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的标准和层
有不少文件与ATM有关,其中大部分由ITU-T、ANSI和ATM论坛颁布。ATM标准的开发始自1984年,ITU-T和ATM论坛于1993年完成了许多标准,ATM论坛还颁布了B-ISDN交换运营商接口,用于美国LATA(本地访问与传输区域)间的操做。在分层结构上,ATM相似于其余新兴通讯技术(如城域网[MAN]和交换多兆位数据业务[SMDS])。ATM适配层(AAL)为面向链接和无链接的可变比特率(VBR)应用提供会聚功能。ATM以恒定比特率(CBR)方式支持同步应用(语音、视频)。AAL实际上又分红两个子层:分段和重装子层(SAR)和会聚子层(CS)。顾名思义,SAR负责在发送端支持不一样长度和格式的用户PDU(头部和尾部);在接收端,它把48字节的数据单元按用户格式从新组装成用户PDU。CS的功能取决于AAL所处理的业务类型,例如语音、视频和数据。
VPI和VCI标号
ATM的出现对应两种形式的用户到网络接口(UNI):公共UNI定义了公共业务ATM网络与专用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专用UNI定义了最终用户与专用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UNI上的用户业务由信元头部的两个值来标识:虚信道标识符(VCI)和虚拟路径标识符(VPI)。在用户以按需链接的方式进入与网络的会话以及用户以永久虚电路(PVC)方式进入网络这两种状况下,分配这些值给用户。VPI和VCI也用于ATM网络。交换机检查VPI和VCI以肯定如何经过ATM网络来选择信元的路由。
ATM协议数据单元(信元)
ATM协议数据单元(PDU)叫信元,它的长度为53字节,其中5个字节用于ATM头部,48个字节由AAL和用户有效负载占用。ATM信元针对UNI和NNI的配置略有不一样。
流量控制字段被称做通常流量控制(GFC)字段,若是这个4bit的GFC字段不用,则设置为零。5字节信元头部中的大部分值由虚电路标号VPI和VCI组成。有效负载类型标识符(PT)字段标识信元中的业务的类型,信元中能够包含用户业务或管理/控制业务。信元丢失优先级(CLP)字段只有1bit。报头差错控制(HEC)字段用于差错检验,它也能够纠正1bit的差错。
ATM B-ISDN交换运营商接口(B-ICI)
ATM的网络互通规范由ITU-T在G.708推荐标准中以网络节点接口(NNI)的方式颁布,而由ATM论坛颁布的相应部分则被称做宽带交换运营商接口(B-ICI)1.0版。这两个规范的主要差异在物理层:NNI规定采用SDH,而B-ICI规定采用SONET或DS3。固然,其余的物理层从技术上讲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