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 Medium 阅读到了这篇文章,虽然文章的切入点很小,但其实延伸出了一个很大的命题供读者探讨。本文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文,第二部分是个人一些见解。
- 原文地址:Change in Google Search is killing it
- 原文做者:Lance Ng
- 译者:Chor
我以为很不幸,但我打赌谷歌如今也是这个感受。在 2020 年 1 月 14 号,谷歌对搜索引擎结果的设计做了一番修改,顷刻间受到了用户和媒体的强烈抵制。web
仅过了十天,谷歌就不得不将这个设计”回炉重造“,恰如 TechCrunch 所 描述 的那样,”对重设计进行重设计”。浏览器
在推出这个设计不久,谷歌自家的 论坛 就被用户的各类怒骂声和反对声给“淹没”了。他们甚至威胁要放弃使用谷歌,改用其它搜素引擎,例如 DuckDuckGo 和 Bing。网络
其中一个用户 指出了谷歌所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app
“......浏览器视觉设计上的变化仍是其次的,关键在于这件事动摇到了互联网的核心根基,即获取信息。谷歌扮演的是看门人的角色,而如今它居然听任各类广告宣传掺杂进信息中......”
也许谷歌的确是互联网巨头,但这一次它是在“玩火”。工具
现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假新闻和操纵性宣传,监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这种状况下,若是还刻意模糊广告与真实搜索结果之间的区别,无异因而在自寻死路。post
实际上,谷歌只作了一个改动,它在每一个搜索结果的上方显示了对应的 URL 连接,而且在旁边放了一个网站图标。字体
1 月 14 号以后的搜索结果网站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ui
问题就在于,谷歌以前是经过绿色盒子图标以及字体来区分广告和实际搜索结果的,而如今,这些被移除了。搜索引擎
1 月 14 号以前的搜索结果
有很多人指出,在谷歌推出新的设计以后,本身常常误点广告。
早在一年前,谷歌就在移动端浏览器上推出了这个新的设计,所以它觉得桌面端的用户应该很快就能够适应这个改动。
大错特错。反对的声音很是迅猛和强烈,连那些“温和的”网络媒体也对谷歌进行了谴责。
Digiday 的标题是这样的,“谷歌最近更新的搜索结果设计进一步模糊了广告的定义.”
TechCrunch 标题 甚至更加激进,它指出这种修改是“恶意针对用户的设计”,致使用户对广告和搜索结果难辨真假。
在文章中,TechCrunch 将用户体验比做是参与抽奖 —— 其中一种“抽奖结果”对谷歌是有利的......
“这本质上就是对谷歌更有利的一次‘抽奖’,用户感到困惑,因此更容易误点广告连接。谷歌以牺牲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实现盈利。”—— “谷歌最新的恶意设计让广告和搜索结果难辨真假”,TechCrunch.com
也许有点夸张,可是这些批评确实奏效了。谷歌取消了这个设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浏览器上已经看不到那些图标了,可是黑色字体的“Ad”还在......
谷歌在推出新设计的十天后,去除了图标
固然是为了钱。如今不少数字广告都是靠用户点击来盈利的,这意味着广告出现次数再多也没用,只有用户确实点击了广告,谷歌才能从中盈利。
可是为何谷歌不顾监管部门的反对以及用户流失的风险,也要下这么大的赌注去实现潜在的盈利呢?
或许是这个互联网巨头受到天然市场规模的影响,已经到达了收入增加的“瓶颈期”。TechCrunch 一样持有[相同观点 ](https://techcrunch.com/2020/01/24/google-backtracks-on-search-results-design......
“对于谷歌,理由很简单。这家公司的广告收入没有像之前那样增加了,并且它的核心业务也在放缓。为了给数字注入活力,这种‘不光彩’的方式仍是蛮有诱惑力的。”
可是谷歌正在拿本身最核心、最根本的业务 —— 搜索引擎作赌注。
谷歌要更加慎重地从新思考本身的产品战略,不然它可能会失去最初驱动本身的原动力 —— 一款高效、准确且诚实的搜索引擎。
用户体验(UX)专家 Harry Brignull 接受 TechCrunch 的采访时,感叹道,之前谷歌的搜索结果“近乎完美,不须要添加什么,也不须要去掉什么”。
“这意味着即便没有旁边没有西装革履的主管,工程师也可能会破坏互联网的规则。摒弃全部的垃圾吧。只作一件事,而且用心把它作好。”
可是“随着谷歌目标的改变......这些已经一去不复返了”,Brignull 说。
根据对此次更新的反应以及谷歌对设计的迅速撤回,我想不少用户会赞成 Brignull 的见解。
谷歌确实须要停下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了。不然,网民只会对它避而远之......
