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模型
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进行建模,用于DBMS,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等;主要有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经常使用的)
概念模型
又称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一、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如数据的类型、属性
二、
数据操做,添加、删除、修改、查询
三、
数据的约束性条件,保证数据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概念模型
一、
实体,客观存在的能够相互区分的事物
二、
属性,实体所具备的某一个特征
三、
码,惟一标识实体的一个属性集
四、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五、
实体型,在数据库内部描述的实体
六、
实体集,同类实体的集合,如全体学生、全体顾客
七、
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a)
实体内部联系
b)
实体间的联系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一、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实体的名称
二、
属性——用椭圆形来表示
三、
联系——用菱形来表示,在框内要写上联系的名称;例如教员与学生间的联系就是“教导”
E-R图
E-R图的扩展特性:
1、弱实体:若一个实体集没有足够的属性构成一个主键,称为弱实体集;用双矩形来表示,相应的属性或联系用双图形来表示
2、归纳:定义一类的实体,例如学生
账户:称为超类;存款账户和检查账户称为子类;子类会继承超类的属性也能够有本身的属性
四、
汇集
设计E-R图的问题
一、
实体与属性的选择
a)
属性再也不具备须要描述的性质
b)
属性不能具备与其余实体的联系
经常使用的数据模型:
一、
层次模型
二、
网状模型
三、
关系模型
a)
关系:一张表
i.
数据库中的表必须符合1NF【一范式】的条件
ii.
1NF条件:表中的每个份量必须是不可分割的
b)
元组:一条记录
c)
属性:某一列
d)
主码:主键
e)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f)
份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的取值
g)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方式:关系名称(列1,列2 ……)
四、
面向对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