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周读书笔记——读《人月神话》有感

第六周读书笔记——读《人月神话》有感框架

形象化,这是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做者花了大力气来想出一些形象的比喻来阐述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让不一样资历的读者都能有所收获。一开始书就将软件危机比喻成“焦油坑”。使咱们生动形象地感觉到“软件危机”的恐怖,就像史前巨兽在焦油坑中挣扎的惨状,再一次说明了软件开发的过程绝非坦途,而是坎坷不断。spa

因为做者的关系,这本书对于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即使如此,对于软件开发方面的小白我来讲,仍是有必定借鉴意义的。设计

人月神话,什么是“人月”?那是一个用来估计工做量单位,大体跟旧时工人出工的“工数”一致。Brooks认为,使用这种方法计量是有失偏颇的,由于1人工做1个月的效率并不等于(实际上远有误差)30我的干一天的效率,只有当一份可分解且各部分不须要交互时才大体相等。而我认为可能不止于此,由于有些想法须要时间的酝酿,有些环节比较依赖于试错(好比说炼丹?)。可是一个较大的软件必然须要一个较短的工期,因此说集体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首先须要保证设计概念的完整性,不管是怎样的软件,最好由同一个团队主导,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模型和目的,以后全部人在这样的框架下努力,也就是“一以贯之”。若是有创新、改变,也应该与基本的概念相吻合,实现团体的协力。然而须要注意的是,客户的需求老是瞬息万变的,就连开发软件的团队的思考都有可能隔三差五翻新。所以凭空思考极可能致使无用功,所以一份公共的框架文档是必须的,一旦发现有抵触的地方,就应该防微杜渐,若是用书中的说法,就是“外科手术式”的开发队伍。其实以前我对项目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可是一旦记录下来以后,就显得比较丰满了。若是再对项目有所改动的话,内心也会不自觉地谨慎起来,不断地提醒本身要当心。这也是项目文档的另外一个做用,让项目正式化,让每一个参与者有一种仪式感。项目管理

有了一个好的纲领是成功的一半,但这还不够,还要考虑到团队合做中“人”的问题。团队合做首要问题就是交流,Brooks举了圣经中最伟大的烂尾工程——巴别塔为例子,告诉咱们不能交流的团队终将分崩离析。那么咱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如下几点是不错的选择:第一点,须要团队有一个共同的想法(目的),这样的团队在处理问题时可以避免在根本上发生冲突。第二,团队成员之间应该以尽量多的形式进行交流,这看起来就是一句废话,然而实际的项目中,许多人每每为了追求我的的进度而埋头苦干,忽视了交流;或者是呆板的按期交流让人倒胃口,不想开口说话。因此说不管是非正式仍是正式,是简要的技术陈述仍是共享的工做手册,都是可行的交流方式,并且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人员缺失所带来的严重技术断档。之前和别人和写程序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各自负责各自的部分,到了整合的时候一旦有一我的缺席,整个组的进度就都停滞了,并且都是对此有心无力。开发

纵然是大师写的东西,书上的某些东西也有过期之嫌。好比说书中的一些例子,这些例子可能对几十年的读者来讲是很好理解的,可是对于现今的咱们来讲又有些陈旧和难懂了。还有书中提到的“削足适履”一章,主要解决的是存储空间的问题,可是就如今来讲通常规模的软件已经能够忽略掉这样的问题了,不须要像几十年前同样很是拘泥于空间问题。总的来讲仍是获益匪浅,让我从管理层面从新认识了一遍软件开发的过程,之后看问题应当会更全面些吧。文档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