【以上。正文结束】
这篇文章很短,可是能够引起咱们的一些思考。首先要说的是,做者是一个喜欢卖关子的人,在初看标题的时候,我其实很好奇做者所说的“谷歌搜索正在扼杀本身”的行为究竟是什么,难道是屏蔽了一些搜索结果?难道是加入了广告?很显然并非,屏蔽是不存在的,广告这个东西也是好久之前就有了。看到文章第二部分的时候,我才发现做者所说的是搜索结果的展示方式。谷歌刻意模糊了广告与真实搜索结果的视觉区别,从而致使不少用户误点广告,谷歌再从中牟利。
问题可能并非出在广告自己。广告这个东西已是不可能消除的了,就手机而言,不管是在音乐 app,社交 app,电商 app,每一个人均可能在点开 app 以后误触广告,结果就是,原本准备打开知乎,眨眼之间却进入了淘宝(这是最无奈的);若是是在电脑上,即便你不乱下各类垃圾软件,若是你用的是某搜索引擎,你照样逃脱不了广告的“关照”,它甚至能在首页给你置顶三四个广告,而所谓“广告”字样的提示,也不过就是用浅蓝色标注,形同虚设。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刻意的混淆”,我认为这是一种潜藏的“恶”,它比普通的“恶”更加严重,由于它太不明显、太具备诱导性,更像是一个等待用户入坑的陷阱。
在延伸阅读中,我找到了下面这张图。这张图展现了从 2007 年到 2016 年,谷歌对于广告的展现方式。其实在一开始,不难看出对于广告是进行了很明显的标注的,直接给了一大块背景颜色,怕是想认不出广告都难。而在 2013 年,虽然背景已经变成不显眼的白色,可是刻意用荧光色标注了“Ad”字样,黄色在 UI 设计中有“警告”的意思,因此到这里,用户其实仍是很容易就能够认出广告的。到了 2016 年,虽然绿色相对来讲没有那么强的对比度,可是终归有颜色做为区分。
可是到了今天(2020 年 3 月 27 号),其实已经变成了做者所说“广告和真实搜索结果傻傻分不清楚了”,比方我搜索“online program course”,那么结果是这样的:
原先的“Ad”字样和普通文本融合得恰到好处,虽然使用了粗体,可是相比之前的区分效果,能够说是不止弱了 10 倍。若是看走眼,一不当心就为网站贡献点击量了。
这个固然能够确定是谷歌的商业行为,由于从改进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它没有任何的做用,也不关乎技术上的问题。文章中说,“这件事动摇到了互联网的核心根基,即获取信息”,但其实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早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东西了,尤为是咱们当下正在使用的互联网,若是要说“动摇”的话,怕是“动摇了”不止一百次。获取信息一直是一个痛点,不只指的是文章所说的广告,不少咱们当下正在参与的网络对话也不例外。大部分的对话效率极低,没法造成一个你来我往的流畅过程,再加上第三方信息的干扰,这致使咱们老是容易在对话中迷失重点。若是是平常对话,这些固然可有可无,可是若是是对于某个问题的探讨,那这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并且最终你也得不到想要的信息。
面对这些状况,可能比较好的作法是改善我的环境。无用信息的源头会是哪些,如何去杜绝(增强辨识度,使用工具屏蔽)?有用信息的源头会是哪些,如何最快地得到(平台,途径)?这些也许是咱们须要思考的问题。结合实际经验以及本身的深刻思考,到最后,咱们会发展出一套属于本身的处理信息的模式,对这个模式不断加以运用和改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对抗搜索引擎的干扰、真正找到本身想要的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