原理,不就是递归嘛!甭管他连了多少个,从最后面的那个往前一个一个处理,把从句用彩笔一个一个标出来,最后看清楚嵌套关系之后,句子也就容易看懂了。实际上,我以为英语最妙的地方就在这里,它能在一个句子里用一个无限延展的树形结构来描述一个概念,直到把它定义得很是严谨无歧义为止。中文作不到这一点,必须拆成好多个句子才能作到通顺,但理解起来就困难多了。

在这个阶段必定不要求快,一天吭哧吭哧地只看了半页都不要紧,也很正常,但必定要确保准确理解。在此我想特别提醒的是,若是你一开始不适应,必定要坚持下来。其实学习英语过程当中最难的不是据说读写,而是英语思惟。汉语是讲朦胧美的,所谓“道可道,很是道”,越深入的东西每每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人写文章喜欢下结论而不多论证,结论的经验性主观性较大,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欧美文章则大多务求精确严谨,定义精确,论证充分,避免逻辑上的漏洞,下结论则每每比较谨慎,通常都是客观数据,尽可能避免主观见解,例如“根据卫星云图,明天的降水几率为70%”。我年轻的时候买过《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块儿看,二者的风格差异真是泾渭分明。

此外对于人文方面也有很大差异。老外通过文艺复兴,对于人文关怀有了很好的基础,更强调我的自由和权利,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咱们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则是集体大于我的,更强调我的适应环境。再好比老外对于弱势群体的歧视嘲笑是很是忌讳的,但中国人每每习惯了小品里瘸子瞎子胖子出场摔一大跟头这样的笑料。

因此,这些思惟上的差别才是学英语的最大障碍,而大量阅读有助于理解和养成这种思惟习惯。特别是逻辑上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客观性方面,因为文化传统和教师自己的缘由,在中国如今的教育环境很难训练出来。可是经过大量阅读英语材料,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洗脑效果,实为居家旅行、和平演变必备良药。

读完两三本白话书就算是热好身了,下面能够开始读一些更枯燥的东西,主要是专业教课书。若是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做系统》这些都还给老师了,正好拿英文版的复习一下。找你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原版教材,5本左右,开练。照着前面的要求,同样细细地看,不求快但求精,练习题也好好作一部分,否则你怎么知道本身确实理解透了?

等你看完这几本,阅读基本上就算入门了,能够开始练习写做和听力。具体作法后面再细说。

与此同时,要开始看一些行业里最新的技术文档。这些可能还没出书,也可能有一些免费的pdf,无论怎样,也找5本左右来看,什么MongoDB,Neo4j,Node.js,AngularJS之类的,细细地看,边看边作个系统练手,由于这些新技术文档还比较少,社区里的东西也很少,因此免不了要去StackOverflow问,或者去GitHub找些例子来看,别偷懒,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等你把这几本书也啃下来之后,按A4纸算,你的阅读量确定会达到7000页以上,在SO, GitHub, Google上查看过的英文资料也不会少于3000页,阅读总量确定超过1万页了。如今恭喜你,你的阅读能力确定没问题了。若是我没猜错的话,你这时候碰到翻译版的书都懒得瞟一眼,更别说花钱买和花时间读了。

另外,阅读能力达到这个水平之后,写做也基本有个基础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英语写做也有一些套路,和中文是一个道理,通过大量的阅读,不少句式其实已经在你的脑子里了,只要在写做过程当中常常练习这些句式,天然就熟能生巧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