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读书笔记范文3300字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范文3300字:
浩峰按:由于阅读塔勒布的《反脆弱》,感受到其思想和我国古代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相通,因此,再次阅读古今对照的《道德经》,但愿从中能发现一些源远相承或英雄所见略同的东西。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任何名称,正是天地的元始。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万物的神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有与无相并而生,难与易互相成就,长与短互相对比,高与低互相映托,音节与旋律互相配和,前与后互相追随。这是永恒广泛之理。)
万物做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让万物自行发生而并不创始。任其生长而不培育,任其自为而毫不把持,任其成熟而并不割刿,正是因为从不占有,因此才永远不丢失。)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即便聪明人也不敢有所做为。--有为者都不敢做为,则天下就不可能不易治理。)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讲话太多就会窘困,不如将一切深藏于心里。)
天长地久。天地因此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永恒而地无垠。天地之因此永恒无垠;由于它们并不是存在于自身,所以才能获得永恒。html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范文3300字

因此:圣人藏于后反而彰显,置身于外反而存在。正因为他无私,因此反而能成就他的自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之善仿佛水,水容纳于一切容器而没有固定之形。)夫惟不争,故无尤。(他老是不与人争,因此永远不招怨恨。)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与其把持而经营,还不如放弃。以锻打而使之尖锐,也不能永保其锋利。满堂金玉,没有人能长久保守。富贵而骄傲,会为身家招来灾祸。功成而身退,这才合于天道。)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总之,事物之因此有用而有利,就是因为善于利用空无。)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因此,圣者只求饱腹不求悦目。有所放弃从而才有所获取。)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人们只能从它的过去,而把握它的现有。必须了解古初的历史,这也就是道的纪录。)  
夫惟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正因为不自满,因此总能不断地从陈旧中创新!) 
万物并做,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让万物自由动做,我只观察它们的归复。万物品类芸芸总总,但都要落叶归根。)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注视自身才能明察万物,不自觉得是才能明见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获得成功,不自我封闭才能有所进取。正因为不与人争,因此天下无人能与他争。朝花夕拾读后感(http://m.simayi.net/duhougan/10235.html)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君王要效法于大地,大地要效法于上天,上无效法于道,道则效法于天然。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凡事物发展强大就会衰老,由于这违背了道,违背道则接近于灭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满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本身是圣明。打败别人是有力量,打败本身才是强大。满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万物依赖它生存而它并不讲什么。事情做成功它也并不显名,养育万物却不作主人,能够称做"极小"。万物归依于它而它不作主人,又可名为"极大"。正因为它不自居为大,因此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故贵以贱为本,高如下为基。(因此贵者要以贱者为根本,高者要如下者为基石。)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向反面发展就是道的运动,弱小的东西正是为道所利用,天下万物的生存形态是"存有",可是存有的生存形态倒是虚无。)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始且善成。(大器必晚成,宏亮之声反而听不清。至大之象反而无形。道就隐藏在无名之中。只有道,善于等待也善于成功。)
道生一,一辈子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道生化为一(太一),一辈子化为二(阴阳),二生化为"参"(混合),"参"生化出万物。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合。)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因此事物的规律,有的被损害反而得益,有的受益反而被损害。)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只有世上最柔软的,才能出入于世上最坚硬的。只有空无,才能出入于无限。我由此而知道无为之有益。
不出言而行教化,无做为而有成果--世上不多有人理解此中的道理。)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因此,过于爱吝必会致使大破费,多储藏反而会多损失。知道知足则不会遭受屈辱。知道安止则少失败,这才是能够长治久安之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大器做成后总似有缺陷,但它用起来并不残破。
充盈看起来反而似空虚,但它用起来却不穷尽。直线的极端似曲线,巧妙的极致似笨拙,最善辩者却似笨嘴。安静能够克胜急躁,寒冷能够打败炎热。清静无为才能够做为治天下的准则。)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学习得愈多,离大道愈远。远而又远,最后达到无全部。无全部则无所不有。治理天下必须无所事事。如常常有事,就不能治理天下。)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有道的人说:"我要'无为',让人民自我化育。我要持静,让人民天然走上轨道。我不搅扰他们,让人民富足。我没有贪欲,让民风朴实。")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灾祸呵,幸福就倚傍在它旁边。幸福呵,灾难就藏伏在它之下。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并无一个定准!正忽而转变为邪,善忽而转变为恶。)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雌柔常以静默打败雄强,以静定为根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处理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事人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须从小处做起。)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天然而不敢为。(学人之所不学,受教于别人的过错,顺应于万物的天然--毫不把主观强加于世界。)
江海因此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因此能成为百川归往之地,由于它处于低下的地位,因此才能成为百川所归往。)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大天然的规律,是不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沉默而善于筹算。天之网罗广大无边,它虽然稀疏但不会漏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亡就变成僵硬。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脆的,死亡就变成干枯。因此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命。用兵逞强就会遭受败灭,树木强大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才欣欣向荣。)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否则:损不足以奉有馀。(这正是大天然的规律--减小有余,弥补不足。人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总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它冲激坚强却无往不胜,由于它的力量是无形的。弱者能胜于强者,柔者能胜于刚者。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天然的规律呵--是利物而不害物。圣者的法则呵--是有为而不争夺。学习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