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nny边缘检测基本原理html
对于二维高斯分布:算法
它的分布图以下:布局
做为高斯平滑滤波器的核就应该呈现出上图的布局,例如:测试
上图分布凸显出了高斯该有的特色,所以,通常而言,高斯平滑滤波器要优于均值滤波器。优化
Input Imagespa
Output Image:3d
通过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核(5*5)进行处理获得下图:htm
通过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2的高斯核(9*9)处理获得下图:blog
再通过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4的高斯核(15*15)处理获得下图:ip
step3: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 NMS)
图像梯度幅值矩阵中的元素值越大,说明图像中该点的梯度值越大,但这不不能说明该点就是边缘(这仅仅是属于图像加强的过程)。在Canny算法中,非极大值抑制是进行边缘检测的重要步骤,通俗意义上是指寻找像素点局部最大值,将非极大值点所对应的灰度值置为0,这样能够剔除掉一大部分非边缘的点。
根据图1 可知,要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就首先要肯定像素点C的灰度值在其8值邻域内是否为最大。图1中蓝色的线条方向为C点的梯度方向,这样就能够肯定其局部的最大值确定分布在这条线上,也即出了C点外,梯度方向的交点dTmp1和dTmp2这两个点的值也可能会是局部最大值。所以,判断C点灰度与这两个点灰度大小便可判断C点是否为其邻域内的局部最大灰度点。若是通过判断,C点灰度值小于这两个点中的任一个,那就说明C点不是局部极大值,那么则能够排除C点为边缘。这就是非极大值抑制的工做原理。
做者认为,在理解的过程当中须要注意如下两点:
1)中非最大抑制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当前的梯度值在梯度方向上是一个局部最大值吗?” 因此,要把当前位置的梯度值与梯度方向上两侧的梯度值进行比较;
2)梯度方向垂直于边缘方向。
但实际上,咱们只能获得C点邻域的8个点的值,而dTmp1和dTmp2并不在其中,要获得这两个值就须要对该两个点两端的已知灰度进行线性插值,也即根据图1中的g1和g2对dTmp1进行插值,根据g3和g4对dTmp2进行插值,这要用到其梯度方向,这是上文Canny算法中要求解梯度方向矩阵Thita的缘由。
完成非极大值抑制后,会获得一个二值图像,非边缘的点灰度值均为0,可能为边缘的局部灰度极大值点可设置其灰度为128。根据下文的具体测试图像能够看出,这样一个检测结果仍是包含了不少由噪声及其余缘由形成的假边缘。所以还须要进一步的处理。
step4:用双阈值算法检测和链接边缘
对非极大值抑制图像做用两个阈值th1和th2,二者关系th1=0.4th2。咱们把梯度值小于th1的像素的灰度值设为0,获得图像1。而后把梯度值小于th2的像素的灰度值设为0,获得图像2。因为图像2的阈值较高,去除大部分噪音,但同时也损失了有用的边缘信息。而图像1的阈值较低,保留了较多的信息,咱们能够以图像2为基础,以图像1为补充来连结图像的边缘。
连接边缘的具体步骤以下:
对图像2进行扫描,当遇到一个非零灰度的像素p(x,y)时,跟踪以p(x,y)为开始点的轮廓线,直到轮廓线的终点q(x,y)。
考察图像1中与图像2中q(x,y)点位置对应的点s(x,y)的8邻近区域。若是在s(x,y)点的8邻近区域中有非零像素s(x,y)存在,则将其包括到图像2中,做为r(x,y)点。从r(x,y)开始,重复第一步,直到咱们在图像1和图像2中都没法继续为止。
当完成对包含p(x,y)的轮廓线的连结以后,将这条轮廓线标记为已经访问。回到第一步,寻找下一条轮廓线。重复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直到图像2中找不到新轮廓线为止。
至此,完成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
参考文献:http://www.cnblogs.com/cfantaisie/archive/2011/06/05/2073168.html
http://www.xuebuyuan.com/154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